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9-01-0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周 峰

(盘锦骨科医院 , 辽宁 盘锦 124000 )

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骨质疏松所致,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以疼痛、活动受限、急性、进行性脊柱塌陷等症状为主,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治疗不当将导致病情恶化,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瘫痪,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健康[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普及,其拥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为进一步探讨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常规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共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5±3.5)岁;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式,共50例,年龄66-86岁,平均年龄(76.5±3.5)岁;所有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胸、腰、背部疼痛,椎管内无异常情况,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如下。2组患者均需通过相关检测,接受全程生命体征监测,取患者俯卧位,选择1%利多卡因执行局部麻醉,手术全程均于X线透视下进行,通过C型臂X线定位机,并做好标记;穿入椎体后缘前1/3位置,呈45°将针刺入,透视观察穿刺针,确保其与椎弓根走向保持平行状态,并建立通道,向椎体内推注5ml非离子碘造影剂,观察造影弥散情况与椎管静脉丛、椎体前静脉等的回流情况,并适当调整穿刺针深度,造影剂弥散超过椎体组织中线时,拔除针芯并注入骨水泥,由骨水泥粉,均与注射剂稀释,随后缝合皮肤;术毕观察2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送入休养病房,给予优质围术期护理,了解相关并发症早期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护伤口,如出现剧痛、麻木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手术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等指标,显效:骨折治愈,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有效:骨折基本治愈,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效:骨折与伤口恢复情况较差,临床症状存在恶化趋势。同时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肺栓塞、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等指标。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指标,总分100分,其中, 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综合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中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综合有效率为84.0%;组间计算x2值为7.454,P值为0.00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2.45±1.15)分,对照组为(3.86±1.85)分,组间计算t值为4.323,P值为0.01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者中,肺栓塞1例、神经根损伤1例、脊髓损伤0例,不良反应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中,肺栓塞2例、神经根损伤2例、脊髓损伤1例,不良反应率为10.0%,组间计算x2值为8.421,P值为0.00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4 2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非常满意35例,满意10例,不满意5例,综合满意度90.0%;对照组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10例,不满意10例,综合满意度为80.0%;组间计算x2值为7.292,P值为0.00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高发性老年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明显提升的趋势,压缩性骨折是其中的典型症状,导致其发病率随之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完善,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保守治疗方式,因此,进一步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症机理,分析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临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2]。

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症,其病症机理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属于老年高发性骨病,其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是一种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通常情况下,骨组织的减少主要是因为骨质吸收增多,造成患者骨骼疼痛、易骨折等症状[3]。临床表现以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为显著特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是疼痛的主要类型,疼痛感会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会明显加剧,患者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症状会明显加剧,通常情况下,发生一定程度的骨量丢失后,即可出现骨痛。身长缩短及驼背等症状,主要出现于疼痛后期,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在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的负荷量较大,容易导致压缩变形,促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相关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状的加重,驼背曲度会随之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的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随之身长平均缩短3-6cm[4]。同时,骨折多发生于退行性骨质疏松症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等症状,容易导致患者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降低,引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骨质疏松极易引发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其中的典型症状,主要集中于胸腰椎,是老年患者的主要脊柱损伤之一,前屈伤力造成椎体前半部发生压缩,脊椎后部的椎弓正常,少数存在牵拉伤力损伤;椎体通常楔形变,是脊柱骨折中较多见的损伤类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为创伤所致,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也多为压缩性骨折;后者遭遇伤力一般较轻,也可表现为应力骨折,即反复轻型伤力积累所致;病理骨折通常指骨结核,骨肿瘤侵犯椎骨以致轻微伤力,或无外伤造成的骨折;骨质疏松骨折即属于病理骨折的典型症状[5]。临床上将其分为良性压缩性骨折与恶性压缩性骨折2种;良性压缩性骨折椎体的信号改变随骨折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骨质疏松症性压缩性骨折急性期在T1WI上的典型表现为:压缩椎体终板骨折处附近有局灶性低信号影存在,其大小在初期对侧部分信号正常;T2WI上表现为压缩椎体的信号与邻近正常椎体基本相同,终板下方可见线状低信号影,因为骨折线或骨小梁相互嵌插,增强扫描可见压缩椎体部分或全部与邻近正常椎体信号相同;压脂序列上终板骨折附近有局灶性线状或三角形高信号影。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信号改变主要包括:压缩椎体信号在T1WI上多呈弥漫性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有不均匀的异常强化。同时也可见椎体内存在局灶性不规则的低信号病灶,存在正常骨髓信号,椎体中存在少部分骨髓被异常组织代替,在临床上并不多见,邻近未压缩的椎体及附件受侵犯时也可出现相似的信号变化,椎间隙正常。本次研究发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以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能够有效防止塌陷,缓解患者疼痛,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全身干扰较少,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恢复速度快,治疗成本更低,同时其满意度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CONTENTS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