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实施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03章锃瑜卢晓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本院全科师资

章锃瑜 卢晓强*

作者单位:311200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当前我国疾病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据统计,大多数患者就诊或住院的机构首选为二级以上医院,在城市中仅有36.6%的门诊患者和5.1%的住院患者利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果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资源闲置。而实际上大约80%~90%居民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解决。但是,乡镇及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能力限制了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由此可见,随着慢性患者群增加和居民对医疗健康卫生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尽快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以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院为提高萧山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根据本地区基层全科医生实际能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系列针对性的培训,经过三年多培训实践,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程的设置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1 全科医生转岗培养的必要性

根据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毕业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后培养的全科医生,近期内难以解决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能力低下的现状。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2016年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上指出“强力推行转岗培训等多项措施,提高岗位吸引力,是迅速扭转全科医疗人才队伍短缺局面的有效手段”。参照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现状,转岗培训是我国当前过渡时期的首选方案。通过对目前在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执业的医生,进行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在短时间内获得全科医学的理念、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满足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是解决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紧缺的有效途径[2]。

2 本院全科医生转岗培养概况

本院是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017年门急诊量238万,住院人次5.98万,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承担了萧山地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任务。医院拥有>1000m2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中心设有急救技能、诊断技能、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监护病房和内科技能、外科技能、妇产科技能等临床技能实训单元,为转岗培训提供了硬件基础。转岗培训的对象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全科培训,全科理念薄弱,专业的医疗服务技能水平低。本院在实施全科转岗培训过程中,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基础性,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对全区的24家卫生服务的临床医生开展了25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共725名从事临床岗位的社区医生参加了培训。此外,我们还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薄弱环节,结合社区从事临床医疗岗位的医务人员的需求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班,包括院前急救、各类急性中毒、常见急症的处理、常见慢病管理等十余项培训,使得全科医师具备更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岗位胜任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

3 全科医生转岗培养具体实施内容

3.1 加强师资建设 担任全科医学师资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全科医生转岗以后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本院是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十多家院校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设有内、外、妇产、儿科和医患沟通等12个临床教研室,多年承担教学培养了大批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学师资。但承担全科转岗培训师资均为专科医生,所以,对承担教学师资必须进行全科医疗知识的培训,改变专科培训的“专精”适应全科医疗培训的“广博”。为了提高全科师资队伍的吸引力,本院通过遴选优秀的对教学充满热情的师资进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重点加强全科医学临床诊疗思维及带教方法训练,目的是使全科教学师资熟悉并掌握全科的理念、全科带教的特点,全科教学师资经过全科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带教师资。本院还加大对全科师资的激励,从事全科教学的师资在出国进修、晋升职称、课题申报等方面予以优先,从而提高师资的获得感和存在感。同时对学员普遍反映教学效果差的师资实行淘汰制度,这样多方面保证全科转岗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形成一支稳定的教学队伍。

3.2 合理设置课程 本院在培训实施前对社区医生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进行了调研。主要是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的对象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层和社区医生、护士。共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收回问卷536份,最后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整理出我区目前社区服务中心的人员结构、学历结构、工作年限,做好培训前的学情分析。本院集中专家师资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教学大纲,编写适合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课程和教材。采用远程和面授、集中和定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施理论和实践技能模块化教学。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培训对象原有的岗位能力基础,注重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使培训对象把学习焦点放在解决社区实际问题上,学习目标明确[3]。具体培训课程包括:院前急救及患者转运注意事项、各类急性中毒、常见急症的初步处理、常见慢病管理、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识别、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培训、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新技术项目推广等培训内容。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健康教育技能,以帮助转岗医生完整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通过系统培训达到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使之成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队伍中的业务骨干。

3.3 强化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技能培训是转岗培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参加转岗培训的医生已经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处理能力。但对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普遍较弱。转岗培训中强化技能的培训,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本院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的作用和优势,反复多次训练。利用教学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进行心肺腹听触诊模拟训练,多功能穿刺模型进行导尿、动静脉穿刺、洗胃训练,急救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并运用3D模拟人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员应急处置能力。另外,根据地区特色设置课程,如本地区私营小企业众多,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事件较为常见,课程针对性设置了止血包扎、清创缝合等操作技能。技能培训均采用小班化的培训,统一考核标准,力求人人达标。

3.4 重视结果考核 考核能检验验证培训效果,并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本院在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中更着眼于医疗服务技能,结合社区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问题的医疗、保健、预防的特点考查全科医师各种能力,包括基本辅助检查判读、社区常用基本技能等。采用一对一考核方式,不合格者给予补考,直到通过为止。重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将培训过程中练习成绩纳入考核成绩,避免纯粹应付考试的现象;设置考核合格率为90%,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培训对象的绩效结合,培训的合格率与社区主任的年度考核结合,以此提高培训对象及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对培训的重视度。

3.5 及时调查反馈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让培训对象对授课老师、课程实施进行客观评价,收集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以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培训对象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培训工作,施教者通过规范教学来提高诊疗水平,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培训的总体评价满意以上者占99%,认为培训对工作有帮助者占>95%,说明转岗培训获得了培训对象的认可。

4 结论

通过本院两年的全科转岗培训,对全科医生培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层县区级医院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关键,同时也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最适宜的基地。要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首先应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师资[4]:不仅要有丰富临床经验同时也具备全科医学思维的师资。其次,转岗培训的教学课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要目标明确,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使培训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应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训练上,在学习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如开展PBL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演练等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系统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生整体服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工作的能力,最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全科医生业务骨干,为全面开展全科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开端[5],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本院全科师资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