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9-01-04宁玉叶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验组实训微课

宁玉叶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2)

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按照知识点对视频进行切割,把课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并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别化学习[1]。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是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基础护理学中操作项目多、规范性强,所以在校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训练习来加以掌握和熟练。

现在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主要按照“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师示教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考核”这样的顺序进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和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护理实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护理实训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才能保证较好的操作练习效果,但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预习复习效果欠佳,导致操作学得慢、忘得快,无法真正掌握护理操作。

第二,实训课堂时间有限,复杂操作学习难度较大。如导尿术、静脉输液等项目,操作步骤较多,教师在向学生示教时,讲解过细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不足,讲解过于简单又难以让学生把握操作细节。同时,一次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学习不连贯,学习效果下降。

第三,部分操作示教效果不理想。比如,在向学生示教消毒瓶口、注射器抽吸小安瓿内药液、皮内注射穿刺角度及进针深度等环节时,由于这些步骤动作细小,导致很多学生难以看清教师示教,从而在分组练习时需要向每个小组再次示教和纠正,浪费了大量时间,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比较慢。

本研究将微课应用于护理实训教学中,通过微课这一特殊教学方法辅助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三年制大专8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93人,对照组197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基础护理学中的主要操作制作成微课,项目包括铺床技术、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无菌技术、导尿术、静脉输液、注射法、吸氧、鼻饲、心肺复苏。每项操作微课时长均在10~15分钟,内容包括完整示教、细节讲解、重难点总结等,在操作课前上传至实验组的QQ群内及云班课资源库内。实验组采用微课辅助实训教学,对照组通过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在一学年的授课结束后,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结果进行对比。

2 实施过程

2.1 教学内容

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统计数据,将使用频率较高的铺床技术、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无菌技术、导尿术、静脉输液、注射法、吸氧、鼻饲、心肺复苏这10项操作制作成微课。针对操作细小的环节进行放大处理,重难点环节分项强调讲解。微课中完整示教步骤清晰简单、细节讲解重难点明确,图片、文字与视频同步。

2.2 教学方法

在实验组建立学习QQ群及云班课资源库,将制作的微课上传至群内及云班课。实验组在操作课前通过手机、电脑在线或下载微课视频预习操作,实训课中教师示教,课后可多次观看微课视频。在每项操作结束时通过QQ群或云班课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测试。对照组通过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课前看书预习操作,课堂上教师示教,嘱咐学生课后自行复习。

2.3 考核方式

包括:(1)期末时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统一,考核成绩100分为满分,≥80分为优良。(2)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统计学生对微课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最终统计优良率(“好”加“较好”的百分比)。

3 结果

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1 操作评价

随机抽取3项操作项目,根据统一的操作评分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统一考核,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实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P<0.05)。

3.2 综合评价

向实验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93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主要评价项目见表2。

表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n(%)]

4 分析

4.1 微课教学的优点

4.1.1 提高学生的操作学习效率 按照三年制大专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将基础护理学安排在第2~3学期学习。而对三年制学生而言,刚刚进校学习了1个学期,护理知识并不丰富,甚至对护理工作的内容及护士的岗位要求都不清楚,在短暂的护理实训课堂时间,通过教师示教和课堂上的指导,要想快速学会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在实训课后没有一个有效的载体来帮助学生复习操作,使得学生的操作学得慢,忘得快。微课可使学生在课前浏览视频时快速了解护理操作内容及重难点环节,使得学生在上实训课时能有的放矢,学得更快、更精。在课后学生可随时播放微课视频,对照视频讲解尽快掌握操作细节,并能随时复习巩固,加深记忆。

4.1.2 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基本都在15分钟之内,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学习效果更好。通过微课中对重难点环节的细讲,对细小环节的放大,结合实训课堂上教师的规范示教,学生能对操作有整体性、细节性的规范学习,掌握操作更加规范统一,操作细节也能掌握得更加标准。

4.1.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传统授课方式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学生到上操作课时对操作仍一无所知的情况。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在手机上就能学到操作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护理操作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操作前后通过手机在线测试、答题、讨论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1.4 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通过制作规范的微课视频,各位护理实训教师在操作细节上更加统一,操作示教更加规范。同时,学生通过在课余进行微课学习,教师在实训课堂示教之余有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处理实际练习中的问题,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4.2 不足

在对学生进行了一轮微课辅助教学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4.2.1 微课学习效果难以监测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学习,就会出现有的学生认真学习了几遍,而有的未认真观看视频这样的情况。在实训课教学时就会因为个别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微课是学生在实训课之外进行学习的,在看视频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到底是否看会、学懂,任课教师无法得到有效反馈,虽然在每次操作结束时会与学生沟通并进行测试,但难以在微课学习阶段及时答疑解惑。

4.2.2 学生自主学习性有待继续提高 微课学习安排在课堂外,能否学习并学会就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能达到“所有人都看微课,所有人都预习”的目标。在今后应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3 改进方向

第一,可通过微课视频学习任务与云班课考勤、奖惩机制等手段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微课自学效果的监测。第二,在微课中随机设置不同的护理情景或护理问题,由学生发散思维,在线与教师沟通或小组讨论,以此来加强微课对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第三,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引导,争取将实训课堂的综合训练与课余学习相连接,如我院正大力建设的网络资源库、手机微课堂等,让学生习惯用手机学习,习惯自己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保证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实验组实训微课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