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结合电子艾灸治疗项背部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2018-12-07雒仁国王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电针

雒仁国 王军

【摘 要】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电子艾灸的作用规律及其与背部筋膜炎作用的特异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来康复科就诊的90例项背部筋膜炎患者,采集其病史、临床体征。治疗上采取电针结合电子艾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RMS变化,疼痛视觉评分变化,治疗过程中3天、6天、10天后收集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情况,VAS评分及表面肌电RMS值。前后相减得到差值,患者有效率100%,显效率95%,治愈率90%。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电针结合电子艾灸组疗疗效及疗程优于电针组及电子艾灸组。结论:电针结合电子艾灸治疗项背部筋膜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电针;电子艾灸;项背部筋膜炎

【中图分类号】R245.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209-01

项背部筋膜炎,又称为颈肩部肌纤维组织炎,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或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局部肌肉筋膜僵硬,局部疼痛、按压可触及局部硬结或条索等。项背部广泛的疼痛多酸胀,沉重,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射,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寒凉、潮湿等因素而加重。肌肉僵硬,肌肉呈条索状,斜方肌、菱形肌局部压痛,不沿神经走形放散,该病发病缓慢,病程多较长,影像学多无阳性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全部病例均来自于2017年1月-2017年10月大庆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共90例,按照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入组患者VAS评分均在中度及中度以上,3组项背部筋膜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背部筋膜炎诊断标准。1.在局部有明显压痛,以肩部及肩胛内最为主,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2.有慢性劳损或外感风寒病史;3.疼痛多为自发性局部酸痛、胀痛或俯仰、旋转时疼痛;4.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5.肩背肌肉按之僵硬,触诊可及局部有条索或硬结;6.颈肩部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障碍;7.X线或CT检查或检查一般无异常。[1]

2 治疗方法

2.1 电针组 主穴取颈夹脊穴、肩中腧穴、肩井、肩外腧、天宗穴、秉风穴、阿是穴。针具选用0.3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选用长城牌KWD-808I电针仪,针刺以直刺斜刺或平刺手法,针刺到经筋结点,手法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手法行针后连电针,留针30分钟。

2.2 电子艾灸组 主穴取颈夹脊穴、胸夹脊穴、肩中腧穴、肩井、肩外腧、天宗穴、秉风穴、阿是穴等,电子艾灸仪(型号DAJ-10),操作采用俯卧位,每次将电子艾灸柱固定相应穴位,调好温度45℃,治疗30分钟。

2.3 电针结合电子艾灸组 取穴同上两组,电子艾灸治疗方式同上述电子艾灸组。电针治方法同针灸组。以上3组治疗均为1次/天,每周5次,2周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观察指标 1.主观症状改善度。2.VAS评分变化情况。3.表面肌电RMS变化情况

3.1.1 症状体征分级根据患者疼痛症状程度,判断主观症状是否好转。

治愈:项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显效:项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偶有局部疼痛。

有效:项背部疼痛减轻,活动受限改善。无效:项背部疼痛無缓解,活动无改善。

3.1.2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价疼痛视觉评分对照法(VAS)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等级(分为0-10分,10个等级),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粗直线,两端写上无痛(0分)到剧痛(10分)字样,被测试者根据感受程度在相应部位做记号,0-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6-10分为重度疼痛,本课题观察治疗前后得分变化及减分率[2]。

3.1.3 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治疗前后均方根值作为对照 。治疗前后比较。

主要选取2块肌肉左侧斜方肌、右侧斜方肌、每块测试肌肉贴2个电极片,中心距离2cm,与测试肌肉长轴方向平行,电极间用导线连接,受试者取直立位,双上肢放松下垂,目视前方。首先做低头动作,向前方低头至最大限度,持续5秒,然后回到中立位,记录表面肌电信号。分别向左右侧旋转,记录测试肌肉RMS值[3]。

3.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 检验

3.3 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3天、6天、10天后收集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情况、VAS评分及表面肌电RMS值。前后相减得到差值,治疗结束后再次收集以上数据。患者有效率100%,显效率95%,治愈率90%

3.4.1 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量表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比较

3.4.2 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项背部筋膜炎,是一种综合临床症状,有研究证实,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引起的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积聚引起组织粘连,形成条索,结节,刺激神经引发肌肉痉挛、疼痛。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肌筋病”范畴,多因年龄变化,外感风、寒、湿等外邪,或慢性劳损,久病成瘀、或阳气虚衰,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留置于肌筋,气血瘀滞,经筋不通,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还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 [4]。表面肌电图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容易被接受的评价方法,即可在静止又可以在运动情况下持续观察。肌肉张力越高,RMS值越高,随症状改善RMS值逐渐变小,为临床疗效提供了比较客观的观察指标。

电子艾灸是当代针对传统艾灸的改良,遵循祖国医学精髓,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治疗原则,艾灸有针刺、药物、皆所不及之功效。电子艾灸模拟艾灸,在选取的穴位进行热刺激和药物刺激,达到了通络止痛、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与传统温和灸治疗相似,前者能恒温发热,不产生浓烟,温度可调、无需手持,可多个穴位同时进行,尤其对局部瘀阻经筋病有优势。电针是传统针刺基础上结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使局部软组织粘连得到松解,针刺激活内部软组织,使气血通畅,改善病灶周围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吸收,改善病变组织营养,缓解或治愈疼痛。电针及电子艾灸在治疗项背部筋膜炎中均有疗效,但二者结合后疗效显著增强,缩短疗程节约成本。

综上所诉,电针结合电子艾灸治疗项背部筋膜炎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或电子艾灸,既提高了疗效,又缩短了治疗时间,节省了大量支出,值得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世轩,杨阳,赵双利.钩针配合砭石治疗颈背部筋膜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02):71-72.

[2] 李建华.表面肌电图的康复临床评估应用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5):4-6.

[3] 黄萍,钱念东,齐进,罗仕华,陈博,邓廉夫.颈肩痛患者颈肩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图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4):3855-3862.

[4] 杨永胜,郭凯庆.推拿治疗颈背部筋膜炎34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40-241.

猜你喜欢

电针
电针八髎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坠胀验案1则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1例体会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