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阈下传媒专业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研究

2018-12-14刘姿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机制

【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全球传媒发展的总体趋势,也给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变革,促使新闻传播教育对接新的媒介生态。本文依托传媒专业的发展实践,从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的实现形式和效果保障两方面探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向。

【关键词】媒介融合 校企合作共建 机制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群+工作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立项编号:湘教通[2017]452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0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媒介融合成为传媒领域发展的趋势。媒介融合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也是媒介传播方式的融合,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不同媒介之间的资源共享。“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并最终引发了新一轮媒介融合浪潮”[1]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专业新闻工作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新闻传播专业需要培养新时代的“一专多能”融合型的传播人才。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专业,校企合作共建本科专业是适应新兴媒体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适应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企合作共建本科专业是学校新的合作办学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的要求,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模式转型的全新路径。

一、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的实现形式

(一)教学资源平台的合作共建

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双方基于业界发展动态和学界研究趋势,以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和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库旨在通过课程的改革,增强人才培养与传媒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首先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对接,重新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以传媒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案例、業务流程等进行教学改革。如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全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将媒介内容生产及分发、媒体互动运营、媒介经营管理等课程进行衔接贯通,而这些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业务性和前沿性,需要传媒领域的一线业务骨干以业界案例以及操作规范和方案的讲授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搭建专业实务课程模块和专业技能实训课程模块。在专业实务课程上,业界专家和学校教师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组成团队,各自发挥优势,合作研究教学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上创建教学的项目化,在教材编写中把实训流程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加以结合关联,以项目构建学习情境,增强专业化的程度。校企共建实训课程项目有利于保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一致性,使人才培养需求与业界需求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协作性。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高校传媒专业应以全媒体业务的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媒体的生产运营为核心,部署媒体融合云平台,基于云端布局融媒体内容生产、融媒体互动传播、融媒体管理运营、在线业务实践、课程在线学习、校园融媒体中心等多个业务平台。就国内高校的融媒体平台建设实践来看,浙江传媒学院联合阿里巴巴旗下的华栖云公司,为传媒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构建了一个现实环境,开创了高校传媒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新局面。传媒专业要推动实践教学的创新,必须改变传统模式,实现媒体实践教学的云端化、仿真化和智慧化,形成“平台+内容+渠道+终端+应用+教育”的高校媒体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二)教学运行机制的合作共建

教学运行机制反映为对培养过程具有方向性影响的基本教学制度和组合教学制度。教学运行机制的设计与运用应当满足两个目标:一是有助于推动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二是有助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和探索性的学习。

实践教学是教学运行机制合作共建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和媒体共同商议制定实习实训计划,聘请媒体业务骨干为实习实训基地负责人,媒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实训,便于学生切实掌握媒体采编播流程,熟悉媒体业务。大批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和一定的实践技能,并掌握产业发展最新技术的人才不断走向市场,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校企合作项目是教学运行机制合作共建的重点依托,合作项目的引进能够充分优化企业资源,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直接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业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就传媒专业的办学实践来看,可以引进新闻媒体内容生产项目、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互联网运营项目、舆情分析项目等。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拓宽加深与传媒行业一线的接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训基地建设是教学运行机制合作共建的有效平台。依托企业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新闻传播类实训基地,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分发和运营平台。实训基地以学校和企业共建共管,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运行机制合作共建的实现条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聘请传媒行业专家为新闻传播学院“双师型”兼职教师,讲授媒介发展前沿的案例和业务技能;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在假期去合作传媒机构进行业务实践,丰富传媒行业工作经历。

二、校企合作共建的效果保障

目前,校企合作共建是国内诸多高校传媒专业探索的模式,要实现传媒专业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校企合作共建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共建需要双方通过长期对接和合作使得这一模式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首先要建立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平台,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以约束机制规范双方合作。再次是校企联合创办主题活动,搭建高校与业界业务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如校园记者节、品牌传播文化节等。最后,形成人才输送为纽带的共享机制,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双赢效果

在市场经济之中,双赢是合作的永恒价值与追求。传媒专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教学和发展问题,还应该考虑合作企业的业务和发展问题。应该以合作企业及其业务为研究对象加强传媒实务方面的科研工作,积极参加企业的业务创新活动,使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紧密结合,用科研积极推动企业的业务优化;应该能够开发出相应的理论提高课程,并能够在恰当时间为合作企业开放,供传媒行业学习。寻找学校、企业和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共同利益,谋求互利共赢的利益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经济主体实现长期合作的基本要求。

建立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不仅可以节约、整合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培育优秀人才,还可以提升专业竞争力,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新闻传播专业与社会、与时代联系紧密,建立传媒专业的校企合作共建机制,是学校开展与社会其他领域合作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孟建.媒介融合理论在中国电视界的实践[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 (2).

作者简介:

刘姿均(1981—),女,汉族,湖南岳阳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