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族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2018-12-27郑荣荣

艺术评鉴 2018年15期
关键词:贵州特点发展

郑荣荣

摘要:贵州苗族舞蹈的形式有很多,有锦鸡舞、水鼓舞、反排木鼓舞、铜鼓舞、芦笙舞等。贵州苗族舞蹈具有祭祀性、民俗性、自娱性等特点。贵州苗族舞蹈的发展可以融入现代舞的技法编创,使之往多元化发展;它既要有文化创新,也需要加强其民族根文化的传承;从舞蹈的根文化中加工、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的舞蹈语汇;需要在民间进行选取素材,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加工,在舞台上进行升华等。

关键词:贵州 苗族舞蹈 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94-02

贵州苗族的舞蹈是融汇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积。贵州苗族舞相对于湘西的苗族舞蹈更加热情奔放,有着巍巍昆仑的刚毅。贵州苗族舞蹈的形式有很多,例如锦鸡舞、水鼓舞、反排木鼓舞、铜鼓舞、芦笙舞等。苗族舞蹈的图腾有牛和雞,与巫术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它的舞蹈形式当中有图腾文化和巫教文化,木鼓舞、水鼓舞、反排木鼓舞是祭祀舞蹈,踩鼓舞和踩桥舞是用来踏歌起舞、表达情愫的。

一、贵州苗族舞蹈的特点

贵州苗族舞蹈形式大部分具有祭祀性,其中“反排木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指流行于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具有祭祀性的舞蹈形式,在一些苗寨里的祭祀当中的是重要的活动,男女老幼穿着新衣,前去参加,围鼓而跳,动作强劲有力,非常奔放。反排木鼓舞里包含了民俗文化,以强而有力的鼓点为伴奏,有固定的程式化动作,例如甩同边手、翻身、跳跃、踏步等,这些程式化动作主要就是表现苗族人民勇敢、勤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作特点讲究同手同脚,顺拐的范儿,高低左右反复交替摆动,头手肩脚胯讲究统一和谐。参与者在鼓手交错敲击,形成多种的舞调下,围鼓而舞,随着鼓点舞动。反排木鼓舞蹈的动作是为五种,以胯为点,进行手脚的配合扭动。它的特色古朴粗犷奔放,且具有自娱自乐的效果。这些祭祀性舞蹈都是用来怀念祖先,祈求神灵保佑,这也体现出苗族心理、苗族人民的情感体现和审美情趣。贵州苗族是以刚劲为美,这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的进程中,苗族先祖是在不断迁徙,更讲究苗族人民要有开拓进取、勇敢团结的精神。在贵州苗族舞蹈作品中,有表现苗族姑娘的柔情似水,有柔媚之美,有表现苗族男孩的质朴粗犷,有阳刚之美,这些都是体现苗族人民的真、善、美以及能歌善舞的特点。

贵州苗族舞蹈形式具有民俗性。它的形式来自劳动生产、求偶、婚丧等仪式中,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种类繁多,在迁徙过程中,他们保持勇往直前的状态,拥有满腔豪情。例如芦笙舞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舞蹈。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传播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芦笙舞的样式较多,有长芦笙舞、短芦笙舞、南猛芦笙、小芦笙等。它的内容有纪念先祖的,有反映民族历史的,有表达男女坚贞不渝爱情的,有跳月形式,有青年适宜男女选亲的。它的样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大部分是用来表演或者竞技。贵州苗族的芦笙舞要求男舞者拐中有稳、摆动中旋转、颤动中跺步、边吹边舞的形式。它也十分要求腿部力量。腿部动作较多,上身肢体动作较少,以半蹲和微蹲为基础,融入一些矮子步、跳步、蹲跳步、踩跺步、蹲颤步,用身体的腿、胯、脚进行不断地变化。女舞者则围圆起舞,佩戴着银饰进行舞动。有的苗族芦笙舞以“讨花带”和“牵羊”为青年男女联谊形式,这种一般是在苗族山寨节假日举行。有的则在黔西地区用来竞技表演,在矮步、蹲踢、旋转、腾跃中不断交替变化。这样的形式主要是用来炫技进行博取观赏者的喝彩声,类似于像“巧喝酒”舞者们以摆满了白酒的长凳为点,边吹奏芦笙边进行舞蹈下腰的形式。“滚山珠”则是舞者们边吹奏芦笙,以前后或者倒立、叠罗汉的方式进行舞蹈动作。有的则是以礼仪性表现的芦笙舞,它会根据活动的内容不同调整其形式。例如,喜庆活动中,以愉快氛围为主,则是动作较为轻快敏捷,节奏明快;在丧葬礼仪上,则是以沉稳庄重的的动作为主。

