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03贾峰然

关键词:症见平喘肺气

贾峰然

(河北省怀安县第六屯乡卫生院,河北 张家口 076150)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秋冬季节多见,一般来说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如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甚至是肺心病。病理机制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使得黏膜腺体增生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患者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发热等症状。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处理,虽然起效较快,各种症状迅速缓解,但容易复发,而且不良反应多、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别给予西医西药对症治疗和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其中男108例,女76例;年龄47~86岁,平均(65.84±8.26)岁;发病时间3~25年,平均(11.45±3.87)年。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发病时间、病因、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西药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具体而言,给予患者持续吸氧、补充维生素;超声雾化吸入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生理盐水10 mL,2次/d;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 g+生理盐水250 mL,1次/d,直至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痊愈方可停药。注意治疗期间严禁烟酒以及进食寒凉、辛辣、甜腻等刺激性食物。(2)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按照病情分为虚实两证,实证包括风寒壅盛、痰浊中阻、痰热化火、表寒肺热、肺气郁闭,虚证包括肺气亏虚、脾肾阳虚、肾虚失纳。症见喘息咳逆、胸满闷胀、恶寒无汗、痰白量多呈泡沫、口不渴、苔白滑、脉浮紧为风寒壅盛证,治则宣肺散寒平喘,给予麻黄汤和华盖散主之;症见咳嗽喘逆不得卧、痰白质粘咳吐不利、苔白腻、脉滑为痰浊中阻证,治则宣肺祛痰、降逆平喘,给予射干麻黄汤或二陈汤主之;症见喘咳上逆、胸满闷胀、痰黄质粘、咽喉肿痛、身热烦躁而多汗、面赤口干喜冷饮、小便赤、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数为痰热化火证,治则清热化火、宣肺平喘去痰,给予桑白皮汤主之;症见咳嗽喘息、呼吸粗重、胸闷痛胀、心烦口渴、形寒肢冷、痰粘质稠咳吐不利、苔薄白而边红、脉浮数为表寒肺热证,治则清热解表、宣肺平喘化痰,给予麻杏石甘汤主之;症见呼吸急促而粗重、胸闷心烦少寐、苔薄白、脉弦为肺气郁闭证,治则开郁降气平喘,给予五磨饮子主之;症见咳弱音低、喘息气短、痰质稀薄、畏风自汗、纳呆劳倦、面潮红或苍白而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为肺气亏虚证,治则益气补肺、滋阴养血,给予补肺汤主之;症见喘促恶风、纳呆浮肿、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弱为脾肾阳虚证,治则健脾益肾、扶阳纳气,给予真武汤主之;症见喘息汗出而动则加剧、呼多吸少、形疲神倦、口唇青紫、舌淡苔白或黑、脉微细为肾虚失纳证,治则补肾纳气,给予参蛤散合金匾肾气丸主之。以上方剂均以砂锅或不锈钢锅煎煮至500 mL,1剂/d,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连续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1)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3)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呈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X 100%。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实验所有数据,应用软件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5 8例(6 3.0 4%),有效2 8例(30.43%),无效6例(6.52%),治疗总有效率93.48%;对照组患者显效39例(42.39%),有效32例(34.78%),无效21例(22.83%),治疗总有效率77.1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2例(2.17%),食欲不振2例(2.17%),不良反应发生率4.35%;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6例(6.52%),食欲不振2例(2.17%),腹泻4例(4.35%),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通过四诊合参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根据证型采用相应的方剂加减以调节患者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的目的。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咳喘、痰饮等范畴,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主气司呼吸,易受外邪侵袭,导致肺失宣降;脾主运化,脾脏功能失常则水谷精微运化不利,肺脏得不到濡养而宣降功能失常;肾主纳气、藏精,肾脏功能失常则气机逆乱,肺气失其固摄之根而宣降功能失常。临床治疗应分清寒、热、虚、实,阴虚则滋补,阳虚则温补,实则当以祛邪为主,邪去则病自愈。同时,还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本研究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与采用西医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在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这一研究结论与陈永、朱秋波等人的研究较为一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症见平喘肺气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养咽止咳桑叶方
人到中年补肺气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