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2019-01-02田有勇王智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田有勇 王智勇

(山西省汾阳医院骨二科 , 山西 汾阳 032200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骨折类型,主要指的是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密度和强度降低,低能量损伤后导致椎体出现了压缩而出现的骨折类疾病[1]。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患者会出现诸多严重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若没有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能会导致其他更多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命也会造成威胁[2-3]。因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在当前的研究中,手术治疗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疗效。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内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数量80例。所有患者均为跌倒或弯腰负重活动等低能量损伤引发,使用影像学方法诊断并已得到确诊,且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症状,临床症状主要是病椎周围局限性明显疼痛不适。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4-83岁,平均(73.5±9.5)岁,在对其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后显示,骨密度0.59-1.12g/cm2,平均(0.85±0.26)g/cm2。观察组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65-82岁,平均(73.5±8.5)岁,在对其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后显示,骨密度0.51-1.08g/cm2,平均(0.80±0.29)g/cm2。所有患者经MRI、CT检查后显示,椎弓根及椎体后壁均未发生骨折。同时其凝血机制以及严重脏器功能经检查后发现均正常,可正常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可被确诊为低能损伤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且可使用手术方法治疗。(2)未出现会影响手术结果的疾病。(3)均为新发生的骨折。(4)了解本研究的所有流程,并且和我院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由于暴力外伤或服药导致的骨折患者。(2)伴有椎弓根或后壁骨折患者。(3)出现了严重脏器类疾病或癌症,无法通过使用手术方法治疗者。(4)精神状态不正常,无法准确表述出自身感受者。

2 方法:(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保守方法治疗,在临床治疗时可立即让患者严格卧床休养,适当胸带或腰围制动处理,避免对椎体造成更严重影响。使用抗骨质疏松和止痛药物治疗,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静滴伊班膦酸钠0.2g1次(国药准字H20010432,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口服使用钙尔奇D片(国药准字H10950029,惠氏制药有限公司)1片/d,联合复方氯唑沙宗片(国药准字H10940040,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2片/次,3次/d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可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459,NPSAG 瑞士)肌肉注射治疗,剂量为50IU,每天注射1次,连续治疗3周。同时在治疗期间,可在骨折位置放置软垫,避免对其病灶造成更大伤害,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2)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手术床,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下肢骨凸部垫软垫,吸氧并连接心电监护仪器,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应用G型臂进行透视定位病椎,并用标线笔进行标志,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应用利多卡因5ml+罗哌卡因5ml+0.9%生理盐水10ml混合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在麻醉完成后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G型臂透视下使用骨穿刺针穿刺,两侧均进入椎体前方约1/3位置,在此位置将针芯取出,更换工作套筒。调试骨水泥,待水泥呈糊状期后取出针芯将调试好的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注入。在注入椎体过程中,应使用G型臂全程透视,对进针的深度、位置进行监视,两侧交替匀速将骨水泥注入到椎体中,观察骨水泥的分布走向,避免出现骨水泥的外溢,尤其是向后椎管方向的渗漏应严格控制,一经发现立刻停止注射。填充完成后,保持12-14分钟,待骨水泥硬化后拔出工作套管,全层缝合2处小切口,无菌敷料覆盖。操作过程中患者全程清醒,术中询问患者不适症状及观察双下肢功能活动情况。在手术完成后患者继续平卧10-20分钟,再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检查双下肢有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如无不适可返回病房。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在治疗后应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分析在治疗后6个月的Cobb角度、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以及椎体前缘高度。使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确定其治疗后的Cobb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使用疼痛视觉评分表评价VAS疼痛评分,并统计其在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最后需统计2组的并发症发生类型和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Cobb角18.58°±1.39°,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obb角22.95°±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1,P=0.000)。观察组治疗后住院时间(5.69±1.8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0.54±3.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7,P=0.000)。观察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1.41±0.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3.2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8,P=0.000)。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23.65±3.21)mm,明显高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20.14±1.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00)。

