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网贷业务在中学校园的渗透及风险防范

2018-12-19倪灿李斌

教育界·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学金融互联网

倪灿 李斌

【摘要】中学教师及学生对“校园贷”潜在风险重视不够,对“校园贷”的性质识别、风险危害、平台运用、业务陷阱、资金用途、偿还方式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暴露出违规开展业务、病毒营销扩散、畸形消费蔓延、校园内外风险双向传递等诸多问题。必须切断“校园贷”向中学渗透的渠道,完善P2P网贷业务监管,以消除“校园贷”风险隐患。

【关键词】P2P;互联网;金融;中学

一、引言

P2P网贷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余个春秋。在这10年发展过程中,P2P行业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振”,从“野蛮生长”到清理整顿,从“趋之若鹜”到“谈虎色变”,从粗放运营到有序清理,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进化历程。

然而近几年来,在P2P领域频发的“跑路”“暴雷”等现象,却使P2P成为“过街老鼠”。事实上,P2P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必要的宣传教育是能帮助社会去全面深入认知,客观理性运用,促其健康长远发展的。遗憾的是,目前对P2P宣传教育的领域还仅限于社会层面,在大、中、小学校园的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

随着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全社会加大了“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P2P网贷非法业务在高校的蔓延基本得到遏制,但向中学(尤其是职业中学)校园的渗透却有增长之势。为了解P2P向中小学校园渗透的状况,本研究立足于对武汉地区部分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展开调查,探讨防范P2P网贷风险在中小学校园蔓延的对策。

二、中小学P2P“校园贷”现状调查

P2P在大中小学校园以在校学生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网贷业务统称为“校园贷”,具有门槛低、手续简便、期限多样化、借还款方式灵活、实时审批、快速到账、“砍头息”的特点。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

为了解P2P网贷在武汉地区中小学校园渗透等真实情况,本着代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调研小组选取了12所普通高中、5所初中学校、3所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含部分高小生)、4所职业中学等在校学生人数超过千人的24所中小学框定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坚持以学生为主、班主任老师为辅、部分家长作为补充的原则,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和借助互联网“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及老师展开问询调查。选取样本对象时除有意覆盖部分农村生源外,按随机性原则,男女性别、住读走读比例差别较小,年级分布基本均匀。调查问题主要涉及学生认知及态度、选择平台、资金用途、偿还方式、对学校管理的影响等。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回逾2000份问卷,有效问卷率为90.8%。通过对问卷的分类统计、数据汇总、结果分析,基本能判断P2P网贷向中学校园渗透的状况。

1.对“校园贷”的认知及路径。调查发现,有69.3%的中职生、54.5%的高中生、30.3%的初中生、4.7%的高小生知道或听说过P2P网贷(“校园贷”);有13.9%的中学老师、30.4%的小学老师不知道“校园贷”,在了解“校园贷”的老师中,有超过63%的老师对其风险防范认知不足。在了解“校园贷”的学生中,有2所开设过专题宣传讲座课程学校的受访对象几乎人人知晓“校园贷”及其风险,而其他受访对象了解P2P的路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对“校园贷”的态度取向。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师生对“校园贷”态度取向相差较大,如图2所示。综合各项数据来看,有近半师生基本持中立态度。

3.参与“校园贷”的群体构成。经问询学校发现,由学校參与后续处理的“校园贷”业务案例仅有7例,涉及12位在校学生,其中5例发生在职业中学,2例发生在私立学校,因为学校、家长发现早,应对及时,均未造成悲剧性后果。参与学生中,女生(占比57.69%)较男生多,中低年级(占比73.6%)比高年级多,农村学生(占比82.31%)比城镇学生多。

4.渗透中小学校园的P2P平台。P2P网贷进入中小学校园,主要通过传单、熟人引荐、社交软件推送等方式并实施“病毒式营销”来实现。许多平台尽管尚未成功开展网贷业务,但所有平台均有涉足中小学校园,师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的P2P平台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在办理“校园贷”的平台中,使用传统电商平台的占51.90%,其他各平台使用情况如图4所示。

5.“校园贷”的贷款金额。师生网贷金额的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贷款金额在3000元以内的占比达到90%,可以判断是“精准营销”的结果,同时也说明,小额贷款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校园贷”向中小学校园的渗透。

6.“校园贷”的资金用途。学生选择“校园贷”的用途分布如图6所示。由于学生自控力不强,攀比心理及各种诱惑作祟,加上学校及家长的教育指导存在盲点,导致学生产生不少非理性消费需求,消费分配上呈现出生活消费投入多、学习消费投入少的特点。

7.偿还“校园贷”的方式。学生对还款风险预计不足,家长代还、向熟人借、借新还旧等均最终成为“死亡游戏”,尤其是少数学生选择“借新还旧”和不计后果的“其他”还款模式,使原本涉世不深、自控力不足的学生裸露在“魔鬼陷阱”中。图7为P2P网贷还款方式分布图。

