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07米丽沙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1期

米丽沙

【摘 要】

目的:观察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91.58±2.51)分、病情评估(94.00±1.69)分、转运护理(90.86±0.17)分、抢救(92.48±2.88)分、抢救时间(33.20±6.52)min、抢救成功率97.22%、死亡率2.7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整体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抢救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1-152-02

前言

急诊科患者以危重症患者居多,如未及时予以抢救,并给予妥善的护理干预,患者的死亡率往往较高。有研究指出,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到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随机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方法,并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6/20,年龄(59.85±23.60)岁。观察组性别:男/女=17/19,年龄(59.90±23.57)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护理人员需成立“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小组”,由组员共同对患者进行护理。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从心理护理、病情评估、转运护理、抢救等方面入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内容的全面性,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心理护理(91.58±2.51)分、病情评估(94.00±1.69)分、转运护理(90.86±0.17)分、抢救(92.48±2.88)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抢救结局对比 观察组抢救时间(33.20±6.52)min、抢救成功率97.22%、死亡率2.7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是以“完善性强”、“全面性强”为主要优势的护理模式,要求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充分满足其护理需求[1]。将其应用到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优势如下:(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家属、无意识障碍的患者而展开。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并告知其已经到达医院,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予以抢救,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如家属同样伴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对其进行安慰,提高家属的配合度,确保抢救成功。(2)

病情评估:常规的病情评估方法以人工评估法为主,评估效率低,且对护理人员经验的要求较高[2]。为解决该问题,我院引進了计算机评估系统。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可将其血压、心率等参数输入至计算机系统当中,根据系统的评分评估患者的病情,提高病情评估效率及准确度,根据评估结果予以分诊。(3)转运: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实施“分工站位法”。处于头部的护理人员,应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予以吸氧,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处于患者中部的患者,应予以心肺复苏,并负责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位于脚部的护理人员,应负责采血、协调。(4)抢救:如患者病情极其严重,护理人员应为其开辟绿色通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医院的信誉与形象。本文研究发现,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后,本组患者心理护理(91.58±2.51)分、病情评估(94.00±1.69)分、转运护理(90.86±0.17)分、抢救(92.48±2.88)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抢救时间(33.20±6.52)min、抢救成功率97.22%、死亡率2.78%,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实施整体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吴娟.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224-225.

[2] 肖凤连,肖碧青.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5):2074-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