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女性题材美剧的价值传递

2018-12-21赵艺苗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霍夫斯泰德个人主义

赵艺,苗萌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太原 030008)

电视剧作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历来广受欢迎。近年来借助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美剧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独特的异域文化、紧凑的故事情节、先进的制作理念吸引到庞大的受众群体。形形色色的美剧不仅折射出当下美国的社会现状,其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本土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国内观众。女性题材的美剧因接近日常生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现实,更容易反映出美国人潜在的价值取向。该文以《丑女贝蒂》《绝望的主妇》《蛇蝎女佣》这三部女性题材美剧为例,从个体主义、权力距离、阳刚气质和不确定性规避四个方面探讨美剧中传递的价值观,以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并在多元化的跨文化交际中形成理性的价值取向。

1 跨文化价值观概述

文化包罗万象,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到学科艺术乃至价值规范,似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视为文化。在文化的诸多层次中,价值观往往被视为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是任何文化领域中的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1],“影响着人们对于行为方式及其带来的事物最终状态的选择”[2]。跨文化价值观研究以国别文化为背景,探究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差异,是一个既兼顾价值观又涵盖文化的范畴。目前主要的国外跨文化价值观理论包括:克拉克洪和斯托特贝克的普遍性价值取向维度、施瓦茨的人类基本价值观理论、霍夫斯泰德的国别文化维度理论、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等[2]。该研究选取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来分析女性题材美剧折射出的美国价值观。

2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文化维度理论是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提出的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至今在跨文化研究中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霍夫斯泰德在《文化之重: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跨国差异》中提出四个普遍性价值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后期经过补充和发展,又新增了“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放纵和节制”两个价值维度。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因其强大的数据支撑、简明清晰的要素特质,在跨文化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受到很多学者的高度评价。当然该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评,如一些研究者认为,后补充的两个维度 “都与个人欲望的克制程度有关,因此显得有些重复”。

尽管有争议,霍氏的文化维度理论在国际化的交流中,对于识别国别文化差异依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它能 “帮助我们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不同的文化现象,比较异同,采取更好的方法”[3]。鉴于中美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价值观层面的异同,减少在交流中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以一种更客观、更开明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化。

3 女性题材美剧体现的价值观

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传递的价值观可以从霍夫斯泰德归纳的四个主要维度的指数及排名体现出(如表 1 所示)[4]。

表1反映出,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倾向很强,权力距离较小,阳刚气质中等,不确定规避性较低的国家。由于价值观较为抽象,不易被人察觉,因此观众可以借助美剧中呈现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流来体验和了解。现以几部女性题材美剧为例,分别探讨影视剧作中蕴含的美国价值观。

表1 美国在四个主要维度中的指数及排名(共74个国家和地区)

3.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霍氏文化维度理论中最具影响力且最容易被辨识的维度,指“社会中的成员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关联程度”[2]。在个人主义社会中,成员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偏重强调个人的价值和需要,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谋取个人利益。而集体主义社会则强调群体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强大的群体给个人带来更多关照和保护,但要求个人对群体保持忠诚。该维度通过个人主义指数来衡量社会倾向,美国的个人主义指数为91,在7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首位,因而属于个人主义倾向很高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更注重个人发展和利益,尊重个人隐私,介意或者反对外在因素对个人的干涉,这种倾向在美剧所表达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最广泛的体现。

以《蛇蝎女佣》为例,在一场派对上,豪门贵妇Taylor Stappord和另一位贵妇Genevieve Delatour进行了一次关于领养孩子的私人对话。对于美国文化成长之下的精英阶层而言,探讨别人隐私一定是禁忌,但是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奇心,所以Genevieve在打开话题之前礼貌性地加了一句:“I knew it’s none of my business,but…”。显然这个话题引起了Taylor的反感,所以她直言不讳地答道:“You are right.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美国人非常重视个人利益,尤其注重个人隐私,哪怕是在相当熟悉的父母孩子之间,父母也得尊重孩子的秘密和私人空间,更不必说面对的是普通朋友。这恰恰是美国个人主义最显著的体现。在另一部美剧《丑女贝蒂》中,Betty因为求职受挫被姐姐暗示是不是应该考虑推销员等其他职业,Betty依然坚持自己的出版行业梦想,在父亲面前“控诉”姐姐的干涉,而父亲并没有打击Betty,反而给了Betty更多的鼓励和信心,支持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值得注意的是,Betty来自墨西哥后裔家庭,墨西哥的个人主义指数为30,排名在中后位,并不是个人主义倾向很突出的国家。而Betty父亲作为第一代从墨西哥来美的移民,其价值观显然已经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不对子女意愿进行干涉,并且对子女的独立性表示理解和支持——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近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新的个人主义崭露头角,其特点为强调合作与团结,因而被称为“集体个人主义”。当然,集体个人主义并非是对传统个人主义的否定,它指的是“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和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其核心仍然是维护和发扬个人主义”[5]。

《丑女贝蒂》的另一个情节充分体现了这种集体个人主义。Betty和Marc供职于同一家出版社,给两位不同的主编做助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向来不合。有一次二人同时面临工作危机,在这个紧要关头,二人摒弃前嫌联手合作,最终化险为夷。虽然平时Marc对Betty并没有太多好感,但在这个危急时刻,他还是为了维护助理阶层的利益做出了让步,实现了共赢。事后,Marc对 Betty 说道:“I would never do anything to hurt Wilhelmina’s interests...unless they are hurting mine.”Marc的所作所为从外在看似乎是要展现对上司(Wilhelmina)的忠诚,并且维护助理阶层的整体利益,但实则是以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因为Marc和Betty的卑微和同病相怜,这个时候的集体利益显得更为重要,所以Marc通过婉转的方式实现了团结与合作,但最终结果还是为了其个人利益,界限依旧分明。