5.2 2组治疗安全性对比:观察组出现1例骨水泥上下终板轻度渗漏,1例左下肢麻木神经损伤症状(给予甲钴胺口服3个月后麻木症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中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转血管科取栓处理),2例出现骶尾部I度褥疮(给予加强护理,局部褥疮贴防护,症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7.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x2=0.533,P=0.465)。

讨 论

由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当前我国老年人群的数量正不断上升。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其往往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在发生了骨质疏松症后,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疾病[4]。例如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类。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发病时需让其长期卧床休息,并在卧床情况下实施相应治疗。而长期性的卧床治疗会导致肌肉萎缩、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5-6]。尤其是长期性的卧床治疗,更是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加剧,从而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病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

当前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药物治疗,即保守治疗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并且也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7-8]。保守治疗首先需让患者严格卧床休养,适当胸带或腰围固定制动,从而避免由于翻身活动等导致骨折移位引发进一步神经损伤症状的发生。另外可在此基础上使用药物镇痛治疗,例如本研究中使用的复方氯唑沙宗片即较常见的镇痛药物。通过使用复方氯唑沙宗能够对骨骼肌的各种疼痛症状起到较好的缓解效果[9]。而在此基础上使用伊班膦酸钠、鲑鱼降钙素治疗,可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从而避免症状的加剧。另外使用钙尔奇D的治疗,可起到补钙效果,更好的改善其骨质疏松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治疗仅能够对临床症状进行处理,对骨折无法起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10-11]。因此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服药,在此期间可能会导致褥疮等并发症,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痛苦。而在这样的前提下,近几年来手术治疗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手术能够对骨折进行直接性的治疗,从而取得明显更佳的治疗效果。在各类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类型中,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类[12]。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历史比较短,最初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首先使用。由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优秀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临床骨科医师所重视,有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在临床治疗时,需经皮通过椎弓根向患者椎体内部注入骨水泥。通过注入骨水泥的方式,可对椎体的稳定性和稳固程度进行明显提升。在手术后,可较好的改善再次骨折的发生几率,并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尤其是相比其他治疗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更是能够在增加椎体稳固程度的前提下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因此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而言,在实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具体来讲,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如下几点优势:(1)可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在一些研究中显示,通过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病变椎体运动节段的顺应性相比手术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尤其是椎体运动节段的屈伸和弯曲的顺应性能够降低25%左右。经注射水泥固化后,病椎较正常椎体弹性模量减小,硬度增大,且固化为一整体,能够较好的对抗病变椎体负重、活动等运动情况下承受的压应力或旋转应力的改变。因此在临床治疗后能够很好的避免再次骨折的出现。尤其是在增强椎体稳定性后,更是能够很好的避免伤椎移动,对改善疼痛症状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2)可增强椎体强度。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病椎的生物力学强度明显增强。在一些研究中显示,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椎体内部注射固化磷酸钙骨水泥,通过使用这种方法,能够较为显著的恢复椎体的力学相关性质[13]。尤其是在提升了骨水泥的注入量后,更是能够很好的提升椎体强度。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则能够更好的对椎体起到保护效果,在实际的治疗中对患者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3)可缓解病灶疼痛症状。在椎体骨折症状发生后,由于伤椎的移动,会刺激椎体内部的神经末梢,因此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而针对这种疼痛症状,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效果。在注入了骨水泥后,能够很好的提升伤椎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其移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另外骨水泥在固化后,能够承担较大轴向应力,因此能够更好的减少骨折线轻微移动对于椎体内部神经造成的刺激。再有是注入了骨水泥后,在骨水泥聚合反应过程中,释放热能量,实际上能够有效破坏椎体内部的感觉神经末梢,从根本上改善疼痛症状,其效果非常好。在当前的研究中,也对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在Ban,JD等[14]等研究中,分析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通过其研究显示,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而言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康晓乐[15]等研究中也显示,在使用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实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使用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其Cobb角度、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明显更低,而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更高,而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也可显示,使用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起到明显更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时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取得更佳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