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公益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018-12-28朱晓斌郑报向嘉欣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公益活动社会性

朱晓斌 郑报 向嘉欣

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并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发展、情感发展、社会认知发展、交往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

公益活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其精神内涵就是人们愿意为改善“公域”而奉献努力。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因此,无论从公益活动的出发点还是内容来看,有许多活动适合幼儿参加。公益活动作为社会性活动的一种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益活动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促进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知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独立性、主动性、自信心、自制力等人格特征。

3岁以下的幼儿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从3岁开始,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开始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认知情感是不同的。因此,3~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并为幼儿创造条件,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

成人可以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大型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捐款活动、爱护动物活动、公益体育运动等,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与其他同伴的互动,既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常识和行为准则,又能根据活动过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表现,促进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通过活动,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会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活动结束后,也能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互动性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参加大量的公益活动后,幼儿可以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同外界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公益活动对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促进

对于一个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言,情绪、情感的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幼儿将来亲社会性的基础和前提。幼儿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参加公益活动是培养幼儿爱心和同情心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同伴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

例如,在参加捐赠玩具和书籍的公益活动中,家长可以在征求幼儿意见的前提下,和幼儿一起将书籍和玩具捐赠给需要的公益机构等。这些物品中或许有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和书籍,这时你可以向幼儿解释,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幸运,可以玩这些玩具、阅读这些书籍。并且告诉幼儿有些孩子没有条件去买这些东西,他们需要你(幼儿)的帮助,这样他们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快乐成长。通过捐赠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意识到,因为自己这样的行动,可以让别的幼儿享受到玩玩具、阅读书籍的快乐,让别的幼儿能够和自己一样快乐成长。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增加幼儿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幼儿能更好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增加亲子感情。与此同时,通过活动也能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喜悦,助人为乐的快乐,以及在活动中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公益活动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促进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主要包括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幼儿社会行为发展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此阶段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在以后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家长应带孩子参加一些适合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为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幼儿能接触到更多的同伴,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促进其语言的发展。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让幼儿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和联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发展其合作意识、分享意识。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身临其境,体会活动的情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大胆地表现自己。遇到困难能够向别人求助,主动去解决问题,帮助别人后会增加其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与别的幼儿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公益活动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促进

一般,幼儿在家里只能在一小块区域里拼拼图、搭积木、看动画片或听家长讲故事,因此接触到的人很少,而且大多数是自己熟悉的人。有些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绪很强,在父母离开时或独自一人处在陌生环境中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或哭泣打闹。大型的公益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大块区域的活动场地,可以锻炼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消除其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的情绪,有利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幼儿可以向比自己大的孩子学习和模仿。比如,孩子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时,难免会表现出一些害怕和不安,会依偎在父母身旁,观察其他孩子活动。这时,只要父母稍加鼓励,孩子就会慢慢地融入到群体中。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活动时,孩子就能自然地参与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发展。

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儿童的耐力,同时也能培养其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克服困难、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参加公益活动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对家长的建议

家长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公益活动

家长要正确认识公益活动,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相关讲座,多浏览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多向幼儿讲述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公益活动的兴趣和参加公益活动的意愿,切不可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是浪费时间,从而责备幼儿的这种意愿和行为。家长要明白公益活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家长应多带幼儿参加公益活动

在参加公益活动前,家长要充分听取幼儿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大胆去尝试,且不可不顾幼儿意愿,强制其参加。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为其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吸引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家長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排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幼儿能顺利地进行活动。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参加,在幼儿需要帮助时给予满足,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多鼓励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幼儿明白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结束后要与幼儿沟通

在活动结束后,家长要与幼儿多交流,对于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赞美,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除此之外,也要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例如,鼓励幼儿用画画的方式,画出在活动中遇到的小朋友、活动后的心情、喜欢的事物等。

总之,作为家长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公益活动,为其创造参加公益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公益活动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雷鸟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沙漠里的精灵
你容易适应新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