APP下载

高畦垄花生、玉米套作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2019-01-04董洋溢赵俊峰

种业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剥壳行距除草

董洋溢,赵俊峰

(沈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沈丘 466300)

高畦垄花生、玉米套作全程机械化简易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力求农机与农技相结合、农机与品种相结合、品种与农技相结合,实现生产机械化、效益最大化。

1 合理选用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作物生长周期,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花生宜选用生育期适中(95~105 d)、百粒质量65~70 g的中早熟、中小果品种(远杂9102、远杂9307等)或中果品种(豫花22、豫花23、豫花4号等),玉米宜选用中大穗、紧凑型、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的中早熟品种(东科301、隆平206、郑单958等)。

2 精细整地

麦收时尽量使用具有秸秆粉碎及抛撒功能的机械。麦收后,及时利用机械将秸秆粉碎,深翻、旋耕、耙碎、耙实土壤,要求达到土壤疏松,土表平整。

3 施足底肥

整地前,施有机肥1.50万~2.25万 kg/hm2、N-P-K(24-18-8)复合肥600~750 kg/hm2。

4 土壤处理

整地前,用20%的毒死婢颗粒剂45~60 kg/hm2均匀撒施土表,或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土375 kg/hm2,整地前撒施土表,随整地全部翻入土中。

5 种子加工及精选

播种前,花生果进行剥壳。随剥壳剔除烂籽、病籽、秕籽及破碎籽,选用饱满、光亮、籽粒均匀的种子。玉米种子进行晾晒,以提高芽势,保证出苗一致,苗匀苗壮。

6 药剂拌种

播种前,可按比例将毒死蜱、高巧2种药剂混合或单独与种子拌匀。拌种后及时播种,原则上随拌随播。一般包衣玉米种子不需要拌种。

7 适时播种

小麦收获结束后及时播种玉米与花生。正常播种时间为6月5日前,最迟播种时间为6月15日。花生播种量为112.5 kg/hm2,要求花生种子发芽率90%以上;玉米播种子量为22.5~30.0 kg/hm2,要求玉米种发芽率95%以上。

8 垄作带状播种

为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及易于机械化操作,根据玉米机械化操作收获幅宽和花生收获幅宽要求,简易花生、玉米播种模式采取8-4或10-4式,即每4垄8行花生或5垄10行花生种4行玉米。花生垄宽0.7~0.8 m,每垄播种2行,行距23~25 cm,穴距0.13~0.15 m,密度16.5万~18.0万穴/hm2,保证后期密度30万株/hm2以上。玉米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窄行距0.45 m,宽行距0.6 m,平均行距0.5 m,株距0.13~0.15 m,留苗密度为6万株/hm2左右。玉米与花生间距0.6 m。

9 机械播种

花生小面积播种宜选用一垄两行的花生播种机械,该类型机械播种质量好,出苗均匀一致,缺点是效率低,适合一家一户生产。

花生大面积播种可采用2垄4行或3垄6行播种机械,该类机械播种易出现闪种现象,要求整地质量标准较高,地面要平整。

玉米播种采用单粒播种机。

10 田间管理

10.1 及时浇水

播种后,根据长期天气预报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确保一播全苗。浇水后,及时喷施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10.2 封闭除草

花生和玉米是两类不同的作物,适用的除草剂不尽相同,使用除草剂应特别注意。建议播种后趁土壤墒情好,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花生、玉米播种结束后及时用乙草胺1.5 L/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封闭除草。若土壤干旱,则建议加大用水量。喷施除草剂后,原则上半月之内不要进行田间作业。

10.3 控制旺长

花生株高达30 cm时,及时用15%多效唑750~825 g/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施,控制旺长。

10.4 人工拨除杂草

田间封闭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及有对乙草胺不敏感的杂草的地块,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应及时人工拔除杂草。

10.5 防治病虫害

在花生播种后45 d(团棵期)、播种后60 d、播种后75 d左右,各喷施一次多菌灵(也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代森锰锌+芸苔素内脂,防治青枯病、叶枯病等。其中,50%多菌灵用量为750 g/hm2,70%甲基托氏布津用量为1 200~1 500 g/hm2,70%百菌清用量为750 g/hm2,50%代森锰锌用量为1 200 g/hm2,芸苔素内脂用量为450 mL/hm2。

10.6 适时收获

根据选用品种情况和田间操作适宜度,原则上先收获玉米,再根据情况及时收获花生。

玉米采用果穗收获机械直接收获,花生应根据动力配套情况选用1垄2行或2垄4行或3垄6行机械进行收获。

花生收获原则是“按天算,看天收”。由于花生品种不同,应视具体情况在花生播种后95~105 d或花生壳内层纤维束变黑时及时收获。同时,应根据长期天气预报,在阴雨天来临前及时收获。玉米在籽粒乳腺消失后及时收获。

花生收获后,根据产量采取适当的摘果方式。产量较大的,建议收获后直接带秧在田间进行晾晒,晾晒4~5 d,花生秧干枯后,直接连秧收起,上垛后熟,于农闲季节摘果、剥壳上市或入库。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晾晒,防止霉变。

猜你喜欢

剥壳行距除草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辽宁不同生态区行距配置对玉米形态、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虾类剥壳机专利技术综述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龙眼柔性对辊剥壳机的设计与试验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怎样煮出易剥壳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