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2018-12-19王娟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初中历史教学培养

王娟

【摘要】参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章以《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一课为例,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搜集清明节诗词、写地图解说词和解释课本中的史料等方式,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证据意识;培养;《清明上河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下面以《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一课为例,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一、通过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课前教师给学生每人购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手卷摹本,让他们目睹这幅旷世奇画的风采。通过欣赏画作,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观看《清明上河图》相关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专家的解读和评价。完成以上任务后,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清明上河图》中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你能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吗?

(2)图中的建筑是商肆、酒店还是民居?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3)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古代居民的服饰、生活跟现在有何异同?

(4)宋代的集市有哪些商品?与今天的市场有何异同?宋代有哪些运输工具?从《清明上河图》中能看出汴京是当时全国性的商品集散地吗?

(5)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清明上河图》表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核心智慧,指出“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时已经有了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你能否从图中寻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

(6)美国学者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提到中国的《清明上河图》:“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能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充满生气的城市。”你是否认同这种以生活文化导向为目标的城市发展道路?北宋的都市生活为我们今天建设“充满生气的城市”留下了哪些启示?

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虽然发言学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前所未有。他们手中拿着属于自己的“新教材” ——《清明上河图》,新奇喜悦的神情溢于言表,他们用手指着自己发现的画中细节和同伴交流着各自的观点:指着买花和卖花的人,得出清明节宋代人会买花插花;指着在酒楼喝酒的人,得出清明节宋代人会聚会饮酒;指着出城的轿子,得出清明节宋代人会到郊区踏青游玩,插柳枝等。教师强烈地感觉到学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历史课。发言阐述个人观点的同学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小有成就的自信;倾听的同学心无旁骛、一丝不苟、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手中的《清明上河图》;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的讨论声、喝彩声……

问题因画而起,同学们经过探究又在画中找到了答案,这一过程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

二、通过搜集清明节诗词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探究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试着从宋代诗词作品中找寻证据,来证明宋代人过清明节是不是像画中看到的那样。

同学们又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了探究古诗词的活动中。经过搜集和整理,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有以下诗句:

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北宋〕 陆游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南宋〕高翥

一年好處君知么,寒食千门插柳枝。——〔北宋〕杨万里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北宋〕王禹偁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北宋〕黄庭坚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北宋〕杨徽之

通过搜集交流宋代诗词,同学们新奇地发现,自己在《清明上河图》里看到的情景和诗句中描述的场景竟然如此一致。古诗词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古诗词也为同学们探究历史问题打开了证据之门,同学们为此而雀跃,而欣喜。

三、通过写地图解说词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在《清明上河图》手卷摹本中,同学们看到了繁忙的运河、游走于城市各处的商贩、店铺林立、围看表演的人群等场景。宋代的都城真的是这样繁荣、繁华吗?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以有哪些证据佐证呢?同学们很快在地图册中找到了几幅图,地图成为证明《清明上河图》中场景真实性的有力证据。

在组织学生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在地图中看出了什么?看到的这个信息又说明《清明上河图》中……?”这样的句式来讨论交流。讨论结束以后,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短小精悍的地图解说词。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在地图中我看到有很多运河从城中穿过,说明宋代河运发达。这也说明《清明上河图》中运河繁忙的场景是真实的。”

有的学生写道:“在地图中看到有夜市,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昼夜经营,也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中店铺门前挂的灯笼是晚上照明经商用的。”

还有的学生写道:“在地图中看到宋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非洲,说明了宋代海外贸易十分兴盛,造船技术先进,海外贸易都如此发达,国内贸易绝对不会凋蔽,也证明了《清明上河图》中商业繁荣的景象是真实的。”

……

写地图解说词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以前在教材中学习的知识迁移到地图的学习过程中,再以解说词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历史地图,结合已有知识,来证明《清明上河图》中场景的真实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通过解释课本中的史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史料具有证据性,是当时人类活动的遗存,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史料的价值不仅在于佐证教材的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更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史料的繁杂和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尽量引用教材中的史料。教材中有大量的原始材料、文献资料、图表、照片、文物、遗迹、遗址等,这些材料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史料与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的突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证据。

综上所述,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搜集清明节诗词,写地图解说词,解释课本中的史料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效果是良好的。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辨别取舍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时空条件是考察历史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认识到:时空观念、证据意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评判是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证据意识要求学生能辨析史料真伪,能从不同类型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辨清、理解史料作者意图,重构历史与现实相关问题的有效证据。证据意识不仅包含了必要的逻辑推理、分析与比较等能力,还蕴含着更深层的求真、科学精神与态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6.

猜你喜欢

清明上河图初中历史教学培养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