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昌耀诗歌高原意象内在意义

2018-12-08俞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昌耀自然高原

俞蓉

摘 要:昌耀诗歌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高原这一意象,这一意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对于诗人昌耀来说是无可比拟的,在他的诗中,这一意象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厚的内涵,本文拟从自然的高原、生命的高原、灵魂的高原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高原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昌耀 高原 意象 自然 生命 灵魂

诗人昌耀的诗歌风格独具,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而其诗歌中自成一派的“意象系统”也广泛为人称道与研究。诗人有着非常的人生经历,一生坎坷多磨难,他偏居西部,立于高原之上吟唱,将其内心中的情感宣泄而出,对于西部,昌耀总是寄托着一股别样的情感,对于高原,这个诗人的第二故乡,他也是爱得深沉,而这,就成为他诗歌中高原意象的来源,也正是因为此,他此后不同阶段的诗歌中也都有着高原的影子。而对于高原这一意象,其内在的蕴涵是丰富的,它不仅是自然的高原,是生命的高原,也是诗人灵魂的高原。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高原的含义。

一、自然的高原

昌耀笔下的高原,首先是他所在并生活了许多年的青海高原,1955年出于对中国西部异域情调的向往以及对“开发大西北”号召的响应,他来到了青海,这段期间他的热情是高涨的,不仅是面对他所喜爱的西部自然风光,也是对自己未来诗歌发展的期望与信心。他将自己的诗歌热情完全融入这片广阔、雄伟、粗犷的土地上,就拿《高车》来举例,“从地平线渐次隆起者/是青海的高车。”首句气势宏大,将高车抬到一个难以匹敌的高度, “高车的青海于我是威武的巨人。/青海的高车于我是巨人的轶诗。”在北方草原的突厥时代也确有过以“高车”命名的一个部族,这样,昌耀便成功地为“高车”这个主体意象叠加了双重意义,于是“高车于我”成为历史巨人的“轶诗”。燎原先生对于《高车》的评价是十分高的。诗人以奇崛的诗思,晦涩瑰丽的言语,陌生化的方式,意蕴丰富的情感,塑造出了一个高车上的“高车”,一时间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另外一首《水色朦胧的黄河晨渡》,“雾啊,雾啊……/只听到橹声拍溅和水声震耳的呼号。/然而黄河熟悉自己的孩子。/然而水手熟识自己的礁石。/那些黄河的少女撒开脚丫儿一路小跑/簇拥着聚在码头,她们的肩窝儿/还散发着炕头热泥土的温暖味儿,/一眼就认出了河上摇棹扳舵的情人,/由不得唱一串撩人心魄的情歌……”活泼的少女,辛勤劳动的黄河铁工,慈眉善目因儿时时光感动颤抖的老人,都依偎在黄河的身边,她以温和慈爱的目光看着这些因为她而生活着的人们,像一个母亲般,善待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热气苍茫的大山,水色朦胧的晨渡这样的背景映衬下,一切都是那样和谐而美好,平凡而幸福。诗人用他的诗歌将我们带入到自然高原中去,而我们恰如一只渺小的蚂蚁,置身于广阔幽深的谷底,虽能窥得一毫,却难见其深。

二、生命的高原

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意识,其一,高原人民的热情质朴,《边城》中,“边城。/夜从城楼跳将下来踯躅原野。……夜从城垛跳将下来。/跳将下来跳将下来踯躅原野。”从诗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对互相喜爱的少男少女的对话,诗歌中运用了高原自身的独特语言,以一种亲切的表达方式写下羞涩诚挚而又纯洁的爱情。

