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初探

2018-12-21张红云何莲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鄂西民俗旅游民俗文化

张红云 何莲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拥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因而,湖北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底提出要将鄂西圈整体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鄂西圈由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門、随州、恩施以及神农架8个市(州、林区)组成。鄂西圈内的民俗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且种类多样,所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广,但分布不集中。这对于鄂西圈内的民俗旅游资源整合或整体开发是不利的。因而,自2008年鄂西圈形成至今,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并未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开发,也未有新的突破,依然是各自为政。本研究重点选择目前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典型代表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可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模式。此外,还针对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整合开发。将点连成线,线连成片,以期实现鄂西圈内的民俗旅游共同发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检索得知,目前关于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关文献极少。而有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文献却有300多篇。由此可知,鄂西圈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也由于其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限制了其民俗旅游资源的整体发展。因而,本研究试图在对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到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为鄂西圈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概述

(一)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前期的研究中已经对鄂西圈的民俗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和分析。由于研究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在旅游官方网站以及相关旅游信息网上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获取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经过统计得知,鄂西圈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6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11处,中国传统村落47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由此可知,鄂西圈拥有发展民俗旅游资源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等在全省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二)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统计

通过对民俗旅游资源分类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得知,目前人们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统计标准的确定并未达成一致,这无疑加大了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统计工作难度。因此,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民俗旅游资源分类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将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展开分类统计。经统计得出,鄂西圈重要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为两大主类: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其中建筑设施覆盖了综合人文旅游地、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3大亚类以及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文化活动场所、建筑小品、特色社区和特色街5个基本类型;人文活动覆盖了人事记录、艺术、民间习俗和现代节庆4大亚类,以及事件、文学艺术作品、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演艺、庙会与民间集会、特色服饰、旅游节和文化节8个基本类型。

二、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

目前在鄂西圈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俗旅游区、民俗旅游景观、民俗旅游小品,且这些旅游景区在省内外,甚至少数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三峡人家、三峡民俗村、土家女儿城、土家族女儿会和武当国际旅游节等。但在对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和整理的过程中也明显感知到这些民俗旅游景区和小品大部分是分布在恩施和宜昌地区,其他地区的民俗旅游景观在知名度和集中度上要逊色不少。所以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如何通过恩施和宜昌的民俗旅游景观来带动其他地区的共同繁荣是需要研究探索的重点。

(二)区内民俗旅游发展优势和侧重点不同

由于各行政区域民俗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不同,所以也可以看出它们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区域内恩施州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对少数民族景观和民俗风情相关景点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而宜昌地区更突显三峡大坝风景和相关文化的挖掘,荆州地区更注重三国文化开发和历史遗迹、历史故事的内涵提炼。从目前各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更多的是各自为政,也因如此,彼此之间的合作开发并不多。但是,从大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地区各自的文化特色均可以体现出民俗文化的内涵。因而,各地区在进行合作开发的过程中,还应以保留自身特色为前提,以“和而不同”作为共同发展遵循的理念,将各景区主打的民俗旅游品牌串联起来,例如在对荆州和恩施进行联合开发时,可以将“品味三国文化、体验民族风情”作为对外宣传的旅游主题形象。

(三)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如今,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相比过去几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景区景点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丰富,知名度较高的民俗旅游景区也依然是以前那几个,并没有较好地将区域内的民俗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深入开发。所以,若要进一步提升区域民俗旅游产品的品质,还需要转变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将关注点由传统的静态展示型,例如“三峡民俗村”“土家女儿城”,向动态展示型转换,例如“女儿会”“武当国际旅游节”。让游客到区域内能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到旅游项目和活动中去,从而提升旅游体验层次,提高旅游满意度和重游率。

(四)民俗旅游资源品牌塑造力度不够

鄂西圈的民俗旅游资源相比湖北省其他地区而言,其美誉度和丰富程度是比较高的,但是从资源的丰富度以及目前民俗旅游的品牌塑造情况来看,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不高。除了恩施土家族的女儿会、炎帝神农传说、野人传说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外,很多其他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民俗旅游资源并未被较好地利用起来并开发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旅游品牌。例如,像《黑暗传》一类的民俗文化艺术作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对当地居民以及民俗文化的形成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但是,却渐渐被人们遗忘。

三、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一)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对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虽然鄂西圈的民俗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作为旅游产业被开发利用的并不多。总结起来,其旅游资源开发大致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第一种是主题民俗文化村的开发模式,以三峡民俗村作为典型代表。第二种是特色民俗街区的开发模式,以土家女儿城、车溪女儿街为代表。第三种是原生态民俗村寨开发模式,以春秋寨、青龙寨、鱼木寨和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为代表。第四种是民俗节庆旅游开发模式,以土家女儿会、关帝庙会、三月三和武当国际旅游节为代表。

(二)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足

通过对目前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发展主要模式的调查和分析可知,该区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產品类型较为单一、季节性较强。从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以看出,目前其产品类型主要体现在使游客参观民俗风情的载体,感受自然山水风光。而自然山水受季节影响较大,且民俗节庆活动在一年中开展的时间较短,因而区域民俗产品的季节性较强。第二,观赏性强,参与性弱。目前已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更多地体现在观赏民族歌舞表演、购买民族特色服饰和手工艺品等方面,其观赏性较强。但是,可供游客参与体验性的项目却并不突出。当然,这也是目前国内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优化及建议

目前,鄂西圈现有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若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升,针对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进一步选择和完善以下几种开发模式。

1.丰富主题民俗街区。目前,鄂西圈已经建成开发有土家女儿城、车溪女儿街这样的特色民俗街。但是,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其侧重点更多的是体现民俗风情美食和、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其商业气息较为浓厚,但民族特色尚显不足。主题民俗街区应当始终贯彻一个或多个主题。这些主题中还应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生活方式的形成、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在其主题民俗街区中,可以从不同少数民族的角度进行分区,如土家族、壮族、白族和瑶族等,每个功能区又具体包含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和服务等功能。

2.建设主题民俗公园。与主题民俗街区不同的是,主题民俗公园更多的是突出其演艺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目前,区域内的唐城是主题民俗公园模式类型的代表,但是其功能更多的是展示和观赏。而未来鄂西圈需要建设的主题民俗公园的主要内容是:(1)建设展示本区域民俗艺术的剧场,剧场可以表演区域内的民间演艺项目,如牵钩戏、荆州花鼓、鼓盆歌、长阳南曲和龙船调等节目;(2)建设展示鄂西圈主要少数民族的建筑、服饰、歌舞游艺等的功能区。

3.完善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分为实地村落和模拟村落。其中,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是模拟村落,而春秋寨、青龙寨、鱼木寨更接近原生态的实地村落。对于实地民俗村,更多的是对其传统的生活状态进行保护,只需对其景观进行简单整理、修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对其相关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便可以开放接待游客。

四、结语

鄂西圈作为一个涵盖了湖北省8个地市州的区域,在对其进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时必然会定会出现一些的问题,首先是各区域之间的协调整合问题,其次是对各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梳理。因而,本研究仅仅对鄂西圈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初步探讨,由于获取各地区比较完整的旅游文献存在困难,所以可能还有许多资源并未纳入进本研究的考虑之中。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选取鄂西圈内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展开更深入的针对性调研,以便获取更加具有参考性的资料。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鄂西民俗旅游民俗文化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鄂西铁尾矿烧结砖的烧结过程及机理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贺龙与鄂西“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