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教机飞行学员安全训练研究

2018-12-07张玉虎李庆谊

教练机 2018年2期
关键词:差错

樊 宇,张玉虎,李庆谊

(空军航空大学初级飞行训练基地,辽宁阜新,123100)

初级教练机(简称初教机),是飞行学员参加飞行所接触的第一个机种。在飞行学员初教机训练阶段进行安全训练,是积极主动保证飞行安全的体现,对于飞行学员飞行安全习惯的养成和防御风险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会使飞行学员在飞行的职业生涯中受益终生。

1 飞行安全训练

对于什么是安全训练,目前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把安全训练的范围扩大化,有的把安全训练与训练安全相混淆。因此,研究安全训练,必须对安全训练做出科学界定。训练,从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有意识地使受训者发生生理反应,从而改变受训者素质、能力的活动”。飞行安全训练可以定义为:为提高飞行人员飞行中保证安全的能力而进行的特殊训练,是一种与正常飞行训练侧重点和目的不完全相同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飞行法规学习、飞行安全理论学习、飞行安全教育、飞行典型案例分析、模拟特情处置演练、机组资源管理训练、航空救生训练、航空生理心理训练、飞行偏差训练、救援救护训练等。正常飞行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训练的是飞行人员的技战术能力;飞行安全训练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部队的安全水平,更侧重于非技术能力,训练的是飞行人员保证安全的非正常飞行能力。飞行安全训练是正常飞行训练的一种补充,可以使飞行人员的技术覆盖面更广,技术能力、非技术能力全面提高,从而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处置各种突发的特殊情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正常飞行训练是解决“顶”的问题,而安全训练则是解决“底”的问题。二者都是飞行训练这个大系统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顶”必须以“底”为基础,“底”必须为“顶”提供支撑。初教机阶段是飞行员飞行生涯的启蒙阶段,初教机学员是空军战斗力成长的源头,在初教机阶段进行飞行安全训练,是飞行安全领域的一种理论创新,是安全理念、安全机制与训练同步发展的表现,是预防飞行人为差错、主动防御风险的手段。在初教机阶段对飞行学员进行飞行安全训练,是提高学员抵御风险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培养过硬心理素质、增强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必将为飞行学员飞行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安全基础。

2 在飞行训练中进行飞行安全训练的重要性

飞行训练是一项高风险的实践活动,主动提高飞行人员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非常重要。当前,飞行模拟装备以及现代教练机机载模拟故障设备的创新发展,为飞行安全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对飞行安全训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010年4月22 日,某部发生一起新机严重飞行事故,事故原因之一就是飞行员在状态不明的情况下,虽然也使用了“改平”按钮,本应该由自动驾驶仪自行将飞机改平,但由于飞行员对“改平”的工作原理和条件将信将疑,在改平过程中反复参与操纵,致使自动改平悬挂,没有起到作用,最终导致飞机撞山坠毁。

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飞行员缺乏飞行安全训练。虽然以前经过“改平”工作原理的安全教育,但实际使用训练不够,因而对新机自动改平系统仍停留在理论认识上,关键时刻不相信设备的可靠性,从而失去宝贵的挽救机会。试想,如果该飞行员平时不仅受到过有关“改平”原理的安全教育,而且还受到经常性的“改平”使用安全训练,那么在失去空间定向定位能力的关键时刻,就会放心地把飞机交给自动改平系统,而不会再错误地参与操纵,这起严重飞行事故也完全可以避免。

3 初教机飞行学员进行飞行安全训练的具体做法

针对初教机飞行学员的特点,以树立飞行安全理念为基础,以预防飞行人为差错为抓手,以实装飞行训练为核心,凝炼有“初教机特色”的飞行安全文化,构建初教机学员从飞行安全理论到飞行安全实践最终上升到飞行安全文化的飞行安全训练体系,实现飞行安全训练发展新高度。

3.1 将新的安全理念传授给学员,使学员及早树立正确的飞行安全观

初教机阶段的飞行学员初次接触飞行,对飞行安全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基本没有自己的飞行安全观,这是进行飞行安全训练的不利方面。但正因为初教机阶段的飞行学员是“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学员阶段正是接受新理念、新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又是进行安全训练的有利一面。如果在初教机阶段将最新的安全理论成果传授给飞行学员,则可以为初教机学员打下牢固的飞行安全理论基础。

首先,以“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的概念,教育飞行学员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安全。

1)安全的本质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客观的,动态的,不是一直不变的。比如某个单位飞行员经常违反空中纪律,虽然目前这个单位没有发生事故,但这个单位是不安全的,因为没有事故并不等于安全。