其二,生命的意志与毅力,《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我到草原去……在我之前不远有一匹跛行的瘦马。/听它一步步落下的蹄足/沉重有如恋人之咯血。”诗歌开头就开门见山的描写了诗人此时的困境,千疮百孔的岩原正如诗人此时的处境,下面的草原则像是一种希望,尽管处于此境,诗人还是心存渴望,但此诗想表达的重点并不是这个,而是沉痛与悲壮。诗人用一半的行数刻画了一只老鹰的形象,这只翱翔于午时阳光下的雄鹰充满着坚韧与魄力,他成为了这片苍凉高原下的背景色,他高傲的神色有着别样的坚毅,这是生命的意识。另外那跛行的瘦马,禹禹独行,脚步沉重,虽然孤寂苦涩,却一步一个脚印,看似弱不禁风,摇摇欲坠,却异常坚定。“鹰,鼓着铅色的风/从冰山的峰顶起飞,/寒冷/ 自翼鼓上抖落。”“大草原上裸臂牧人/横身探出马刀,/品尝初雪的滋味。”这是《鹰·雪·牧人》中的一段话,读来有独立高山,仰望苍天的感觉:鹰的巨翅,冬的寒冷,横刀立马的牧人,让初雪显得苍凉而悲壮。这样的诗句意象鲜明突出,违反一般的逻辑却有着生命欲望的自然跃动。

其三,英雄与巨人意识。诗人笔下所出现的大多都是默默独行的赶路人的形象。这类赶路人是内心中因苦难而打磨的更加坚韧,强大的英雄形象,巨人形象。1991年所作《俯首苍茫》:“他挪动左臂牵引躯干朝前,而在大道撑行,每一次位移都使得他紧缩了体魄如同投向大地的夯砣硪石,而他伤残的右腕毫无意义地举起,像是木桩停着一只垂死的肉鸟耷拉头颈柔软丑陋。如此以手掌在土地划行,每前行一步他必憋紧喉头运气行腔,仿佛是突然地醒悟。”这是一位行吟歌者在前行过程中所遭受的艰苦情境,作为一位只能以手掌撑地艰难爬行的残疾人,尤其他用以代步的右腕也是伤残不堪,尽管如此,他还是憋紧了一口气,进行着完好的人们都难以完成的事项——浪迹国土,他的精神与意念无疑是强大的,难以形容的强大,所以他才能如此伟岸,像个英雄。这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壮。

1980年的長诗《山旅》是昌耀前期的一首代表作。诗中颇有英雄的悲壮之气。“冶炼场地赤身裸体的大力士/正是以膀臂组合的连杆推动原始的风叶板……把全副身心全托付给船尾的舱手,/而在激流的轰隆里成就生死搏斗之大业。/谁能怀疑战士的赤诚?”在这样一个时期,炼钢的热潮之下,将全身心都奉献出去的战士们,这种悲壮的搏击精神。这样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剧精神是令人震颤并永存的。再者说“他们过早地去了,/村头壁画丰收的麦穗,/只是梦中的佳禾,/挽留不住年青的生命……”其中透露出一股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直视的悲哀感,这种悲哀感之下潜藏的,正是其悲剧的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英雄主义的悲剧是一种最古老的悲剧,每每想到这种精神,都会不由自主的生发出一种神圣的宗教仪式感与坚定使命感。在这片高原山地上,就越发显得高大与旷远了,总觉得一切又提升了一重境界。

高原依旧是高原,只是多了生命的意识。而这生命的意识却使高原变得更加亲切,更加鲜活,更加动人心魄。在接触高原之后,不再仅仅是被他的苍茫雄壮所征服,也为他内里悲壮强大的生命意识所折服。

三、灵魂的高原

作为诗人的第二个故乡,并且是精神家园,诗人一直将灵魂寄托于高原之上。在那样一片荒芜苍茫的高原上,诗人的灵魂之花悄然盛放,以一种孤寂僻寒又炙热的形式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在这一片灵魂洞开的高原上,诗人以一首《慈航》开启了他的灵魂之爱。1980-1981年是《慈航》的创作时期,这一时期,诗人正处于人生转折和情感遽变期,而创作已步入成熟期,由此他创作出了《慈航》,此诗既具有历史意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诗人人生和情感的真实抒写。

