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搓法针刺合谷穴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2018-12-07马政涛袁满蔡裕娴叶晓琼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合谷

马政涛 袁满 蔡裕娴 叶晓琼

【摘 要】

目的:为寻求治疗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的有效针灸方法,研究探索搓法针刺合谷穴对本病所起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对110例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共有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使用搓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两组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2.72%,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搓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手法,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搓法针刺手法;中风后遗症上肢痉挛;合谷

【中图分类号】R44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202-02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缺血性

作者简介:马政涛,黑龙江省中醫院脑病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临床专长于中医针灸科、神经内科,在神经损伤,偏瘫的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造诣,擅长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耳聋耳鸣,神经衰弱等疑难病症的诊疗。

脑血管病及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脑血管病。上肢的运动皮质区和感觉皮质区在大脑皮质代表区所占比例约三分之一,可见其动作繁多、精细,是人们运动和日常生活不能缺少的重要载体。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使更多的中风病患者能独立生活和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是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方向。针灸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任何副作用的手法[1],是我们的首选治疗方法。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病例均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脑病四科门诊及病房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分配为两组,治疗组和观察组各55例。治疗组患者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61.07±5.7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58.83±5.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和《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用搓法治疗,主要穴位为手阳明经和太阳经穴,具体取穴:以合谷(透后溪),曲池,肩髃为主穴,以支沟,腰痛点,后溪,手三里,肩贞,肩髎为配穴。施针: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选择毫针(25×40mm)刺入穴位,同时以搓法行针,针入皮肤深度25-35mm,每次留针40分钟。速刺进针,针刺入腧穴后,将针顺时针搓360°,实搓与虚搓交替,用力均匀勿转太紧,令肌肉缠针,使之提之不出,插之不入,捻之不转,气满自摇。

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主要穴位为手阳明经和太阳经穴。施针:选择毫针(25×40mm)刺入穴位。每次留针40分钟,主穴采用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配穴随不同证型采用相应补泻手法,留针期间行针两次。

2.3 疗程 共两个疗程。每天一次,十四天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天,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2.4 治疗效果

2.4.1 观察指标 通过改良 Ashworth 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的动态改变进行评价;采用 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2.4.2 疗效标准 痊愈:按 Ashoworth 肌张力评分法,患者肢体肌张力程度为 0 级。显效:按 Ashoworth 肌张力评分法,患者肢体肌张力程度降低2个等级。好转:按 Ashoworth 肌张力评分法,患者肢体肌张力程度降低1个等级。无效:按Ashoworth 肌张力评分法,患者肢体肌张力程度等级无变化。

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法、Ridit法分析。

3 治疗结果

4 讨论

中风病是中医学四大顽症之一,临床上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未见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手痉挛状态常在偏瘫三周后出现[4]。中风后出现的瘫痪可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迟缓性瘫痪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对肌肉力量的支配,导致肢体迟缓瘫软无力;痉挛性瘫痪是由于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本文主要探讨痉挛性瘫痪的针灸临床治疗疗效。在大脑皮质代表区手占上肢的比例远超肩肘,可见合谷穴在此次治疗中作用举足轻重。搓法,即速刺进针, 刺激强度远较单纯的提插法或捻转法为强。其疏经通络、改善血运的作用,亦较一般手法为强。上肢痉挛病位在筋,病因为气血不畅,筋失濡养,治宜行气活血,通经活络。针刺阳明经合谷穴即可达到此效果,兼之运用搓法,引阳气入体,泻除邪气,加强了气血的运行,使经筋气血相互贯通,从而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2.72%(P<0.05),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佳,何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J]. 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47-49.

[2] 祁营洲,傅立新,熊俊,等.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9, 29(8):683-68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9,(1):55-56.

[4]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5.

猜你喜欢

合谷
合谷穴与合谷配太冲针刺即时效应和后遗效应的脑功能网络连接差异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刘颖教授应用合谷-复溜治疗汗证的经验※
小小合谷穴 主治何其多
谈“面口合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