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剑珊老师仕女画与李清照词中的相同婉约主题探析

2019-01-03厉州格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仕女画李清照

厉州格

摘要院吴剑珊老师是一位江南女性画家,善画人物,能作花卉,笔下有一系列表现女性题材的仕女画,无论是以骨法用笔的勾勒仕女的面目轮廓还是辅以佛珠、纨扇等道具的点缀,或是以淡雅的服饰设色烘托出仕女的性格特征,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动人、清新脱俗。这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风相呼相应,共同为女性的婉约描绘了美丽的一笔,同时也体现了东方女子含蓄内敛的人生观和藏而不露的民族特征。

关键词:吴剑珊;仕女画;李清照;婉约;民族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003-02

一、引言

“婉约”一词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都包含“美”和“曲”之意,有多重意义。它既可以指文章或言辞的含蓄委婉,如最早见到“婉约”一词的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的“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也可以指人的柔美婉转,像汉朝王璨《神女赋》对仙女描述的那样:扬娥微眄,悬藐流离。婉约绮媚,举动多宜。本文所要论述的正是后面一种意思。中国传统女性具有温文尔雅的特点,女性的婉约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实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二、吴剑珊老师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婉约气质及其艺术表现

吴剑珊老师出生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这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陈毅诗云:“宁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古语亦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具有灵气的山水不但养育了桂林人民,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画家,吴老师便是其中之一。身为江南女子,柔情似水在吴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笔者在成为吴老师的研究生后,平日里无论是请教专业方面的绘画技法、理论知识,亦或是闲暇之余进行闲聊,处处能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与人为善。脸上始终充满了笑容,有时甚至会有孩童般的天真浪漫,与我们开玩笑,让人相处甚欢。因此,婉约的性格特征自然而然地渗透在艺术创作中,仕女画便是最好的体现。

(一)依托面目姿态刻画仕女内心情绪

顾恺之有言: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之中。面目姿态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内心心里活动。因此,在人物画中对面目的刻画尤为重要。吴剑珊老师的仕女画在构图时就别出心裁,舍弃传统仕女画的全身肖像绘制方式,而截取半身头像,骨法用笔,直接以线勾勒。以《桃花春色图》为例,修长的柳叶眉、细长的凤眼、高挺的琼瑶鼻、丰厚的桃花唇、略高于眉的金耳,再加上清瘦的鹅蛋脸,这是吴老师画笔下典型的仕女面容。为了增加脸庞的柔和度,吴老师还在眼睑、嘴唇之处敷以淡胭脂色彩,稍加晕染,鲜艳而不妖娆,清爽而不厚重。与此同时,低垂的眉眼、微启的朱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女子独有的婉约气质。

(二)运用具象饰物突出仕女潜在气质

在吴老师的仕女画中,有一系列突出人物性格的饰物,他们既点缀着人物的外表,也隐隐照见出人物的气质。其中典型的莫过于佛珠和执扇的点缀。

1.佛珠

佛珠原本是佛教徒在念经打坐时用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以次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佛珠的用途日益扩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佩饰,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时尚饰品。按照其种类,可以分为持珠、挂珠和佩珠。《仕女系列4》中女子半仰着头,身体微微倾斜,似有所思。脖颈.上佩戴的一串挂珠斜向上风动,打破构图的沉闷,给静止的画面添加了无尽的生机,像是思绪在流淌。定睛细品,可以看出其佛珠经过加工后呈现出的精美样式,翠绿的珠子圆润而小巧,穿过细绳,合成一串,每颗珠子间隔均匀地排列着,并且配以美玉、珠穗编织在一起,组合而成“佛头穗”,幽雅的色彩增加了色调的明亮感,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

2.纨扇

扇子亦称“摇风”、“凉友”,是引风用品,历来成为百姓家家户户夏令必备之物。中国自古便有“制扇王国”的称号,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扇子不再只是生活中纳凉的物品,而是逐渐成为艺术品,尤其備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吴剑珊师的仕女系列作品便是很好的体现。在《红香绿玉图》中,吴老师刻画了一位身着细窄旗袍、手执纨扇的仕女形象。所执纨扇,从左上至右下,横斜在画面中。其扇骨以浓墨粗线条勾勒而成,体现出硬挺的质感。扇面以淡墨晕染,轻盈剔透,被遮住的嘴角和肩膀若隐若现,扇面上以工笔的手法绘有一段折枝,意境和仕女的形象相辅相成。

(三)借以典雅的服饰设色衬托出仕女内在心性

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在吴剑珊老师的仕女画中,服饰也是一大亮点——选取能表现出女子含蓄内敛的旗袍为表现题材。《绿树浓阴夏日长》以轻柔简练的墨线勾勒出旗袍婉转精细的走线,侧身、衣袖的线较细,领口、纽扣处的线较粗,以此突出层次分明的构造。在色彩方面,以素雅为基调,除去黑白的颜色,只性笔勾出三两朵小花,并敷以淡淡的曙红,以此丰富画面效果。另外,不得不提及在图案方面的点睛之笔——衣服上飞动的仙鹤,吴老师用线的轻松和敷彩的淡雅,不但使仙鹤更具立体感,而且提升了整个画面的亮度。

