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历史知识轴培养时空观念

2018-12-19林小燕

教育界·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思维能力

林小燕

【摘要】高三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历史知识轴,架构专题知识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形成通史时空观念,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知识轴;时空观念;思维能力

全国卷非常重视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基本能力,也是独具历史学科特色的首要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只有精准定位时空,才有可能将分散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串联,从而完成对历史的追根溯源并形成正确的认知。我们当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专题形式编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发展脉络,但无形中割裂了历史时空联系,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普遍欠缺时空观念、通史意识,考查中暴露宏观思维能力薄弱。在高三复习备考实践中,笔者根据学情与考情调整复习思路,运用知识时间轴,引导学生架构专题知识联系的桥梁,形成系统的通史时空观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合理分期是建构历史时空体系的第一步

在复习正式开始前用一两节课带领学生理清中外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强调历史分期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依据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等将中外历史进行合理分期,也可以依据文明纵向发展不同时期的基本状态以及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点,将古代、近代、现代历史划分相应的阶段。例如中国古代史在每年全国卷所占比重约三分之一,参考教材编写的内容将古代史分为三大时期: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原始社会-前221);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秦汉-宋元时期(前221-1368);第三阶段,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1368-1840)。中国近代史则依据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分为:1.中华文明的转型与近代化艰难起步(1840-1894);2.中国近代化全面启动与整体发展(1895-1919);3.中国近代化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合理分期强调起止时间,这样方便学生按时间顺序来查找主干知识。

二、研读教材是建构历史时空体系的关键步骤

对大多数来自城乡接合部的学生而言,教材就是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根据地”。高三上学期最重要的复习任务,就是把课本知识点打牢。建构时空知识轴的前提条件是清晰地了解歷史基础知识,而研读教材属于知识层面的过手,是将教材相应历史阶段零散的资源信息归类、整理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翻阅教材目录,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选修模块顺序找到特定历史阶段相应的专题内容,仔细研读课时标题和课时子目,查找主干知识并归类后要准确地排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

这个步骤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学生要耐心、细心地将必修和选修内容全面阅读,在自行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接着参考数轴的画法,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在一条横直线的首尾两端定位阶段历史的起止时间,依次标注出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年代,在纵坐标方向上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将知识分类,按时序分别写出相应事件,历史事件与时间轴上的年代位置要对应清楚。实践证明,能静心做到这一步的学生其历史基础扎实,在解题中一般都能熟练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图1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先秦时期通史知识体系,虽有细微问题,但条理清晰,版面很美,赏心悦目。

图1立体呈现的时空知识框架,将分散于不同模块中的主干知识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系统地定位,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三、能力提升是建构历史时空体系的落脚点

整理历史知识时空轴说到底是按照时顺将知识融会贯通,阐明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理解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从而形成对历史发展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整体认知。同时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历史见解,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内化。既有效夯实了通史基础,丰富了历史知识储备,又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实践中在学生自主建构先秦通史知识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如图2。

“社会转型的各个历史时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不仅可以弥补各个模块之间的裂痕,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时空知识轴相当于GPS定位系统,可以清晰地叙事,说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得心应手地解答历史开放性试题。历史开放性试题是全国卷的“试验田”,也是一大难点。出题形式多样且年年变脸,但从答题论证方式来看,解题思路大同小异,均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论点(论题)或信息,然后合理选择史实并用逻辑性的语言进行论证、说明、阐述,综合考查时空意识、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我的学生在没有很好建构通史时空知识轴时解答2017年全国文综Ⅰ卷42题写了如下作业(图3)。

很典型地暴露了作业和考试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A.时空错乱,没有时序和通史意识,所列史实张冠李戴或背离答题的时空限定范围,忽视历史真相,甚至编造史实;

B.角度单一,论证不力,忽视关联,解释牵强,没有在史料和(论题)史论之间建立必要的逻辑关系。

通史知识薄弱,中外关联知识更薄弱,自然无法在中外历史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分析基础上提炼出论题并自圆其说。

回答高考开放性试题均需依托通史知识,但又不是对所学史实的简单复述和机械记忆,而是在深入理解基础上加工、摘取、重组和灵活运用,情境化地阐释说明(或论证)某一历史观点(或历史认识)。归根结底还是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而自主建构知识轴的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科能力。

实践证明,不真的动笔去画,不真的自己去思考,光听别人讲觉得很有道理,但最后自己做可能什么都不会。学生对于自己认真建构的历史知识时间轴的重大事件和年代顺序记忆清晰,经久不忘。坚持要求并指导学生建构历史时空知识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形成通史时空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戴世锋.“社会转型期”高考历史试题特征及备考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03):57-59.

[2]李正步.从高考命题趋势谈高中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48-49.

[3]张济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21):149.

[4]吉平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04):53-54.

[5]王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03):62-63.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思维能力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镜头中的组诗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