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臻服务,铸行业发展基石
——荆门市蔬菜产业迈入“提质增效”新征程

2018-12-25长江蔬菜杂志社山娜石首市蔬菜办公室付其飞湖北省蔬菜办公室周雄祥

长江蔬菜 2018年21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荆门市提质增效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石首市蔬菜办公室 付其飞 湖北省蔬菜办公室 周雄祥

2017年,荆门市蔬菜基地面积3.87万hm2,播种面积5.93万hm2,总产量243.9万t,总产值43亿元。蔬菜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整体呈现出产业集聚、灵活多样的规模结构经济。经过多年积累沉淀,全产业链、循环农业、生态种养、品牌营销、“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食用菌、水生蔬菜、地方特菜等传统优势持续巩固提升。

谋而后动,战略规划引领产业布局

上兵伐谋,规划先行。近年来,在加速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荆门市蔬菜办坚持沉到基层,到一线调研,先后撰写《荆门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关于推进荆门市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荆门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调研报告20多份。针对了解到的事实和数据,编制了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还出台了《荆门市城郊设施蔬菜产销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放心蔬菜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惠民文件。

好政策、好环境、好氛围才会带来好成效。系列扶植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蔬菜生产、加工、贮藏、流通等领域建设的积极性,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目前,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生产型龙头企业16家、加工型龙头企业10家,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施蔬菜产业达15亿余元,新建蔬菜基地超0.67万余hm2,年加工蔬菜近10万t。有了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粉等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加工作后盾,有效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规划引领,龙头带动下,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产业集群逐渐壮大,“三圈一带”产业布局蓝图渐明:以市及各县(市)城镇郊区为主的0.2万hm2大棚设施蔬菜基地;沿汉江、长湖(库)等水系的0.4万hm2水生蔬菜基地;大洪山荆山余脉生产规模1.2亿袋的食用菌基地;以及汉江沿岸总面积3万hm2的百里蔬菜产业带。胡集大白菜、柴湖娃娃菜、官庄湖西瓜、文集黄瓜、石牌甘蓝、旧口萝卜等地域特色蔬菜独树一帜,闻名遐迩。其中,沙洋县毛李镇的荸荠被纳入 《全国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2013-2020 年)》,钟祥市、京山市入选《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的149个蔬菜产业重点县(市)。

多元发展,模式创新助推格局优化

荆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围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安全农业、科技农业、资本农业、品牌农业等多元业态,构筑区域优势互补、功能定位明确、资源配置合理、跨区域合作机制健全的最优发展格局。由此,帮助经营主体快速定位自身,并找到产业链中的机会成为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荆门市共培育蔬菜新型经营主体230多家,在荆门市蔬菜办的定向把舵下,贮运加工、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等行业触角成功切入蔬菜产业,实现产业链新缝合。“三圈一带”蓝图中不乏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产业园区:钟祥旧口镇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 360户社员全程机械化种植萝卜超0.13万hm2,年加工残次品萝卜、萝卜叶等近万吨,总产值逾4亿元;东宝区永耕农业本土化复制第五代荷兰温室技术,配置荷兰普瑞瓦全自动控制系统、迈特莱特种植系统、耐特菲姆灌溉系统、阿里山喷雾降温联合天窗通风系统、种植槽底二氧化碳补充及空气强制交换系统,环境因子控制高度智能化;美股上市企业昕泰集团打造集生态田园、休养田园和文化田园三位一体的、具有鲜明荆楚文化特色的绿色田园综合体;掇刀区金旭农牧公司以“猪—沼—菜”循环种养为基础,推出集休闲娱乐、蔬菜采摘于一体的休闲游经营模式;漳河新区刘伟西瓜种植合作社注册“荆双井”品牌,按一瓜一商标进行品牌化销售;湖北农知鲜农业有限公司缔造“互联网+”订单生产营销模式……

产业崛起也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蓬勃兴盛。2017年,全市共有76家新型经营主体从事蔬菜社会化服务,为3.2万hm2生产基地提供耕、种、收服务,其中,蔬菜生产托管式服务和订单式服务覆盖面积达到1.33万hm2,占总面积的23%;蔬菜集约化育苗企业8家,年育苗量1.4亿株,覆盖面积0.67万hm2,占总面积的11%。

技术集成,科技支撑增强内生动力

荆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早在2014年便出台 《关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一高三新”农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全业高效种养、全程机械化作业、全面土地治理、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支撑、新模式推广覆盖”。荆门市蔬菜办不仅培养了高级农艺师12人,还引进中国工程院方智远、李玉两位院士建立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食用菌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露地冷凉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推广项目以及设施蔬菜减肥减药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

针对土地和人工成本刚性增加的情况,依托科技人才团队优势,以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为重点,全面推动增产节本提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办点示范,在全市主要蔬菜基地大力推广良种及配套栽培新技术,主攻高产增效;推广集约化育苗、膜下滴灌、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主攻节本增效;推广机械化生产和轻简化栽培技术,主攻省工增效;推广生态栽培技术,主攻优质增效;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主攻减灾增效;推广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主攻持续高产增效;推广采后商品化处理,主攻增值增效。

针对不同蔬菜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专班,分别编制技术集成应用手册并指导应用实施。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引领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带动农业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现全市蔬菜667 m2平均增产幅度达15%以上,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走高。

编制一个好规划,打造一个好环境,培育一个好主体,做优一个好产业,形成一个好体系,铸就了荆门蔬菜产业突飞猛进的转型升级。而这环环相扣的驱动链中,无论是经营定位、产品逻辑,还是市场切入模式,荆门市蔬菜办所起到的组织引导功能都不容忽视,其发展理念被总结为“主动谋事、扎实做事、力求成事”,荆门市蔬菜产业的崛起和兴盛,都在这12个字中出没。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荆门市提质增效
荆门市诗词学会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如何打造汉水流域养生中心城市——以荆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