三、李清照词作中女性形象的婉约意象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生母是当时宰相王珪的长女。出生书香门第的李清照,灵秀聪慧,饶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石,尤其擅长诗词,因词清丽婉转,曲折哀怨,被称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之一。婉约词,顾名思义,以委婉含蓄为特征,与豪放派词相对。婉约词词风婉约,与音律结合紧密,专为表达情感,韵律美、情意美和意境美为婉约词在艺术上的“三美”。纵观李清照一生所写之词,不计其数,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她笔下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粗略分类,可以看出她所塑造的少女形象、思妇形象,都隐隐约约透露出女子的婉约气质。

(一)词牌名的婉约

词牌有不同的气息与音调,有缠绵悱恻的,有慷慨激昂的,有谐婉闲适的。而李清照所写词的词牌名大多婉转清脆,如女子般恬静优美,像“浣溪沙”“如梦令”“蝶恋花”“鹧鸪天”“点绛唇”

“临江仙”“玉楼春”等等,从词牌名就可略微察觉到作者写词时的心境。

(二)少女的婉约

李清照的词主要是曲折表达内心隐衷和儿女情长。《浣溪沙·春景》是一首惜春的词,起拍“春色深”的“深”字,

既可以训作“甚”,也可以训作“浓”。前者是春色过甚,后者言春色正浓。联系下片的“细风”,其原意当属后者,即“小院”春色正浓。然而,主人公的闺房不仅窗户紧闭,连一层层的窗帘都没有打开,所以闺房显得黑洞洞阴沉沉的。而接下去的“倚楼无语理瑶琴”,意谓这位闺秀以信手拨弄精美的古琴来排遣其难以名状的一腔愁绪。下片第一句的“远岫出云催薄暮”前四字,当时对

“窗中列远岫”和“云无心以出岫”二诗句的隐括,全句意谓云霓从远处的山峦飘起,加速了暮色的降临。“细风”句承上启下,意谓云行风起暮雨纷纷,寒气袭来。结拍“梨花欲谢恐难禁”的表层语义是,似这般晚来风雨的侵袭,到了梨花飘落之时所引发的伤感将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整首词隐约透露出言外之意——在这种封闭阴雨的环境中,一个春心勃发的少女该是多么伤感!

(三)思妇的婉约

《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四、吴剑珊老师仕女画与李清照词中的相同婉约主

题及其互文性

“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吴剑珊老师与词人李清照虽在时间的长河里相隔近千年,但两人的艺术创作却彼此关联,像是不期而遇一般。吴剑珊老师的仕女画与李清照词中的相同婉约主题相互相应,这是艺术相互吸收与转化的结果,也是艺术得魅力所在。

(一)《浓睡不消残酒》之相同的婉约主题体现

《浓睡不消残酒》引用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正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词语言清丽、修辞婉转、表情柔腻,多用含蓄蕴藉的手法来表现情绪。这首《如梦令》写的是大自然里庭院中的花木经历风吹雨打后词人预感花事凋零而深感惋惜的心理,吴剑珊老师引用其中的“浓睡不消残酒”一句为表现意向进行作画。描绘了一个身着蓬松青衣、手戴黑色佛珠,手执绘有彼岸花红扇的女子。只见女子手腕托腮,情绪似有似无,隐隐约约,藏而不露,与词人李清照内心的清素柔软相互映衬。

(二)《暗香盈袖》之相同的婉约主题体现

意境相同的还有《暗香盈袖》,同样是李清照的词,以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为灵感,选取“暗香盈袖”为创作意境,描绘了一位身着开着大多花卉旗袍的女子,背转着身体,左手轻轻撩起脖颈上佩戴的佛珠,嘴唇微张,眼神看向斜下方,像是在用心捕捉什么。是在享受夏日的清爽?亦或是嗅闻花朵的芬芳?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不得不陶醉其间。

(三)《疏影尚风流》之相同的婉约主题体现

再如《疏影尚风流》画面中的仕女执一桐叶式纨扇,细长匀称的右手轻轻搭在扇骨上,眼眉低垂,似有所思。纨扇虽只露出部分扇骨和扇面,但已极尽能人之事。桐叶式的扇骨十分具有灵动感,同样淡墨晕染的扇面,在此处换用写意的手法绘出三两竹叶和一只羽翼饱满的小鸟,平添许多生机与雅意,衬托出女子特有的矜持,其照应的是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

五、结语

吴老师在绘画之余喜读诗词,其中尤其对李清照的词情有独钟。曾通过书本、视频等方式去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情感。如《百家讲坛之康震讲李清照》,其“書香才女、门当户对、喜忧参半、风波再起、国难当头、雪上加霜、颠沛流离、再嫁婚变、夕阳岁月、一代词宗”,词人的每一起伏都拨动着画家的心弦。正是这样的赤诚之心,在创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将诗与画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审美特征,也显露了诗画艺术之间的互文性。同样作为女性的词人李清照,以自身的生平经历、心境感悟都融入到词作中,以词为媒介,描绘女性独有的婉约气质。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体现了东方女性矜持、藏而不露的民族特征。

参考文献:

[1]樊波.中国画艺术专史(人物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陈祖美.李清照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3]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仕女画李清照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点绛唇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如梦令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