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护理方法探讨

2019-01-03张学风丛芳芬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病情

张学风,丛芳芬

(山东省招远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5400)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此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而恢复较慢,受到不良刺激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再梗塞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急性心肌梗塞的中医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方法

1.1 基础护理

1.2绝对卧床休息1周,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胸闷胸痛给予针刺双侧内关穴,饮食清淡易消化,可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用力致心梗发作,饮食不易过饱,以免加重病情。

1.2 中医辩证施护

寒凝心脉证:对怕冷患者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忌生冷饮食,胸痛者给予三七粉、肉桂粉各1 g冲服,或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痛剧急予冠心苏和丸1粒。中药给予当归四逆汤加味水煎服。

气虚血瘀证:常服血塞通片,2片/次,1日3次;胸痛明显者给予三七粉、沉香粉各1 g冲服,静脉滴注川芎嗪或丹红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中药给予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水煎服。

痰浊壅塞证:忌食油腻肥甘之品,室内通风、清洁,可食用健脾化痰食物如柑橘、萝卜,控制饮食量及体重,咳嗽咳痰者可服用川贝枇杷膏。中药给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水煎服。

正虚阳脱证:急予独参汤灌胃或鼻饲,参附注射液静注或滴注,直至阳气恢复、四肢转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静心休息,勿劳作。

1.3 溶栓治疗观察和护理

在溶栓前常规描记全导联心电图一次,应用阿替普酶后,开始3小时内,每半小时复查一次12导联心电图,后每日复查一次心电图,及时掌握溶栓效果。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口腔黏膜齿龈有无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等出血倾向,每日检查1~2次凝血酶原时间,超出正常的2.5倍时报告医生,随时调整剂量。

证属气虚者,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黄精等益气之品,证属血瘀者可选用桃仁、红花、赤芍、川穹、丹参等,以活血化瘀,低血压状态甚至休克阳脱者,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加石斛、玄参、麦冬、生地,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合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

1.4 心理护理

心梗病人因心前区疼痛而有濒死感,多数有恐惧、紧张等心理,及时发现异常的情绪变化,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安慰、解释、开导。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顾虑与精神紧张,同时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鼓励亲属对患者多一些关爱。

1.5 恢复期护理

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要做好准备出院前的护理。根据病人的职业、文化程度,向他们及家属宣传有关冠心病的诱发因素、饮食要求及预防措施,嘱其随身带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并指导患者刚出院时活动范围及活动量不宜太大,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变化,切勿大喜大悲大怒,睡觉最好取右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嘱病人出院后按医嘱服药,不能随便加减或停止药物服用,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

2 体 会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中医理论认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与患者年老体弱、阳气不足、七情内伤、气滞血瘀、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致痰浊化生、寒邪侵袭、血脉凝滞,重者气血阴阳虚衰。

早期的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在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加强中医辩证施护,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1],有助于增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2]。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同证型,通过中医理论指导的辩证施护原则,分别在疾病救治、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护理,能有效防治病情加重或复发[3]。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必须对患者的病情熟习了解,对病情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估计,并要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溶栓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