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小企业转型

2018-12-07孙利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常态升级转型

文/孙利,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2017年1 0月1 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动,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60%,占税收比重约为50%,而就业比重约为80%,甚至更多,而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所以说,如果中小企业大部分出了问题,整个国民经济会面临全面倒退甚至崩溃的危险。这就像我们的人体,看似各个器官都健康无碍,但那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如果发生了阻塞,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中小企业要在充分了解经济形势的前提条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

面对这种经济新常态,在2017年政府是怎样应对的呢?我觉得核心就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环保高压。有些人认为今年的环保过于严苛了,其实不然,环保问题主要是以前欠账太多,现在推进一下,造成错觉力度大。实际应该是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政府的环保督查只是手段,真正用意是淘汰落后的产能和重复建设。所以中小企业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自己在产能链中的定位,结合自身的情况在新常态下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我们以中小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为例:

我们先来看看制造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这一块企业里集中的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行业内一般是具有垄断或半垄断地位。在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无论是体量还是资金都无法与之正面抗衡,大都是作产业配套而存在。这些大中型企业和国内或国际经济波动相关性较强,强周期性是这一类企业的主要特点,大赔大赚是通病。2017年去库存是上游企业的重中之重。有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一刀切,特别是对上游企业的一些能源,采掘基础原料产业,政府目的就是关停并转,其实也并非完全是这样。第一,基础行业中有一些是新兴行业,像煤气化、深井冰等,都代表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国家对这些行业都会有战略性的支持,企业应顺应潮流,加大技术改革。其二,我国其实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发展十分不均衡,像国家总体战略中的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不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等。中小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不能盲目为转型而转型,从而错失发展机遇。第三,在目前这种新常态下,产业链中的中下游无论大小企业本身也都面临着转型升级,而在这些转型升级中无疑存在着海量的商业机会。无论是原材料更新换代、产业结构的优化,甚至厂房环保改造,都有大量的市场空白去填补。而你很难想象类似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超大国企会去争夺这一块市场,一是这块市场的总量虽很大,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存在许多分散的、小量的市场需求,而这些超大企业如果去满足这些小量市场的,则无异于“大炮打蚊子”;二是国企的市场嗅觉似乎总是没有民企敏锐,决策过程也较长,往往会错失市场良机,这便是转型升级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最可见红利。

再来看看位居中下游的制造类企业。这些企业真可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门类齐全,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是“四梁八柱”,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这类企业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中受冲击最大的类型。2017是在原材料上涨和环保高压双重夹击下艰难度日。这一群体中有一部分企业主在前几年中对转型不以为然,以为只要银行能够继续放贷、资金链不断,过去产业游戏就可以继续玩。殊不知,新常态的最重要的是一个“常”字,它表明目前经济缓慢增速过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有人拿现在的新常态和2008年金融危机作比较,而实际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得益于政府4万亿的超常规资金投放,而我们今天也在为此而慢慢还债。所以说,这一类型的企业中有大量的当年4万亿投资下的产物,不排除是钱多了为了上马而上马的项目,这类项目既没有产业政策的支持,现在又失去了银行自己的依托,那么关闭清算是唯一出路。请记住,关闭也是一种转型。我们千万不要把企业的关闭作为一个结束,而是应该看做是一场重生。人类的经济活动也是这样,总是以一种业态的消灭而另一种业态的迸发而贯彻,生生不息。

如果确立自己的企业在新常态下依然具有生存的可能,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长远发展机会:

(1)工业4.0的机会。工业4.0号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利用物联网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这一过程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传统的行业界限消失,工业4.0将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会创造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第二,打破传统产业链构成,传统分工将被重组。以牛奶企业为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在奶源基地就为奶牛建立养殖档案,原奶运输过程中,全程可视频GPS;售后则利用大数据条码为依托,做到360度覆盖。这一过程跨越了养殖、物流、电子商务等不同行业,打通了从上游原材料到终端消费者的产业链布局,核心是产品的“生产+服务”。

(2)消费升级的机会。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肯定又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个窗户就是消费升级。我们知道,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面临着产品过剩的困境,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往往进入消费快速升级的时代。而中国已接近或达到这一临界值。而且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发展不均衡,实际上,有过半数的人均GDP超过80 00美元。由于有了大数据的支持,中小企业也可以对市场消费行为有了清晰的了解,而物联网解决了个性化定制的难题。如果说,过去的中小企业赢在速度,那么在今天转型时代,中小企业要赢更关键的应该是“精确”。这种“精确”可以理解为市场细分,也可以理解为对用户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控,产品的形成可能是相对固化的,然而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特别是潜在需求这一块,如果能被新的消费模式、观念、环境、时尚等引导、激发、挖掘,变成显现的需求,那么消费升级,而企业也从中完成了产品的转型与升级。例如手机,从一个最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成了我们目前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生产工具和娱乐工具,而这正是在一轮又一轮的消费升级中叠加收集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诺基亚的衰落和一并国产手机的崛起更是证明了把控消费者的“精确”需求是多么的主要。说起OPPO大家想到的是拍照,说起华为大家想到的是商务,而小米则是超高性价比。这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这是一个小而美的时代。

(3)一带一路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果说加入WTO是给中小制造业打开了国门,那么一带一路便是给中小制造业插上翅膀,因为和十年前或更早相比,中国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高铁跨境,这都需要大量国家资源和国家意志作为支撑。一带一路即是人民币国际化升级之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量,东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制造业是外经外贸的物质基础,而中小企业又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一带一路实质上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沿线大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非常旺盛,中小企业需要做到的是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寻求合适的项目,而不是一味追求国际热点。因为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有合作就必然有竞争。而这里的竞争不仅包括产品竞争,还有汇兑损失可能以及不可预知的地域政治冲突和文化隔阂。一带一路对于中小制造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但无论怎么样,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都应该为这一民族复兴道路添砖加瓦。

中国经济筑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小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和升级也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年,首先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继而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当今中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完成全产业链的整合,是要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型为一个制造强国。而这也将是所有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常态升级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