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

2018-12-11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461000楚红枝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导管病情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461000)楚红枝

目前,介入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治疗期间,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影响临床疗效。基于此,本文以70例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时间范围区间内,共收集70例我院收治的肿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抽选35例设为对照组,余下3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22~78岁,平均(45.3±5.68)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21~75岁,平均(44.1±6.07)岁,其中,13例肝癌,8例直肠癌,11例肺癌,3例胃癌。分析比较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方面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护士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并及时打扫卫生,强调每天消毒。此外,从饮食干预、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识别护理风险:①肿瘤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晚期肿瘤,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猝死等,进入导管室前与从导管室返回至病房前的该段时间内,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增加风险系数。②管道脱落或堵塞,进出导管室前,一般情况下,患者带有静脉留置针,且涉及各种引流管,在平行车与导管床搬运过程中,容易导致导管脱落或者阻塞。③误吸与窒息,肿瘤患者,介入治疗时,化疗药物或栓塞剂,经由肿瘤供养动脉注入,完成灌注化疗与栓塞化疗,此种治疗方式,化疗药物直接对肿瘤区域产生作用,药物浓度高,容易引发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诱发窒息或误吸。④坠床,搬运时,未拉起床栏、行走速度过快等,均可能导致坠床。⑤出血,经由血管,介入治疗后,需绝对制动处理股动脉穿刺肢体,鞘管拔出后,按压时间不够,或者可见动脉鞘管,搬运过程中,行走过快、平行车速度有差均可能引起出血。⑥术前准备不够充分,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而术前未落实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配合度。(2)评估护理风险:全面分析患者基本情况,包括一般资料、病情、既往史、用药史与治疗情况等,以此为据,完成风险评估,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参照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3)管理护理风险:①以月为单位,组织科室人员会议,分析护理安全问题,共同查找护理风险因素,根据临床经验,指出现有制度及管理的薄弱环节,准确识别、评价护理风险,一旦发现疑难问题,及时上报。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风险培训,加强安全教育,注重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强化其责任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巧,能够准确识别、处理护理风险。③加强肿瘤介入治疗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如宣传教育、讲座、相互学习等,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肿瘤介入治疗的理论知识,提升其专业操作能力,能够从全方位观察、判断患者病情,给予对症处理。④根据以往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可行的护理风险预案,通过培训与演练,要求护士掌握,提高其应急能力。⑤规范患者接送流程,术前1d,到导管室送申请单,导管室内的护士与医生通过术前访视,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每日介入治疗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病重者优先。进入导管室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如氧气、气垫床、心电监护等,便于术后工作的开展。若患者情绪不够稳定,需告知医生,暂停运送,另行安排。运送途中,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需陪同,以患者病情为标准,决定是否带抢救物品、药品与氧气袋,运送时,取舒适卧位,拉起护栏,护送人员保持步调一致,转弯时,放缓速度,留意患者病情,确保引流管通畅,在此过程中,若病情加重,或者管道脱落,可直接通过病床,予以护送。介入治疗期间,责任护士需等候在导管室内,时刻关注患者病情,术后,做好交接工作,查看患者呼吸、神志及面色,询问是否有不适感,如疼痛、恶心,检查穿刺处有无出血,在动脉穿刺部位压上砂袋,查看导管有无堵塞,并妥善固定,送至病房。⑥强调人文关怀,根据疾病特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实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改善预后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

附表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s,分)

附表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书写 护理态度 操作技能 综合评估观察组 35 90.4±3.48 92.3±5.32 91.7±4.96 91.9±4.57对照组 35 79.3±6.61 81.9±4.83 78.5±7.59 80.3±5.39 t 8.791 8.562 8.612 9.711 P 0.000 0.000 0.000 0.000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反应: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②护理质量: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调查护理质量,共涉及4个指标,分别为护理书写、护理态度、操作技能与综合评估,每个指标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总分100分,≥60分,表示满意,<60分,说明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20.0分析,百分比(%)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x2)检查,而(±s)用作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分析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5%(3/35),低于对照组的20%(7/35),P<0.05。

2.2 护理质量评价 关于护理质量,数据显示,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 护理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33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2%(33/35),对照组:29例满意,6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2.9%(29/3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6.297,P=0.012)。

3 讨论

肿瘤,若根据对机体的危害性,一般可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其中,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会转移,预后效果佳,一般不会导致死亡。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边界不清,容易转移,且死亡率高[1]。近些年,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肿瘤疾病的早期对症治疗,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肿瘤介入治疗,适用范围广,且创伤小,疗效佳,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肿瘤患者,风险系数高,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不利于疾病治疗。其中,护理风险,指治疗或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2]。护理风险管理,指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评价预防方法,并探寻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的过程[3]。肿瘤介入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小组团队,护理前,通过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尽快给予对症处理,控制护理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护理安全性,确保患者身心健康。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导管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