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脑损害与神经精神症状间的相关性

2018-12-07王龙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脑萎缩侧脑室基底节

王龙

【摘 要】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皮质下缺血性损害(SIL)与神经精神症状(NPS)之間的相关性。方法:144例SIVD患者,半定量量表评价SIL情况,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总体认知,神经精神科问卷中文版(CNPI)评价NPS,分析SIL与NPS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控制性别、年龄、总体认知功能、脑萎缩情况下,侧脑室旁白质病变与焦虑密切相关,脑室旁白质病变总分与睡眠行为异常相关;基底节白质病变总分与情感淡漠显著相关;基底节区腔梗与脱抑制密切相关;颞叶白质病变与欣快显著相关。结论:SIVD患者SIL与NPS密切相关。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损害;神经精神症状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234-01

皮质下缺血性损害(subcortical ischemic lesions,SIL)包括皮层下广泛的白质病变(WMLs)和/或多发腔隙性梗死,是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患者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研究表明SIL与痴呆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NPS)间具有相关性。我们选择SI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部位皮质下损害与NPS间的关系,旨在进一步阐述NPS发生的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144例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SIVD患者,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神经系统体检、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

144例SIVD患者,其中男性84例,女性60例,认知功能正常59例,平均年龄(68.12±6.57)岁,受教育年限(10.76±3.91)年,MMSE(27.95±1.34)分;轻度认知损害49例,平均年龄(71.47±7.21)岁,受教育年限(9.45±3.87)年,MMSE(24.27±1.91)分;痴呆患者36例,平均年龄(76.08±7.65)岁,受教育年限(8.89±3.59),MMSE(16.61±4.81)分。

1.2 方法

1.2.1 认知功能 采用MMSE、CDR评价总体认知功能。

1.2.2 NPS评价方法 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中文版(chinese vesion of 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CNPI)评价NPS,CNPI由12个精神行为领域构成,每项症状按频度(0~4分) 和严重程度(0~3分) 评分,二者的乘积即为本条目的得分( 0 ~12分),12个条目得分之和为NPI的最终得分( 0~144分),单项症状得分≥1分即认为患者有此项症状。

1.2.3 MRI皮质下损害评价 采用Scheltens量表[1]对脑室旁、深部白质及基底节病变分开评分。基底节区腔梗计分方法:大小3~15mm之间,0分=无,1分=1个腔梗,2分=1~5个腔梗,3分=腔梗数目大于5个。

1.2.4 脑萎缩评价方法 根据Zhang等[2]脑萎缩测量方法,选取头颅MRI T1像测量哈氏值(侧脑室前角间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和)、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双侧脉络丛球间径与侧脑室前角间最大距离之比)及脑沟裂指数(四个最宽脑沟裂值之和与颅内最大内径之比)。

1.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以x±s表示,对每项NP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性别、年龄、教育程度、MMSE、WMLs、基底节区腔梗计分及脑萎缩指标作为自变量,选择向前LR法进入方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IVD患者NPS的发生率 144例SIVD患者中108例患者(75%)至少存在一项NPS,其中情感淡漠(42.4%)、睡眠障碍(40.6%)、心境恶劣(34.6%)是最常见的三个症状,其次是焦虑(30.6%)、易激惹(22.9%)、激越(18.1%)、进食障碍(11.1%)、幻觉(8.3%),而脱抑制(6.9%)、欣快(6.3%)、妄想(5.6%)、异常行为(5.1%)发生率较低。

2.2 NPS与人口学资料、认知功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低MMSE评分是NPS发病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较高是导致进食障碍的危险因素。

2.3 NPS与MRI脑损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侧脑室旁白质病变与焦虑症状密切相关,脑室旁白质病变总分与睡眠行为异常相关。基底节区白质病变总分与情感淡漠显著相关;基底节区腔梗与脱抑制密切相关。颞叶白质病变与欣快显著相关。此外,我们发现脑萎缩指标三脑室宽度与睡眠障碍显著相关。

3 讨论

我们的结果显示,75%SIVD患者至少有一项NPS,情感淡漠、睡眠障碍、心境恶劣是最常见的症状,脱抑制、欣快、妄想、异常运动行为等症状发生率较低。本研究中较低的MMSE评分是妄想、幻觉、情感淡漠、异常行为和进食障碍发病的高危因素,这与NPS发病率随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增加而增加相一致,表明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进一步增加一些NPS的发病风险。

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认知功能、脑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发现SIL与NPS间密切相关。侧脑室旁白质病变的存在可使SIVD患者发生焦虑的风险增加2倍。同时,基底节区白质病变与情感淡漠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表明情感淡漠的产生主要与眶额叶、前扣带回、基底节区病变密切相关,这些区域的病变可导致情感淡漠的产生[3];而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可使脱抑制发病风险增加3倍,Kailash等[4]对240例基底节区不同部位受损患者的研究表明,尾状核病变更倾向于导致行为异常,情感淡漠症状最常见,其次是脱抑制。因此,情感淡漠和脱抑制可能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前额叶至基底节区(尤其是尾状核)环路破坏是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临床症状,本研究中脑室旁白质病变总分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脑室旁白质病变导致睡眠障碍的机制可能为脑室旁白质纤维的损害阻断了额叶至下丘脑之间的纤维联系,而下丘脑参与了睡眠节律的调节。

本研究未发现抑郁、易激惹及激越与皮质下缺血性脑损害、认知功能等之间存在相关性。尽管既往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的产生可能与血管因素有关。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异质性及测量工具的不同可能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因此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研究、采用更有效的研究方法来进一步阐明NPS的发病机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Scheltens P, Barkhof F, Leys D,et al. A semiquantative rating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ignal hyperintensiti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J Neurol Sci, 1993, 114(1):7-12.

[2] Zhang Y, Londos E, Minthon L, et al. Usefulness of computed tomographylinear measurements in diagnosing Alzheimer's disease[J]. Acta Radiol, 2008, 49(1):91-7.

[3] Casanova MF, Starkstein SE, Jellinger KA.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es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J].Acta Neuropathol, 2011, 122(2):117-35.

[4] Bhatia KP, Marsden CD. The behavioural and motor consequences of focal l-esions of the basal ganglia in man[J]. Brain, 1994, 117(pt4):859-76.

猜你喜欢

脑萎缩侧脑室基底节
如何预防脑萎缩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萎缩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