3.2 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指“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4]。高权力距离国家往往有较森严的等级制度,权力往往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手中,下级对上级的依赖度较高,下级不太可能反驳上级,不同权力等级之间难以达到平等关系。相反,低权力距离国家社会成员之间不注重地位高低,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下级对上级的依赖度较低,不同权力等级之间多通过协商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美国的权力距离指数为40,在排名中较为靠后,因此属于低权力距离国家。

以主仆关系为例,美剧《蛇蝎女佣》更明显地体现出美国社会人际间的低权力距离。Genevieve作为比弗利山庄豪宅女主人,本身处于高的社会等级,而Zoila的女仆身份也说明身处低位的她应该对主人有求必应、言听计从。然而,这一对主仆却最不像主仆,她们朝夕共处了二十多年,已经超脱了主仆的等级,成为可以无话不谈、相濡以沫的姐妹。Zoila平时直呼主人的名字,甚至在主人Genevieve做出错误决定的当口,Zoila会为了主人/姐妹的利益摆出一副近似家长的威严,对主人进行规劝。类似这样的低权力距离现象还有很多,大多都给人留下美国人宽厚随意的印象,等级制度并不突出。而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文化环境中是难以见到的,如《红楼梦》的主仆之间,下人是富贵人家买卖得来的“商品”,主人对下人拥有完全的管辖权,甚至是下人的生杀大权,等级差异可见一斑。

3.3 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

霍夫斯泰德对这一维度的界定是:“当情绪性的性别角色存在明显不同时:男性被认为是果断的、坚韧的、重视物质成就的,女性被认为是谦虚的、温柔的、重视生活质量的,这样的社会被称为阳刚气质社会。当情绪性的性别角色互相重叠时,即男性和女性都被认为应该谦虚、温柔和关注生活质量时,这样的社会被称为阴柔气质的社会。”[4]通过阳刚气质指数,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分数为62,位于74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的第19位,说明美国是一个偏向阳刚气质的国家。在阳刚气质指数较高的社会中,人们接受激烈的竞争,渴望获得高收入,得到赏识和认可,有机会晋升高职位,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种气质不仅反映在男性身上,甚至渗透到女性群体中。例如,《绝望的主妇》中Lynette就是一个这样的代表。婚后Lynette一直做全职太太,但是在遭遇家庭经济危机后,Lynette必须重返职场,而她应聘的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广告公司市场营销主管。在事先不被看好的情形下(带着孩子去应聘,可能会被误以为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法平衡家庭和工作),Lynette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向招聘官阐述职场发展构思。最后剧情反转,Lynette不仅利落地给孩子换完尿布,并且成功说服了招聘官,拿下工作。Lynette争强好胜又能力超群的表现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中,一些职场女性在谋求工作发展方面,希望取得和男性一样的收获,她们勇敢、坚韧、不惧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看重职业晋升,这些都是美国社会阳刚气质的一种潜在表现。

3.4 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被定义为:“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4]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往往可以从人们的紧张感以及对可预测性(成文和不成文规定)的需求反映出来。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的国家,人们因为不确定性有较高的焦虑感,害怕模糊和未知,因此为了克服焦虑,会制定更复杂的法律和规则让人们去遵循,并且有更多的仪式感。而从心理上讲,人们也乐于在有规则的环境中生存,因为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需求,所以在社会规则中生活会感觉舒适。相反,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低的国家,人们的焦虑感较低,对规章制度的需求不强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有一种更开放的环境,不信奉唯一标准,鼓励创新和包容。美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为46,排在74个国家和地区的后部,由此表明,美国人对于不确定性和差异并不持恐惧的态度,反而更加好奇和宽容。再以《丑女贝蒂》为例,Betty供职的Mode杂志有一次开创意大会,想做一期以“sizzling hot”为修饰语的时尚版面设计工作。员工们纷纷建言献策,主编助理Betty也不甘落后。一个巧然的机会,Betty以独树一帜的 “sizzling hot fruits”为主题,挖掘出一种特色水果Tico-berry和世界超模之间的亲密联系,最后成功邀请到该模特为Mode杂志代言拍照,完成了这个策划任务。主编并未因为Betty的拉丁裔血统和低层次的助理身份就排斥不同文化不同等级可能存在的差异,相反,所有有亮点的创意最终都得到了支持和鼓励。这种开放和包容性也是美国号称“大熔炉”的一个主要体现。

4 结语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剧,并深入了解其中所折射的美国人普遍的价值理念,诸如注重自我、弱化等级、争强好胜、兼容并蓄等。但是还应注意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并不是截然不同的”[6],文化差异现象开始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7]。例如,美国人也很注重团队合作,而中国人也开始鼓励原创性和个性化。因此,在观看美剧乃至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时,人们应该用更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价值观之间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保留自身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霍夫斯泰德个人主义
基于霍夫斯坦德文化心理学理论的比较法案例选择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泰德叔叔的纸灯笼
多一升也不给
多一升也不给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