《慈航》诗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源自土伯特人爱自然爱自由的天性和纯朴善良的心灵,他在诗中明确地宣扬爱。《爱与死》中反复吟唱“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殘更古老、更勇武百倍。”让人内心中充斥着欣慰与激昂,因为这是爱对生命的救赎,是诗人一直虔诚追求并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诗人由于长年住在青藏高原,其内心中一直孕育着佛教普世之光。 “慈航”这个名字差不多就意指佛心慈悲,救度众生。诗人以“慈航”为题,表明他希望以慈悲的佛心来看待历史性灾难,祈愿苦难众生能在佛的大爱之中得到救赎。在诗歌中,到处可见佛家思想踪迹,第十一章《爱的史书》中明显“……在不朽的荒原/在荒原那个黎明的前夕,/有一头难产的母牛/独卧在冻土……是时候了:/该出生的一定要出生!/该速朽的必定得速朽!……/你既是苦行僧,又是欢乐佛。”从这些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流浪汉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形象,而他正限于纠结与矛盾之中。因为佛教所提倡的爱是无差别的慈悲,而他的爱憎分明并不符合佛教教义,他热烈地主张用大爱来救苦救难,不管是母牛还是婴儿,他都报以怜悯的目光。在当时的那个时期,很少会有人信奉宗教,而昌耀不管他人,坚守自我,其诗歌中的宗教也正好是他灵魂的救赎中不可缺少的一点,在高原上他自在的驰骋于宗教的光芒之中,再一次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诉说。

昌耀在高原之上放寄的灵魂中是普世博大的爱与人生苍凉的悲哀。这一切都源自他一生难以一言而尽的经历,在这里就不再做赘述,昌耀如此多的诗歌作品中当然包含众多意象,类似高原、宗教、大山等等的意象不计其数,这些意象都是从他的游历中获取而来的。而这些意象中最本源,最基础的便是高原意象,这一些都是由高原而起又终于高原,以高原为背景,诗人放纵自我,寄情诗歌,一切都是因为他还有永远都在他的身后,永远不会放弃他,永远可以倾听他内心苦痛,挣扎与爱意的亲人——高原,这就注定了高原于诗人的超然地位。

四、结语

对于诗人昌耀,我们都能看到他语言的奇崛诡涩,富有古味民族味;也能看到他意象的真实丰富,生动系统;更能看到他诗歌中的真挚情感,而这情感又是深刻而复杂的。不得不说的是,昌耀于当代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尽管最初未曾得到人们的认可,也幸而最终还是闪光于文坛,研究者与日增多,对于这样一个茕茕独立于世外,又身处世内的诗人,我们在阅读他的诗歌时,也不可自持的要深入他的内心,触碰他的灵魂,接受他思想的洗礼。不管认同还是批判,都是我们自身的选择,与诗人本身无关。而阅读昌耀的诗歌,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昌耀诗歌中所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很难将其看懂,更不用说深入挖掘,这也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燎原.高地上的奴隶和圣者(代序)[A]//昌耀昌耀诗文总集[C].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张玉玲.论昌耀诗歌的精神救赎之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5-87.

[3] 付星.昌耀流域西部诗歌高原的诗歌特色[J].辽宁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池永文.昌耀诗歌意象的整体考察[A]//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 任毅,戢桂荣.昌耀:意象世界与文化意蕴[A]//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

[6] 张文刚.高原:昌耀诗魂[J].求索,2002(3):127..

[7] 昌耀昌耀诗文总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694.

[8] 肖涛.西部诗人昌耀研究[M].海:三联书店,2015:105.

[9] 王昌忠.论昌耀诗歌生命意象“力”的特质及其成因[M].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81.

猜你喜欢

昌耀自然高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我写作履历中的“昌耀时间”
刘湛秋鼎力相助昌耀的故事
韩作荣:昌耀生命中“贵人中的贵人”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太阳说:来,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