贵州苗族舞蹈形式具有自娱性。苗语中“究略”,则为踩鼓舞,是代表性的自娱性舞蹈。它的活动形式是鼓手来号召女生都来“采鼓”,参与者则跟随鼓点起舞,以鼓为圆进行舞蹈。舞者们头戴银饰,穿着花衣和长裙舞动,动作有“四方步”“旋转步”“六方步”,主要以轻盈、俏丽的风格为主。这样的形式,可以演变成一种对抗力的质感,外向的拉力和内向的拉力的综合运用,把动作的力度、节奏、呼吸、步伐和技巧巧妙整合。对抗性的力度质感会形成多空间的运用,将身体的延展性和力量发挥极致,让人赏心悦目。以人们肢体动作来显现出人们独特富有韵味的艺术特色。

二、贵州苗族舞蹈的发展

贵州苗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现象折射出其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贵州的苗族舞剧中,富有诗意的舞美都来源于其现实生活。贵州苗族舞蹈是具有情感表现形式的,它有兴奋、豪放的反排木鼓舞,又有俏皮活波的芦笙舞,有热情秀丽的踩鼓舞。贵州的苗族舞蹈将这些情感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来促进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让它在民族舞的艺术空间不断扩大。

贵州苗族舞蹈的发展可以融入现代舞的技法编创,使之往多元化发展。在贵州苗族舞蹈创作过程中,比较重视舞蹈的内容,其内容就是呈现其民族文化的根,例如民族的图腾、信仰以及民间传说。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应该具有鲜明性、动态性、感染力。在动作素材上可以结合现代舞的元素,使动作有新颖,在节奏上有强弱处理。在编创技法上可以融入重复、穿插、比较、对比,在线性调度上可以融入卡农式、复调式的调度方法,使作品的空间感加强,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还可以运用舞蹈想象力,把生活性的动作进行艺术化处理,展现心理空间,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完成其艺术性。尤其是将贵州苗族舞蹈中的民俗舞蹈,需要把自娱性和表演性有机整合。贵州的苗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都来自人民的生活,有劳动生产的、有祭祀祖先的、有庆祝节日的,这些往往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因此,更加需要把民俗文化融入表演性舞蹈。

贵州苗族舞蹈的精华使来自它的历史、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既要有文化创新,也需要加强其民族根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可以建立苗族舞蹈文化的基地,培养苗族舞蹈人才,做好保护和继承原生态民文化,突显其文化价值和特点。贵州苗族舞蹈的发展中,也有延伸了歌舞相间、乐器伴奏等形式,这些都能很好地展现出本民族的特征。一方面,歌舞相间地方式能更好还原本民族的真实与质朴,体现出民族的风格性,展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在鼓声、芦笙中的伴奏下,苗族舞蹈的场面变化也是具有多样性,有双龙吐珠、一字长蛇、龙摆尾、三羊开泰等,展现了丰富的图案。苗族舞蹈中的服饰是具有符号性的,苗族的服饰就是以宽松的短上衣和百褶裙为主,头戴银饰。

贵州的苗族舞蹈发展是需要经历一段艰巨又漫长的历程,舞蹈工作者需要具备不畏艰辛的精神,进行田野作业,对苗族人民生活进行深入体会和探究。只有这样,真感受当地的民族生活习惯以及历史背景,才能从其根文化中加工、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的舞蹈语汇,也只有这样,经过不断的磨练和创新才能让贵州苗族舞蹈发展日益蓬勃。贵州的苗族舞蹈不仅要展现出其生活内容,更要体现出其精神风貌。贵州的苗族图腾与其服饰有着紧密的联系,头饰有模仿牛角的特征,他们又视龙代表着吉祥,又意味着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贵州苗族舞蹈都是通过动作语汇进行传达,需要其动律和文化生态环境密切联系。贵州很多优秀的苗族舞蹈作品往往以本土文化为特征,弘扬本民族的文化。贵州的苗族舞蹈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多元化,才能有推陈出新的作品。

贵州苗族舞蹈需要在民间进行选取素材,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加工,在舞台上进行升华,这将是需要一条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道路。在此过程中,需要舞蹈工作者不辞辛苦,不断创新,将多种多样的贵州苗族舞蹈形式进行传承和发展,把厚重的文化底蕴推广至世界舞坛中。

参考文献:

[1]隆萌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罗岩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贵州特点发展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区域发展篇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