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经典名著,品多彩人生

2019-01-03林春云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

林春云

摘要:文学经典名著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灿烂之花,初中生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体验多彩生活、体味多情人生,还能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素养,也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名著阅读是初中生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做了明确要求,名著导读以附录形式进入教材成为重要教学内容,但现实的名著导读教学却是一片空白。本人在乡村中学,也在城镇中学执教过,学校对这项任务并不重视,在快餐式、碎片化阅读的科技时代,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名著。大部分教师不想也不会导读名著,大部分学生不曾接触名著,更不会捧读名著。进入县一中教学,特别提出名著导读之重要性,得到校长的重视,综合城市中学名著导读教学的研究成果,对如何真正落实名著导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名著导读;师生同读;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导读的教学开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师生普遍的认同:一来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与写作欲望、陶治了学生性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来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教学实践、既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又使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三是丰富了语文学科资源、促进了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所以我们应扩展名著导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名著导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认为名著导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可以如下几方面:

一、师生同读,营造书香校园

名著导读,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生是“读”的主体,教师“导”是手段,学生“读”是目的。但教师要导之前必先读,不读如何能“导”?要给学生一滴水,师必先要有一桶水;要散布光明到学生心中,师心里必先有阳光。作为一个老师,美其名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美好灵魂,读书必不可少。著名学者朱永新这样说读书:“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如近三年来,我校为营造书香校园,倡导师生同读。教师以读促教,以教导读、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潜心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经典名著中净化心灵,超脱自我,享受人生,静心立世,智慧处世;引领学生捧读经典、让书墨香弥散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如前段時间,师生同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校园掀起了“汤姆之风”。小说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让他所看到西方儿童的精彩生活;也感受了西方孩子的喜乐哀愁;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与感情。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兴趣盎然,能与师同读共论,表达个人独特见解,交流心中深刻体悟,彰显个人理解能力,给他们枯燥的刷题生活增添了一缕阳光。全体语文老师也就这次活动,举行了“读书学习心得交流会”。各位老师在会上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围绕人物形象、成长历程,东西方教育方式等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分享了读书的成果。这样的活动,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文学著作虽为经典,但于学生来说却生涩难懂、枯燥无味,难以啃食,这就需要教师课堂上精心导读,激发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潜心阅读;有了教师的指导,才能继续读下去,才能提升理解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课外课内的有机结合,是促进阅读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或介绍作家的生平、趣事,或其作品的创作背景,或某个方面知识与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插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或《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让学生具体感知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让学生深知诸葛亮忠贤之臣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设置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对历史名人认识之不够,从而主动阅读《三国演义》。比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插入对海伦凯勒人生经历的介绍,勾起学生对她传奇一生的好奇,从而激发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兴趣。

第二、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被名著导读的新型资源,除了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影视作品,还有类似《百家讲坛》《品读》等综艺节目能够人我们直接聆听作家或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比如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先让学生看这部小说所拍成的电影,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毕竟电影的跳跃性较强,那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就来了,看了电影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三、可以通过音乐教唱调动阅读兴趣。音乐带动故事,故事来源于名著。比如导读《水浒传》时,唱一唱《好汉歌》,引出108条好汉,好汉有何特点?为何齐聚梁山?从而先来了解一个一个的好汉,而后思考为何逼上梁山?作品反映了什么主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循序渐进,化难为易。比如导读《西游记》时,唱一唱《敢问路在何方》,引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唱一唱《女儿情》,引出《女儿国历险》的情节;唱一唱《天竺少女》引出《天竺收玉兔》的情节。一首首歌曲,引出一个个情节,让阅读变得动感而有趣。

第四、可以通过名言名句带动名著阅读。比如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由保尔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导出保尔柯察金从无产阶级少年到革命英雄的传奇经历。比如导读《简爱》时,可以由简爱说的一句话:“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与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引出简爱——一个平凡女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一生,就如一棵顶风冒雪的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三、家校同管,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不读便会有所欠缺的感觉。比如我校每期初,學生入学便落实本学期阅读计划及每周的阅读任务。教师制作计划表并联系家长,家校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坚持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在这期间学生表现出来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因为很多名著年代久远,语言理解艰涩,名著又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严肃思考和独特看法,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往往显得沉重,让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加之学科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影响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持久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意志力的培养上下点功夫。可以制定每一天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利用哪些时间阅读、每天可以读多少,具体安排,这样一天一天读下去,每天的这个时间就是读书时间,读书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的阅读也落实了。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心态。读名著,需要沉静的心态,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需要玩味体会作品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还得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细嚼慢咽,不能希望每天的阅读都一定有收获,欲速则不达。读名著需要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最后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才会让读者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得到精神世界的陶冶。这样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作品的境界,与高尚的人格对话,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完整读完一部名著后,学生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意志力自然培养起来。

而寒暑假,学生读书时间比较充足,教师可以帮学生制定计划,提出明确具体的读书要求并联系家长配合,全力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四、长期推进,指导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坚持阅读,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海洋,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七年级上册就在“名著导读”前的“关于阅读名著”中介绍了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一、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二、略读和精读相结合”“三、做点读书笔记”“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在读上下功夫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首先,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学生由于阅读时间等原因,我们必须要在读上下功夫,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精读就是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对名著作品重要环节等进行细读,并且慢慢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就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而略读法是通过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指的就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如初中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原因之一就是外国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及心理分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甚至是跳读的方式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如,我在指导学生读《水浒》时,为了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我将章节划分,分配到个人,让学生缩写故事,并采用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汇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是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因此,可以说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某一部伟大的作品,更好的提高阅读的效果。长期推进,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有法可依,方向明确。

五、作品创作,分享阅读心得

读到深处有话说,这就需要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尽情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比如每学期可以安排两次阅读心得交流,可以课堂交流或作品创作展示。在读完《骆驼祥子》后,我利用课堂开设交流平台,讨论《祥子走向生活深渊的原因》,描绘《祥子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学生畅所欲言分享阅读看法。比如阅读《繁星春水》,开设交流平台,自选一首小诗,或谈感悟、或谈艺术特色、或谈生活哲理、或模仿创作小诗体,然后把学生作品汇编成集,班级展示,大大增加学生阅读动力与兴趣。比如阅读《三国演义》开设交流平台,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然后整理创作成篇。

读名著,可以让学生思想体系更博大、对生活体验更多彩、对社会认识更深入、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结束语:

总之,名著导读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关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很多,需要广大同仁的支持,并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名著的导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育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与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39):54.

[2]李颖.初中生名著高效阅读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8):76-77.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分析及教学微探
涵泳玩味,提升“名著导读”教学有效性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式探寻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精导细读引说 促写竞演提升
微课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的应用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