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美学形式研究法在《千与千寻》电影中的运用

2018-12-29刘格格

艺术评鉴 2018年16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研究分析

刘格格

摘要:音乐美学是音乐与哲学结合的过程,一般是在哲学的定义中去进一步寻找音乐的美。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音乐的哲学美的研究,西方主要从柏拉图所在的那个时代开始研究,其研究主要就是将其与音乐结合研究,这是一种集知情意的神秘的却近在咫尺的精神意识表现形式。本文就美学形式研究法在电影《千与千寻》的运用中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并且得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音乐美学 《千与千寻》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57-02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作品当中的佼佼者,这是一个关于失去与寻找的故事,在攀登人生的路上,有的人迷失了,变得贪婪、阴险、孤独,这些被诱惑极度侵蚀的灵魂渴望着得到救赎,于是电影的音乐就围绕这个主题缓缓展开,运用节奏律动缓缓延伸。这个纯粹近乎唯美的电影音乐,包含着一种童话般奇异色彩和哀伤的深刻寓意,而正好就是这样的音乐将这部影片推向了及其高潮的巅峰。

该电影充分运用舒缓而富有变化的弦乐来进一步表现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独白式的钢琴音符跳跃独立于交响中当中,使得主人公的复杂内心世界当中的孤独逐渐弥漫开来。其实正是该电影运用了音乐美学当中的多种表现手法才让这场电影的音乐精妙绝伦。

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就是运用美学的原理与方法对音乐艺术所隐藏的美学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转化为学科的最精妙的理论研究。哲学的理论可以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点,也可以认为是对音乐的审美意义的总结与凝练。

就该电影的主题曲而言,该主题曲《one summer's day》以一种哀伤的钢琴旋律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展现出来,那样的单纯与唯美。主人公的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那种对于未来的不安全感全都毫无保留地暴露给观众,并深入至观众的脑海。

在那万人空巷的小镇,尤其是那个神秘莫测的“无人料理店”画面当中,忽短忽长的弦乐缓缓地舒张开来,顿时间一种窒息的感觉四散开来,让人在这种长短迅速变化的音符当中感觉到社会生活的一种近乎寻常的孤独。那种无人问津的巨大的孤独感随着音乐向每一位观众传递着,人们似乎在这部影片当中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另外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会现实。

在千寻去找锅炉爷爷的那个电影片段当中,“千的勇气”开始播放,千寻在那种空灵、节奏变化迅速的音乐当中,其内心的寻求依赖与庇护的感觉顿时间开始洋溢起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使得人们对于主人公的处境感到极其同情,而意识深处就被这种音乐所牵引着一路去寻找那真正属于生命的本真。

《one summer's day》再次出场,是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与变成猪的父母相遇时候,在之前的那些种种遭遇让千寻害怕与无助,以至于不得不以痛哭的画面彻底地爆发在了电影之中。当然,在白龙的鼓励之下,千寻充分寻找到了前进的勇气与力量,此时缓缓地、微微地、柔柔地变化着的音乐其实想要表述的正是人们心底那种遇到艰难险阻毫不屈服、不退缩的那种巨大毅力与勇气,这正是人们内心最为真实地写照。因为从音乐美学的社会学根源认真分析,以这种特殊的音乐形式来进一步细致书写主人公内心的那种毫无妥协、难能可贵的精神真实地体现了出来,使得人们开始在聆听到音乐当中,渐渐地进一步联想到自己曾经遭遇到的那些困难,以及与此对应的对于困难的克服过程中的平淡无奇,却是无比的艰辛的成长历程。当然在那种洋溢着某种温暖的音乐当中,其实还会使得人们不知不觉并不经意间想起了自己的某个成长时候的挚友,那时候单纯无瑕的友情,经历的无数的困难,但是在挚友真挚、平凡的鼓励当中,哪怕再大的困难,再不易的挫折也不过如此,最终成功解决困难之后,那一瞬与那样的挚友形同生死的特殊真情。

