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VKA-Ⅱ和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有效应用

2018-12-21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肝病肝细胞灵敏度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000)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肿瘤致死率高,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第3位,具有早期不易发现、进展期迅速、复发率高,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特点,因此预后不佳[1]。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肝癌一直是恶性肿瘤防控的重点。调查数据表明[2],2012 年全球50%以上的新发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肝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肝癌复发率高且缺乏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找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血清标志物,有利于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3]。本研究探讨了PIVKA-Ⅱ和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有效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9~79岁,平均(59.2±10.5)岁。将这些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120作为慢性肝病组,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0~79岁,平均(60.3±10.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空腹 10~12 h后清晨抽血,在-80℃的冰箱中冻存,实验前在37℃的温度下解冻。采集静脉血3 ml,4 000 r/min离心5 min 后,取上层血清立即检测。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合试剂盒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微量离心柱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LUMIPULSETM G1200),应用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配套的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试剂盒,运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PIVKA-Ⅱ水平进行检测。阳性标准分别为AFP>10ng/ml、AFP-L3≥10%、PIVKA-Ⅱ>40 mAU/ml[4]。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性别[例(%)] 男性 女性 年龄(x±s,岁)原发性肝癌组12070(58.3)50(41.7)59.2±10.5慢性肝病组12072(60.0)48(40.0)60.3±10.2t/χ2值1.321.886P值>0.05>0.05

2.2两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比较: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PIVKA-Ⅱ阳性情况比较: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PIVKA-Ⅱ阳性率65.0%(78/120)、64.1%(77/120)、62.5%(75/120)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10.8%(13/120)、10.0%(12/120)、8.3%(1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AFP(ng/ml)AFP-L3(%)PIVKA-Ⅱ(mAU/ml)原发性肝癌组120273.8±50.040.0±7.64 213.2±700.3慢性肝病组1206.7±1.42.2±0.620.0±3.1t值6.9654.5414.303P值<0.05<0.05<0.05

表3两组血清AFP、AFP-L3、PIVKA-Ⅱ阳性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AFPAFP-L3PIVKA-Ⅱ原发性肝癌组12078(65.0)77(64.1)75(62.5)慢性肝病组12013(10.8)12(10.0)10(8.3)χ2值11.1412.8313.34P值<0.05<0.05<0.05

3 讨论

实验室检测对于肝癌的诊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可提供便捷、高效及无创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为肝癌的早期检测、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目前,最常用的肝癌肿瘤标志物为甲胎蛋白(AFP)。血清和组织中的AFP 水平可作为筛选肝癌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研究发现,相比低水平AFP 患者,AFP≥400 ng/ml 时肝癌患者体积更大、受累面积更广,中位生存期更低。然而,在肿瘤直径<4cm 的肝癌患者中,约2/3的患者AFP<200 ng/ml,超过20%患者AFP 阴性,提示AFP 的灵敏度不佳,尤其对于体积小的肿瘤诊断价值不高。美国肝病研究会(AASLD)与2010 年发布的《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n update》中明确指出:AFP 对肝细胞癌的监测和诊断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当肿瘤直径<2 cm时,AFP升高不明显,因此不适于作为监测试验使用[5]。

Vit K缺乏诱导的异常蛋白(PIVKA- Ⅱ) 是一种异常的凝血酶原,也被称为脱- γ - 羧基凝血酶原(DCP)[6],最早于1984 年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发现,形成确切机制不明。在Vit K缺乏或服用Vit K拮抗剂后,PIVKA-Ⅱ可释放入血,可在血清中检测到。PIVKA-Ⅱ在肝细胞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在日本,PIVKA-Ⅱ被列入《日本肝癌学会肝癌诊疗规范2009 年版》中,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肝癌的辅助诊断。研究表明[7],血清中PIVKA-Ⅱ含量与血清AFP 含量没有相关性,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AFP,可单独作为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指标。国内最新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结论与国外基本一致。

日本Nakamura 等研究表明[8],诊断临界值为40 mAU/ml 时,PIVKA-Ⅱ检测肝癌的灵敏度为58%,特异性为97%,当诊断临界值为100 mAU/ml 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4%和100%。美国、台湾地区和国内多个研究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都认为PIVKA-Ⅱ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AFP,可作为肝癌的标志物。然而,PIVKA-Ⅱ对小肝癌的灵敏度较低,日本的一个研究指出,对瘤径>3cm 的病例,PIVKA-Ⅱ阳性率为63%,而瘤径<3cm 者阳性率仅为23%。与AFP 联合检测时,PIVKA-Ⅱ单项阳性的病例肝癌具有单发、肿块大、年龄高等特征,且2年内发生门静脉浸润率较高,提示在不同类型肝癌中,PIVKA-Ⅱ的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国外有病例报告发现肝内胆管性肝癌患者中出现AFP、AFP-L3 和PIVKA-Ⅱ同时升高,提示PIVKA-Ⅱ在其他类型肝癌中也具有诊断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血清AFP、AFP-L3、PIVKA-Ⅱ阳性率65.0%(78/120)、64.1%(77/120)、62.5%(75/120)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10.8%(13/120)、10.0%(12/120)、8.3%(10/120)(P<0.05),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AFP-L3和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病肝细胞灵敏度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