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阳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成效与对策

2018-12-31李凤满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林农林业森林

李凤满

(青阳县林业局,安徽 池州 242800)

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林间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实现农林牧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林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因素。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可以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绿色经济,带动林农增收致富,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青阳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林地面积71 077 hm2,有林地面积64 954 hm2,森林蓄积量463万m3,森林覆盖率57.14%,林木绿化率63.83%。近年来,青阳县利用资源优势,找准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和发展森林旅游,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使林下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林农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17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8亿元,占全县林业总产值52亿元的50%以上。本文重点介绍几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成效,并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 林下经济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

1.1 林禽模式

利用郁闭的林下,饲养土鸡、肉鹅、鸭,主要有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等几种方式。本地饲料充足,一年可养三茬,技术简单易行,容易为群众接受。青阳县以“九华”皖南土鸡为品牌,年总饲养量达200余万只,产蛋3 460 t,总产值超2亿元。

1.2 林畜模式

利用林草资源优势,在林下规模养殖牛、羊等,发展畜牧业。在木镇镇竹阳、酉华镇宋冲、陵阳镇南阳等山区规模发展了九华鹿业、木镇黑山羊、南阳黄羊与土猪等生态养殖公司,养殖梅花鹿、黑山羊、波尔山羊、土猪等畜类,目前存栏量上万头。

1.3 林药模式

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林木+药材”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种植牡丹、黄精、栀子花、杜仲、白及等中药材。尤以林下种植的九华地藏黄精远近闻名,当地村民仅此项经营收入户均超过万余元,酉华镇林下种植中药材大户年收入百余万元。

1.4 林旅模式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打好“九华”牌,从单纯的“快餐”旅游向观光、礼佛、禅修、疗养、采摘等多元化生态旅游模式转变。全县各类生态旅游接待场所达200余家,2017年度共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森

林旅游总收入20亿元。

2 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2.1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了林业的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全县先后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含协会)24个,涉及林农8 326户、29 858人,经营林地6 085.73 hm2。其中发展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市级林业专业合作社14家,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12个,林业专业合作社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最近3年来,全县林业产值年均增速20%以上,2017年达52亿元。

2.2 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

林下种植、养殖及森林旅游进入门槛低、资金需求小、技术掌握快,满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希望不离乡、不离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目前,全县林下种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直接带动就业1万余人,辐射带动就业5万余人,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还吸引了部分外出青年返乡创业,有效地缓解了因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增多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促进了乡村和谐和美好乡村建设。

2.3 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各种形式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主管部门为合作组织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既发挥了林改政策的惠农效应,又有效化解了因个体分散经营带来的不利因素。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林地流转,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并提高了林业生产率和林地产出率。

3 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林农发展林下经济意识

对林下经济和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针对林农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品种选择、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认知不足,在发展项目选择、专业技术能力、市场行情方面向林农提供信息,分类指导。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优势、潜力和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参与度,提高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自觉意识。

3.2 优化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针对山区林农的小农意识浓厚,发展林下经济总体规模较小,林下种植、养殖品种单一,参与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及时做好资源调查,搞好市场对接,调整种、养殖计划,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规模发展,重点打造林下经济品牌,整合优化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林业资源深度综合开发。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2万hm2,林下经济产值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直接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农人均收入翻一番。结合服务九华山乡村旅游业发展,推进融生态观光、娱乐休闲、森林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庄园发展模式,扩大集约化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各类生态旅游接待场所达300家。

3.3 合理规划种养殖基地,促进森林资源稳定持续发展

根据青阳县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合理布局林下种植、养殖基地,形成各种形式的种植林场、养殖林场因地制宜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建立各种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点和示范基地。注重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避免出现森林资源的破坏和耗竭,打造林下食用菌、林药、林草、林下养殖等多种示范基地,做到以林业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以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养林兴林。

3.4 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加大政策和科技支持力度

为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加快出台青阳县林下经济发展优惠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林下经济示范园、示范点、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投入、金融支持、招商引资、企业和农民自筹“四条腿”走路的办法,争取更多的资金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下经济规模发展。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科技培训,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林农林下科技种养殖水平,实现林下经济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发展目的。

猜你喜欢

林农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