三、P2P网贷向中小学校园渗透的风险分析

以“天使”的身份潜入中小学校园,却以“魔鬼”的面孔示人,这恐怕是P2P网贷业务最形象的比喻。合规P2P网贷业务具备的诸多优势,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不作为,师生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社交平台的强大渗透力,相关部门监管的缺位,中小学学生辨识及自控能力较弱,都客观上为P2P网贷向中小学校园渗透创造了条件,成为P2P网贷风险的“推手”。

(一)业务门槛虚化,直接导致风险裸露

迫于恶性竞争的压力,为追求客户数量增加,扩大市场份额,企图实施市场黏性早期培育,把触角伸到中小学校园,这本身就是极其危险的动向。“校园贷”平台在面向“懵懂”的中小学生办理网贷业务时,几乎不设置门槛,手续简单得令人咋舌,学生仅凭身份证或者仅需上传手持证件的照片即可在极短时间内办妥,这种无节操、无底线的非法行为完全无视学生群体的低信用特征,违背金融业务天然的风险防控原则,使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完全、直接地裸露在中小学校园中。

(二)防护墙形同虚设,病毒营销危害大

中小学校园一般都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化管理,学生传统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在互联网时代,“校园贷”披着“天使”的外衣,冲击的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风险意识淡薄、金融知识匮乏的学生群体。一方面,网络渗透将校园围墙化为无形,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建的传统学生防护网被撕裂;另一方面,P2P平台在校园实施“关系营销”“人际传销”等病毒营销手段,假借名义在校园开展有形展示促销,使非法校园贷在中小学校园暗流涌动,给校园管理、学生保护造成重大潜在威胁。

(三)扭曲消费观,思政教育受到冲击

P2P平台渗透到中小学校园后,大肆虚假宣传,鼓吹信用消费,诱导学生冲动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严重扭曲了学生的消费观、理财观、价值观。在个别职业中学里,涉足“校园贷”的学生群体出现了消费炫耀、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现象,个别学生不堪高息还贷压力,被迫另找新平台借新还旧,步步惊心陷入高利贷陷阱,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严重冲击。

(四)“砍头息”放大信用风险,催生新的校园暴力

非法P2P网贷无一例外计算复利。学生本就属于没有自主收入来源、信用不足的群体,而P2P平台并不对学生进行信用资质和还款能力的审核,甚至有不法中介机构帮助学生通过制作虚假信息、利用其他同学的真实信息在多个P2P平台上循环借款,极大地放大了杠杆倍数,加剧了信用风险。“裸条贷+砍头息”的后果,一定是使涉世未深的学生信用破产,而暴力催债和所谓的关系营销又必然催生新的心理暴力及身体暴力,严重威胁学生及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风险蔓延提高了校园及社会维稳成本

P2P平台违规放贷、暴力催收、债务违约、“跑路”“暴雷”等,都是对正常金融业务的严重冲击,对合规金融创新构成挑战。非法P2P网贷在校园制造的乱象,诱发的类似逃学、自杀等各种严重事件,侵害了学生合法权益,引发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恐惧,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风险波及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必然需要社会各部门通力配合,联防联治,也必然导致社会维稳成本大幅上升。

(六)“资金池”游离于监管之外,多种网络虚拟货币风险交叉传染

P2P本应是一种信息中介,不应是一种信用中介,而非法“校园贷”却彻头彻尾变成了一种“影子银行”,形成庞大的游離于监管体系之外的“资金池”,违规开展吸储、自融、互融、转融、自投等业务,对“区块链”“数字货币发行(ICO)”等所谓的金融创新业务更是倾力营销,竭尽忽悠之能事,埋下“跑路”“暴雷”的重大隐患。从资金来源来看,其融资渠道合法性存疑,涉嫌为“洗钱”“地下钱庄”等提供便利;从资金去向来看,流向领域、资金用途很难监管,对货币政策构成冲击;从营运过程来看,业务层次互相嵌套,杠杆倍数逐级放大,数字货币违规发行流通,穿透式监管难以实施,导致金融风险在互联网上交叉传染,威胁全社会金融安全。

四、防范P2P“校园贷”渗透风险的对策

基于校园调查的结果及P2P渗透风险的分析,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都必须充分认识非法P2P校园贷的威胁,切实阻断非法P2P渗透校园的渠道,完善P2P网贷监管,有效消除潜在隐患。

(一)三种机制早建立,联防联控再升级

按照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学校等应加强协作,尽早建立针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形成具有强大合力的联防联控网,对大中小学校园全覆盖,对P2P平台全覆盖,对师生及家长全覆盖。

(二)专题教育不可少,风险意识潜入脑

虽然大多数中小学开设类似“FinTech”等金融专业课程尚存在困难,但各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络课程学习,中职学校和一些重点中学可推广财商教育,普通中小学可印发互联网金融普及读本,利用“家校通”等社交媒介适时宣讲,逐渐向师生及家长普及金融基本知识、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金融创新知识,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认知风险、防范风险的本领。

猜你喜欢

中学金融互联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