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2018-12-17易雪冰张德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硬膜胸椎椎管

易雪冰,张德洲,罗 飞

(四川省骨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脊膜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5%,是继神经鞘瘤之后的第二大常见椎管内肿瘤,以中年女性多发,多见于胸椎管内。可发生于髓外硬膜下、硬膜外及硬膜内外,绝大多数位于硬膜下[1]。临床脊膜瘤虽较多见,但完全钙化性脊膜瘤极少见,国内外鲜有报道。现总结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例经临床、影像确诊为完全钙化性脊膜瘤的CT及MRI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女性;年龄41~55岁,平均(49±0.5)岁;病程2~10年。临床症状为行走不稳、乏力、伴胸背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等。

1.2 仪器与方法 CT采用Siemens Somatom AS 64 层螺旋 CT,扫描参数:120 kV,330 mAs,重建算法采用骨算法(B70),重建层厚1 mm,重建层距0.5。MRI采用奥泰1.5 T超导MRI,患者取仰卧位,应用体部专用线圈,行矢状面T1WI及T2WI扫描。扫描参数:层厚 2 mm,T1WI TR/TE 380 ms/20 ms;T2WI TR/TE 2 400 ms/120 ms。

1.3 图像分析 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别采用盲法独立阅片,对病变部位、形态、密度(信号)情况进行分析。CT检查主要观察钙化的形态、范围、大小、椎管狭窄程度及钙化性胸膜尾征;MRI检查主要观察脊髓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

2 结果

3例中,1例发生于T9层面,2例发生于T10~11层面,均表现为以硬膜为宽基底、位于硬膜内脊髓背侧、扁结节状完全钙化影(图1a),直径1.5~3.0 cm;2例见钙化性胸膜尾征(图1b,1c),椎管均变窄,T1WI、T2WI均呈低信号(图 1d,1e),相应层面脊髓受压、软化。

3 讨论

3.1 病因、病理 根据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16年),脊膜瘤可分为内皮型、纤维型、沙砾型、过渡型、分泌型等15个类型,其中以前3种最多见,但脊膜瘤发生钙化较少见[2]。目前认为肿瘤可能起源于神经根出硬膜囊处的蛛网膜帽状细胞或异位蛛网膜细胞,亦可直接起源于椎骨骨外膜[3-4],女性多见。病理:脊膜瘤钙化,可见沙砾体,内皮细胞型WHOⅠ级。钙化脊膜瘤其钙化很少能达到接近骨质的程度,其含水量仍较高,血供丰富[5]。若肿瘤钙化程度高则含水量低[6]。

3.2 影像学表现 完全钙化性脊膜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要点:①好发年龄40~70岁,女性多见[2]。②发生部位硬膜下脊髓背侧。③肿瘤呈广基底,与硬膜及椎板无明显界限,大小1.5~3.0 cm,CT示瘤体完全钙化,相应层面脊髓受压,椎管变窄,CT示“钙化性脊膜尾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T1WI、T2WI均呈低信号,相应层面脊髓受压。④增强扫描无强化。该病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其瘤体完全钙化,可见“钙化性脊膜尾征”,并呈锐角相交。MRI可作为进一步检查以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3.3 鉴别诊断 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黄韧带骨化,常位于下胸椎,表现为黄韧带走行区域钙化,位于椎板内侧,无脊膜尾征,可突向椎管内引起椎管狭窄。②后纵韧带骨化症,常位于颈段、颈胸段,后纵韧带区域,椎体后方条状钙化,椎管变窄。③椎管内骨软骨瘤,发生于脊柱的骨软骨瘤多起源于椎骨各次级骨化中心,如棘突、横突、椎小关节和椎体终板,国内报道[7]以椎弓根部最多,典型的骨软骨瘤为有蒂的骨样突起,其皮质和骨松质与正常骨组织相连,软骨帽处有时可见钙化斑。④椎间盘后缘钙化、软骨结节影,依据病变部位,诊断较明确。

总之,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的发病率低,其表现颇具特征性,依据影像学表现,能够准确诊断。

猜你喜欢

硬膜胸椎椎管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