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结合的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2018-12-12纪怡然姚立杰张善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语体解剖学尸体

纪怡然 沈 雷 姚立杰 张善强

(1 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11班,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 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随着移动终端、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多媒体信息时代[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增加了虚拟化、网络化元素[2]。医学教育是涉及专业化医学知识的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养成等内容的特殊教育,虽然医学教育一直强调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但是如何在日益兴起的虚拟化等新媒体医学教育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已成为最紧迫的问题。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传统解剖学教学环境是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渠道[3]。我们通过虚拟技术与解剖尸体相结合的新媒体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模式展开人体解剖学教学、面向尸体宣誓、体验“艰苦”教育、小组分工解剖讨论、缅怀遗体捐献者、慰问孤寡老人等一系列活动,在新媒体人体解剖学融合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生命价值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共310名学生名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2.54岁,对学生进行虚拟多媒体和尸体解剖相结合的虚实结合授课,并开展面向尸体宣誓、体验“艰苦”教育、小组分工解剖讨论、缅怀遗体捐献者、慰问孤寡老人等一系列活动,参加实验的学生入学成绩、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虚实结合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采用虚拟互动人体解剖系统和尸体解剖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为虚实结合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教师利用国产的虚拟互动人体解剖系统讲解知识点,学生可以在此系统上进行巩固复习,并在尸体上亲自解剖,以确认结构。

1.2.2 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 (1)解剖之初,向尸体默哀宣誓,凸显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解剖尸体之前,向学生介绍解剖使用的尸体来之不易,这些供学生解剖的尸体全部是捐献而来,他们生前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儿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虽然去世了,但是他们崇高的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还在影响着医学生,并开展面对“无语体师”默哀宣誓仪式,引导医学生养成尊重遗体、敬畏生命的思想[4]。

表1 虚实结合解剖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 [n=310,例(%)]

(2)解剖过程中,培养敬畏生命意识。解剖过程中切除的皮肤、脂肪等组织集中存放,待解剖课结束后,与尸体统一处理。解剖操作禁止学生带情绪操作,严格禁止在“无语体师”身体上进行侮辱性动作或操作,学生互相监督,发现违反者,不仅书写检查,而且取消年度评优等资格,促使学生从潜意识里养成尊重生命、爱惜“无语体师”的高尚情操。

(3)团队合作解剖操作,彰示团结互助的医生职业道德。解剖过程中采取“分工合作”的团队形式,每具尸体25名学生使用,7~8人为1个解剖小组,将解剖操作当做“临床手术过程”,职位(承担工作)主要分为术者(主要负责解剖操作)、助手(协助术者)、理论指导(查阅教材,结构辨识)、器械指导(解剖器械清点和器械使用指导)和解剖记录(解剖过程记录者)等职位,每次解剖轮流交换职位,解剖小组轮流操作,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均有动手机会。解剖过程出现结构辨认或损伤等问题,小组同学共同探讨此次解剖操作累及的临床问题,密切结合临床检查或手术,分析手术入路和术式,评估该次解剖操作给手术造成的风险评估。以此教育学生视解剖操作犹如临床手术,不再把尸体等成“物”,而作为临床有生命的“患者”认真对待,建立起学生团结协作、尊重生命的高尚心境。

(4)解剖结束后,锻炼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一学期的解剖学实验课,尸体周围已经非常“脏乱”,在最后一节解剖课结束后,组织学生将“无语体师”结构还原复位,缝合皮肤,清洗尸体和台面,并向所有尸体默哀,敬献菊花,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和养成关爱生命、尊重患者的良好美德。

(5)教学之余,关爱弱势人群,树立高尚人文素质。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诊、关爱孤寡或失独老人,送去爱的温暖,由此,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待病人如亲人的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1.2.3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共310名学生分别于人体解剖学教学活动进行评价。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接受虚拟解剖学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310名学生在10个问卷方面针对自己学习和心得体会进行客观评价,反馈意见发现,受调查的全体学生基本认同虚拟解剖学结合尸体解剖教学手段,认为该教学模式与日益普及的新媒体技术相配套,符合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认知心理,对促进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表1)。

3 讨论

医学是以人的生命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5]。反思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道德意识教育还任重道远[3]。作为“人”的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将来要从事面对“人”而开展工作[6],因此,医学生除了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如何在医学生中普及高尚的医学人文精神,营造和谐的社会风气,是每个医学教育者应该肩负的重大责任。

日益发达的新媒体教学技术条件下,虚拟化、网络化、慕课等教学模式层出不穷[7],新媒体教学与实践机能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医学生学习难点和重点提供了学习便利,学生可以随时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人与计算机或手机程序交流日益增多,而医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沟通、社交联络、提笔书写等基本能力日益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机会大大下降,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为课堂“手机族”、沉溺于网络或游戏等活动,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等医学人文精神有待加强,社会人群的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和谐价值观等人文价值取向还需要下大功夫引导[8]。

人体解剖学名词众多,内容复杂,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解剖学是涉及人体结构的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们打造虚拟化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解剖学新媒体教学基础上广泛进行医学知识、尸体解剖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除了利用虚拟技术展示医学课程重难点之外,将尸体当成不讲话的“无语体师”[9],从面向尸体宣誓、体验“艰苦”教育、小组分工解剖讨论、缅怀遗体捐献者、慰问孤寡老人等一系列活动,利用“无语体师”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生命价值。

310名学生调查问卷显示:由于虚拟解剖学实验教学适应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要求,并与目前流行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等应用程序类似,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抬头率”等具有提高,形象的图像和视频、动画、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解剖知识的理解。310名学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方法,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虚拟教学手段缺少教师的具体指导,从小养成的灌输式、讲授式课堂教学很不适应,我们认为,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培养一名合格医学生的重要目标,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还要将虚拟技术与具体尸体解剖操作密切结合,彻底养成独立自学的终身学习能力。新媒体技术的确对医学生知识理解掌握、生命价值意识等带来很大影响,医学教育者要不断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不仅教会学生,更要在引导好学生思想上下功夫,在现实生活中帮助或指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让医学生更多地融入现实中的生活,有意识磨练艰苦意志,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合格的“医者”,树立良好的医学人文价值观,才能实现“医者仁心”的愿望[10]。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大力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将会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我们还会进一步拓展医学人文的教育领域,开发更多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以期推动新媒体医学教育技术下医学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语体解剖学尸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打败仗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
捡尸体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风格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十一届汉语语体与风格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活着的尸体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