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更好的自己

2018-12-14陈晓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自我成长积极探索高中生

陈晓新

〔关键词〕高中生;消极标签;积极探索;自我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4-0029-03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以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其中,自我认知直接关系到高中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因此,正确引导高中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而悦纳自我、提升自我价值,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课程以自我认知范畴中的“自我标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积极、多角度地重新审视消极的自我标签,去发现“更好”的自己,获得自身的成长。

【活动目标】

1.深入觉察消极标签是如何贴上去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

2.克服“证实偏差”的认知倾向,尝试用证伪的角度重新探索消极标签的真实性;学会赋予消极标签积极正向的意义,并将之转化为自身优势。

3.走出心理舒适区,增加勇气面对改变带来的挑战,并敢于积极行动。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一)导入情境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告诉志愿者,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人们对面部有伤痕的人如何反应。首先,化妆师在志愿者的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用镜子照看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接着,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人们对其面部的反应。

提问:志愿者们可能会观察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别人异样的眼光;害怕;感觉恶心;回避……)

师:实际上,镜子被拿走后,化妆师对志愿者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而真相是,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进一步提问:志愿者们又可能会观察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心里有阴影,反应差不多;可能还是会觉别人很嫌弃……)

师:结果表明,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即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不友好,而且总盯着他们的脸看。虽然他们的脸上与平常一样,但是他们给自己刻画了一幅“心像”——“我的脸上有一道可怕的伤痕”。

(二)引入“自我标签”,呈现主题

师:所谓心像,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自我标签”,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研究发现,一个人被贴上标签后,就会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消极的标签是对自我的消极评价,容易成为我们成长的阻力。我们将在本节课中重新探索它们,以发现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以“伤痕实验”为情境,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展开阶段——探索你的消极标签

师: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吗?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对自己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消极评价。你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平时很简单的事情都能做错”;也有可能会觉得,“我不能专注做一件事,总是很难坚持投入做好”,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消极标签的探索活动。

(一)写下一个你认为在你身上最显著的消极标签

(提示学生,写下的消极标签应该是自己最想改变的且深受困扰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自我表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二)对消极标签的觉察

师:请根据你写出来的消极标签,反思以下三个问题。(如表1所示)

(学生分别对照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及思考,独立作答并填入表格。)

(三)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根据自己的“消极标签”,围绕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反思,为后面课程的深入作好铺垫。

三、深入阶段——发现“更好”的自己

师:针对提出的问题一“你有何证据?”,同学们或者从自己的经历,或者从他人的评价里,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证据,试图来证明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这些证据足以证实你就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看看能否对你有所启发。

(一)方法一:质疑你的消极标签

1.活动:你会翻开哪些卡片?

规则:呈现四张卡片(见图1),一面印有英文字母,另一面印有数字。为了证明“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的数字则是一个偶数”这个规则是否真实,必须翻看哪些卡片?

(学生思考,选择)

2.呈现实验结果,介绍“证实偏差”

师:很多人都会错误地选择“E”和“4”,因为他们只想着去证明这个规则是否成立。这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证实偏差”,即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力求证实的心理倾向。而实际上翻开“7”是必要的,因为当它的背面是元音时,这个规则是不成立的,而这是证明这个规则的真实性所必要的。在这里,翻开“7”则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3.练习:用“证伪”的方式找证据质疑消极标签。

设计意图:通过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证实偏差是人的一种认知倾向,要学会从证伪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消极标签。

(二)方法二:积极赋义,转化优势

师:针对提出的问题二“对你有何影响?”,很多同学都会谈到,这个消极标签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难道,消极标签真的那么糟糕吗?我们先来做一个选择,假如你是一个面試官,你会如何判断?

1.活动:你会选择哪个面试者?

情境:假如你是某公司的面试官,为某一职位招聘员工,有以下三位面试者,你会选择哪一个?

A.有点内向,说话会脸红

B.乐观外向,善于交际

C.性子有点急,语速快

2.学生选择,讨论。

师:很多同学选择B。但是,最好的答案应该是,考虑招聘的岗位是什么。不同的岗位所要求的面试者特征并不相同。内向者可能更适合文字编辑类工作,乐观外向者可能更适合传媒新闻类工作,性子有点急则可能适合活动执行类的工作。这三种不同个性的人各具优势。因此,我们可以从积极的角度赋予消极标签意义,每一种消极标签背后也有积极的意义和优势。

3.练习:用积极赋义的方法重新定义消极标签,寻找正面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测试,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消极标签背后隐藏的积极意义。

(三)方法三:接纳改变过程中的困难

师:针对提问的问题三“你想改变吗,做出过什么努力?”,每一位同学都表示想改变。那么,既然你这么想改变,但是为什么一直改变不了呢?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有所突破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手指活动。

1.交叉手指活动

步骤一:将手掌张开,十指自然交叉合起来,连做三次。观察一下,你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每一次都相同吗?

步骤二:请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如果你刚才是左手的拇指在上,现在让你的右手拇指在上;如果刚才右手的拇指在上,现在左手的拇指在上。试试,你有什么感觉?

步骤三:再继续游戏,按照步骤二的相反交叉动作,稍用力重复三次,感觉有变化吗?再不断重复30次,感觉又如何?

2.活动分享

交叉手指活动的每一个步骤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本节课的主题谈谈。

师:改变一个动作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打破心理上的舒适区更是充满挑战。因此,要改变消极标签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就像改变一个习以为然的动作一样。我们只有鼓起勇气,才有可能积极改变自我。

设计意图:通过手指活动,以一个小动作的改变为类比,让学生感受撕下消极标签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坚定信心去改变。

四、升华、总结阶段

(一)分享心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的消极标签将如何华丽转身,成为自身成长的新动力?

(二)课程总结

师:每一个人都是在不完美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从“不好”走向“好”,然后变得“更好”,需要我们一步步去发现自身的美好,以获得积极的力量。最后,以三句话作为课程的总结:(1)你以“你愿意成为的样子”成长。(2)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每一个不足。(3)相信改变的可能,接纳不足。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凝练主题,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消极标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我。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探索自我。但也有个别学生不能真实地参与到消极标签的探索中,表现在消极标签大而空泛等问题上。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写出消极标签时,需要更深入地引导。这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从整体效果上看,学生能够在认识消极标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发现更加积极的自我。

注:本课例获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教学展示环节最佳奖。

(作者單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5284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自我成长积极探索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数学课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探析
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
搭建心理剧舞台,探寻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简析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实现自我成长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小学生涯教育,为服务学生幸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