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2019-01-03陈辉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陶冶长江思想品德

陈辉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师大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个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采取“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讓学生在学习和欣赏中,情操、思想、性格乃至意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正面进行教育,按照列宁的话说;“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因此,音乐教师应充分根据和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唱歌曲《国际歌》时,可把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是何原因促成他将《国际歌》的歌词译成中文.又把它的思想传播到中国,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有关场景。如“刑  场斗争”一场,使学生感悟到《国际歌》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国际歌》的旋律,领会歌词的内容就会别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这“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培养审美情越,陶冶学生性情。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即审美教育.它包括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这钟审美教育有赖于美的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因此,音乐欣赏就应有“意识”地进行这种陶冶。

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可谓五彩滨纷。面对众多的审美客体,教师应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集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如在教唱《长江之歌》时,笔者首光介绍这首歌曲是先的曲后填词的作品,是王世光为中央电视台专题系列片《话说长江》所写的主题音乐,它气势磅礴,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壮景,同时也倾诉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后来中央电视台为这部系列片的主题音乐举办了一次征集歌词的比赛,青年词作家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将词与曲配合得完美无缺.至使这首歌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接着,视听并举,利用电视系列片的录像带,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此时教师再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作品,那么学生对《长江之歌》的美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又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那悠扬清丽的琴声,会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牧童们的乐趣。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会激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渗入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强调情感的意义时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

当然,要学生“动情”就得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牛情”一一体验、强化某种感情。如在教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虽说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歌曲,可真要唱好不容易。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叫美丽其格.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了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此刻,冉让学生唱一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就会显得歌声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也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进人到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陶冶长江思想品德
长江掠影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不再孤独:爱是我们的舞场我们的朝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