2)安全工作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因为安全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安全工作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抓安全工作习惯采用运动式、整顿式、阶段式的方法,都与安全的本质相差甚远。

3)保证安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理。抓质量、抓规章制度落实,是保证安全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基本方法,更不是根本途径。只有把危险源及时辨认出来,把风险控制住,整个系统才是安全的。

其次,要树立飞行事故是可防可控的观念。从保证飞行安全的实践看,一个人、一个单位经过努力,是可以长时间保证飞行安全的。初教机飞行学员因为处于飞行的启蒙阶段,对飞行的了解有限,特别是在学习飞行的初期,受以往认知的影响,往往认为飞行的风险非常大,对飞行事故的认知也大多是不正确的。从新飞行学员下团接触飞行训练的时刻开始,就要教育学员正确对待飞行事故,使学员清楚地认识到飞行是一门科学,只要及时发现危险源,切断事故链,飞行事故是可防的,飞行安全是完全可以保证的。用大量被实践证明的事实,说明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消除学员对飞行安全的恐惧感,树立飞行事故可防、飞行安全可保的观念。

3.2 培养良好的飞行安全习惯

初教机飞行是飞行学员迈向蓝天的第一步,抓好安全习惯养成,将是飞行学员受益终生的一笔财富。飞行教员在飞行教学中要将以下十二个方面的典型内容作为安全习惯养成教学的范例:遵守检查单使用规定;飞行中扣好伞带,安全带;按规定进行座舱检查;正确使用杆、舵、油门、刹车和配平;按正确时机和顺序使用机上设备;规范的飞机控制权交接;目视观察获得良好态势感知;使用无线电标准通话;分析与识别气象要素变化;保持适当的警惕小心,保持状态意识与感知;良好的座舱资源管理;分析并从差错中学习,预防差错链形成。

地面教学不可忽视安全细节。在地面学习过程中,从驾驶座姿、上下飞机动作、到各电门、开关、手柄的使用,飞行教员都要手把手地进行示范讲解,从每一个动作的手型开始抓起,使每一个动作都符合规范的要求。

空中教学从细小动作抓起。一是正确的飞行驾驶习惯。做到坐姿正、握杆蹬舵轻、手脚动作协调、操纵动作柔和。二是良好的注意力分配习惯。形成有重点的、内外结合的注意力分配,切实保证飞行观察与保持飞机状态相统一,特别是在能见度较差、寻找地标、遇有其他情况时,必须时刻明确自己的飞行状态,把任何情况下不丢失飞行状态作为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抓住抓实。三是设备使用要防止错、忘、漏。只要是进行飞行训练,就要认真落实好设备使用“想、看、动、查”的规定。

3.3 以实装飞行训练为核心进行安全训练

为方便研究,现将实装飞行安全训练分为通用安全训练和课目安全训练,实际上二者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通用安全训练指每次飞行都要进行的训练。在下达飞行任务简令时,任务简令主持人随机抽取2~3名飞行人员进行应急程序测问。进行飞行协同准备时,对发动机、无线电、鸟撞、操纵系统故障等应急程序进行协同。从接收飞机开始,全过程严格遵守执行检查单。开车后,从初教机6个关键应急程序(刹车失效、轮胎爆破、中断起飞、低高度发动机停车、失火、离机跳伞)中选取1个进行安全复述。进跑道前进行安全确认(执行正常检查单外,检查发动机参数指示正常,飞行资料固定牢靠,观察三、四转弯后有无飞机和跑道有无障碍)。出航前进行发动机、油量检查,进空域前进行战区检查(FENCE检查),在做失速、螺旋、特技和高级操作前进行动作前检查(CLEF检查),返场时若没有飞行冲突练习模拟停车迫降。

1)起落航线课目安全训练重点内容:

(1)起飞着陆方向训练。通过窄跑道起飞着陆,大侧风飞行,着陆方向偏差训练,提高起飞着陆防偏、修偏能力。

(2)目测训练。通过大逆风、小顺风着陆、高低下滑线着陆、放襟翼着陆、短跑道着陆训练,锻炼目测偏差的判断和修正方法。

(3)着陆偏差训练。通过拉平高、拉平低、拉飘、跳跃、复飞等着陆偏差的训练,提高着陆动作的操控能力。

(4)应急着陆程序训练。一是模拟迫降和预防性应急着陆训练。模拟发动机停车时练习迫降航线,模拟发动机仍有动力(即将停车或者产生动力小于正常,如小油门卡滞)时,则练习预防性应急着陆航线。二是直接着陆航线。主要练习模拟飞行操纵系统故障、全静压系统故障、飞机结构损坏,座舱盖损坏以及大油门卡滞等的应急着陆方法。

