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管理小组对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18-12-27程玲张利马艳艳华美锦庄艳房新建

癌症进展 2018年14期
关键词:危重症满意率肺部

程玲,张利,马艳艳,华美锦,庄艳,房新建#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1护理部,2肿瘤科,3重症监护室,江苏连云港 222000

肺癌是中国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和放化疗是目前治疗肺癌常用的手段,但根治术和放化疗均会导致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其中,重症肺部感染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肺癌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常见诱因[1-2]。积极防治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3]。有研究发现,呼吸道管理对维持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通畅、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为了更好地对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成立危重症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②均行根治术或放化疗;③肺部感染,肺部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肺部有浸润性阴影,符合肺部感染征象。排除标准:①应用过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②入院时间<72 h,包括病死或转院者;③生存期<3个月;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2例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危重症管理小组,对患者实施呼吸道管理。观察组中,男20例,女31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为(55.3±3.7)岁;治疗方法:单纯根治手术18例,化疗12例,放疗10例,根治术+化疗5例,根治术+放疗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32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55.8±3.5)岁;治疗方法:单纯根治手术17例,化疗13例,放疗11例,根治术+化疗5例,根治术+放疗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干预,即密切留意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积极为患者开展抢救工作,同时给予患者解痉、抗炎、降压、护脑、止血、维持内环境及血液动力学等相应治疗措施,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危重症管理小组,对患者实施呼吸道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危重症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呼吸内科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师2名、肿瘤科主治医师1名、肿瘤科主管护师1名。危重症管理小组制定重症肺部感染呼吸道管理方案,并督促及落实呼吸道管理方案的实施。

1.2.2 建立严格呼吸道培训制度由危重症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重症病房护士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管理方法、治疗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呼吸道管理技术,通过定期培训提高重症病房护士的呼吸道管理能力。

1.2.3 制定会诊流程重症病房护士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情况异常的患者应立刻向危重症管理小组提出,危重症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会诊,将会诊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讨论后发表意见,并由危重症小组提出改进措施、护理重点及难点,做好相关记录。

1.2.4 制定护理查房程度危重症管理小组每天全面巡查、指导各病区护理工作,并实行一级监控;由专科护士对每天全院重症监护病区进行查房,实施二级监控;由危重症管理小组每个季度对病区进行查房,实施三级监控,并对病房存在的问题实施持续跟踪管理。

1.2.5 呼吸道管理危重症管理小组呼吸道管理内容:①每天采用0.05%氯己定液冲洗患者口腔4次。②应用保护套固定患者口腔气管插管。③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按照吸痰流程评估患者的吸痰效果。④采用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机对病房进行消毒,每次30 min;每天通风2次,每次20 min。⑤改进负压吸引装置,采用依从性负压吸引瓶及连接管,避免负压瓶及管道浸泡而引起装置污染,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⑥危重症管理小组严格控制病房护士操作方面的卫生,护士于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换手套及洗手。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家属满意率、呼吸道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肺部X线检查,患者肺部病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经肺部X线检查,患者肺部病灶面积明显缩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经肺部X线检查,患者肺部病灶面积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本院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家属满意率进行评价,问卷共包含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90分代表患者家属满意。③呼吸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M78162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arterial blood,Sa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水平。SaO2正常值应不低于94%,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PaO2正常范围为 95~100 mmHg;PaCO2正常范围为 35~45 mmHg。④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家属满意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家属满意率分别为94.12%(48/51)和98.04%(50/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51%(38/51)和78.43%(4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13、9.444,P<0.01)。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意外事件、并发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n(%)]

2.2 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SaO2、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水平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a-CO2水平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预后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的比较(±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 1)对照组(n=5 1)t值P值8 2.1±5.2 8 2.4±5.0 0.2 5 7>0.0 5 9 7.1±4.6*8 8.5±5.2*8.8 1 4<0.0 1 7 1.6±6.2 7 1.7±5.1 0.0 9 7>0.0 5 9 1.6±5.8*7 8.7±5.1*1 2.0 2 0<0.0 1 4 7.9±4.6 4 8.0±4.7 0.1 4 2>0.0 5 3 6.0±5.1*4 5.0±4.3*1 0.3 0 7<0.0 1 S a O 2(%)干预前干预后P a O 2(m m H g)干预前干预后P a C O 2(m m H g)干预前干预后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情况的比较( d,± 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情况的比较( d,± s)

组别观察组(n=5 1)对照组(n=5 1)t值P值2.7±0.5 4.0±0.7 1 0.9 2 3<0.0 1 2.4±0.4 3.9±1.0 1 0.2 6 9<0.0 1 3.5±0.6 5.8±0.5 2 2.1 0 1<0.0 1 4.3±1.0 8.6±1.2 1 9.8 7 1<0.0 1 1 0.2±1.0 1 5.0±2.9 1 1.3 1 2<0.0 1气喘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

3 讨论

肺癌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开始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术后或放化疗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5]。肺部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衰竭,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6]。有研究指出,对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7-8]。因此,本研究通过成立危重症管理小组对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呼吸道管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家属满意率。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呼吸道意外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提示危重症管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预后,进一步说明危重症管理小组在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大加强了对疾病的控制。危重症管理小组对呼吸道管理的临床意义较大,在临床其他患者的治疗上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祝真妮等[9]通过成立危重症管理小组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呼吸道管理,结果显示,患儿的呼吸功能较干预前得到有效的改善,考虑原因可能是危重症管理小组通过对危重症科室护士进行培训,使科室护士更好地了解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病理生理特点、机械通气护理方法、口腔管理的重要性、吸痰排痰技术等,同时,通过建立严格的呼吸道培训制度,提高了重症科室护士的呼吸道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预后[9-10]。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及咳嗽排痰功能下降,患者难以通过自主咳嗽排出痰液,导致痰液滞留于呼吸道而引起窒息。而危重症管理小组的成立可协助患者咳嗽和排痰,避免痰液滞留于呼吸道而引起呼吸道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率[11]。究其原因,可能是危重症管理小组的成立可为重症病房护士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重症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2]。另外,危重症管理小组通过规范呼吸道培训制度、制定会诊流程及护理查房制度,提高了护士对重症肺部感染的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

综上所述,危重症管理小组能够有效改善肺癌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患者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

猜你喜欢

危重症满意率肺部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