影片当中的无脸男出场时候,伴随他的是由青铜金属感的清亮音色和柔和不失韵味的手鼓节奏音乐逐渐进入的,在那种清凉的音符当中,使人不得不联想到一种特殊的孤独,一种长期的无助与超乎寻常的自卑。这时候巴厘岛的“佳美兰”打击乐与和印度传统的“塔布拉”鼓合二為一,使得这个电影当中的处于极端的寂寞与神秘人物推向观众,观众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往往就可以与曾经的某些似乎有着同样的品质的某个认识的人产生联系,影片正好符合可以做到完美地默默治愈那些不为人知的产生过绝望边缘的孤独的人们。其实这样的人在社会比比皆是,各有机遇,但是正是在这种特殊的音乐节奏当中,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脸男的特殊的孤独,更多的是对于自我心灵的孤独情节的某种救赎。在影片当中,无脸男惨遭被其认为是唯一的知音的千寻出于近乎不经意的拒绝的时候,无脸男顿时间失去控制一般,大把吞噬妖怪。这时候的音乐节奏忽然急促激昂了起来,这种独特的音乐其实就是为社会上那些大量的求爱被拒的人的一种真实的抚慰,在这种紧促的音乐旋律当中使得人们惊觉起来,开始坚信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能扛过去,一切不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会越来越更好。

在电影进行到千寻来到站台的时刻,电影中近乎唯美的画面与音乐“海”和“六号站台”相互结合,这时候那微微悲伤的音乐与电车外的风景互相衬托,将心灵的回归以一种最直观的形式展现给了观众。在这个独特的影片情景当中,那悠扬的钢琴音符在孤独地敲奏着,其结合着背后的模糊的管弦乐将一片伤感的内心世界以音乐的静态的形式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在宁静的大海画面当中,配合着“海”的平缓音乐这单调孤独的音符,将主人公的真实内心淡淡的、忧伤的几乎暴露到了极致。在那淡淡的平静的舒缓音乐当中,将主人公内心的游子思乡的感觉充分地反映了出来。这时候其实正是借助于这种舒缓平静的音乐节奏进一步完美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的深处的“家园归属回归”。这其实根源于当代的快节奏的都市文明使变得越来越现实,在物质的疯崇拜中丢失了作为人的精神的基本向往与需要,这种长久的精神实质的不满足正是催生了日本国内在物质欲望的主导下趋向于享乐主义的落后的追求,长期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呵护。这种病态的社会扭曲现状被这舒缓的音乐节奏一点点揭露出来,让人们在这种特殊的音乐中缓缓着弥补着人们自我的长久的精神世界的缺陷。

在影片的结尾曲子是木村弓的《always with me》,这是一个温暖轻柔的女声独唱,这是影片对所有的希望实现自己真爱的人的一种特殊的鼓励与发自内心深处的支持。在这种轻柔的女声当中,包含着对于自由与爱的归属的不懈追求,而这正是几乎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基本的权利。正是这种基本的权利,可是无数的人却在物质世界的沉浮当中迷失了对于未来的自由与爱的追求,最终只好孤独而落寞的消失在茫茫人海。影片最后是借助于这种轻柔舒缓的女声独唱为所有被物质世界和欲望所夹裹着孤独前行失去了自我的内心作为人的基本真情的人的一种呼唤,这仿佛是在告诉他们,回来吧,这个世界还是爱的世界。

显然,不论是从影片的的性质还是就音乐美学的运用这些综合的因素来看,《千与千寻》作为一部充满爱的电影,其与音乐美学的内在的理论是紧紧相连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哲学性的,更加倾向于进一步运用逻辑思辨和分析概括的方法来进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的独特的一门音乐背景电影。《千与千寻》中的音乐实践,不论是创造、表演、欣赏,都将表演者的心理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与欣赏者的心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出音乐隐藏的内在的美。

在本部影片当中,通过将影片的创作的音乐形式的复杂化,并且浓入了大量的创造技巧,使得影片与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人们在影片音乐背景下,忘记了现实世界长期的机械、乏味、无聊的审美疲劳,在增加了理解难度的音乐中对于影片内容更加感兴趣,这正是形式派基本原则的精妙之处——“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使得观众与作品本身产生对话,并且在此过程中得到精神深处的净化。

参考文献:

[1]李莘.浅谈音乐审美[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141-142.

[2]孔续茜.论蔡仲德的音乐美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研究分析
感性的体悟 理性的传达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