(5)心理训练。在学员未知条件下,学员放起落架后,不等起落架完全放下,后舱教员将起落架手柄放到收上位置,或者教员干扰学员正常的动力定型,诱导学员忘放起落架,使学员体验飞机未放起落架下滑特点。

2)特技课目安全训练重点内容:

(1)重点动作训练。特技安全训练应重点训练双圈螺旋、急盘旋下降和复杂状态改出,假设从空域向机场或迫降场空滑迫降,包线范围内最大、最小速度飞行,极限盘旋,起落架全放和全收状态下的失速飞行,完全掌握飞机性能。

(2)心理训练。在学员未知条件下,教员选择恰当的动作时机,操纵飞机进入螺旋,让学员处置。退出空域前,教员指挥学员断开飞行帽插头,假设机上无线电故障,由学员进行处置。

3)编队课目安全训练重点内容:

(1)编队起飞冲前训练。训练中,把编队起飞冲前、拖后、起飞集合冲向长机作为重点进行训练,确实掌握。

(2)遮盖(丢失)长机训练。意外遮盖(丢失)长机后,容易心理紧张,盲目处置,严重时丢失长机或者与长机相撞。因此要练熟各种情况下遮盖(丢失)长机的处置方法。

(3)带大速度差冲向长机。带大速度差冲向长机,处置不及,会导致危险接近,甚至空中相撞。在起飞集合和外侧盘旋改出等时机进行重点练习。

4)昼间仪表课目安全训练重点内容:

(1)仪表故障处置训练。通过假设仪表故障飞行,掌握地平仪或气压系统仪表故障情况时保持状态的方法,加深对仪表迟缓性和单一性的理解。

(2)复杂状态的判断与改出训练。重点强化大坡度、大俯仰角、倒飞等复杂状态改出训练,达到能够依据仪表指示迅速、准确判明状态,果断、灵活地操纵油门、杆舵从复杂状态中改出。

5)夜间仪表课目安全训练重点内容:

(1)错觉体验训练。通过错觉体验训练,感受产生错觉后的身体心理反应,明确其诱发因素和规律,掌握克服方法,增强处置信心。

(2)通过利用跑道标志灯着陆、机上着陆灯着陆和关闭荧光灯训练,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一旦发生上述设备故障,能够安全着陆。

4 凝炼具有“初教机特色”的飞行安全文化

1)建立公正的安全文化。国际民航组织认为:“提高航空安全,取决于对人的差错的更好理解。只有在无责备环境中发现差错才能真正理解。”特别是初教机学员初上飞机,肯定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人为差错。如果学员发生人为差错,不是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深入分析查找根源,采取具体有效措施排除隐患,而是一味地去责备、惩罚,将会大大挫伤学员预防人为差错的信心和积极性,使预防人为差错进入恶性循环,也将背离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公正的安全文化,要求对无故意造成差错并能主动报告的飞行学员,应当采取组织学习培训的方式,帮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

2)建立报告的安全文化。督促检查学员落实飞行安全免责报告制度,就是建立报告的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的就是坚持尊重飞行安全工作内在规律与尊重学员主体地位的一致性。飞行学员是人为差错的起点,而人为差错最终也是从飞行学员身上具体表现出来。只有他们愿意报告所知道的差错和尚未产生后果的事件,才能更多的获得工作中的危险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免责报告鼓励大家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主动讲出来,重在暴露自己的差错,同时向他人发出警示,而自己免受指责和处罚,以引人向善为导向,不断强化责任感、自信心和忧患意识,从而营造一种宽松的、勇于负责的态度和品质,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环境。

5 结语

从初教机于1962年装备部队以来,一代又一代初教机人坚持遵循教育训练规律,突出以人为本,系统抓安全工作,形成初教机特有的飞行安全训练特色。其核心内容有:坚持遵循军事飞行教育特点规律,科学设计组训模式,将安全训练融入到飞行训练全过程;提出了“带飞成熟放单飞”的原则,将安全训练的质量作为安全底线把握;揭示“飞飞整整”的辩证法,确实做到居安思危。这些成功经验做法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坚持,慢慢把经验变成规则、把规则训练成了习惯,形成今天具有“初教机特色”育鹰安全文化,实现初教机飞行安全训练发展新高度。

猜你喜欢

差错
直升机维修防差错设计与核査方法初步研究
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
基于差错知识流构建药品调配差错管理新模式效果评价*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HIMSS 6级信息技术改善儿童临床用药差错
丁是丁,卯是卯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年度语文差错是给语言“定期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