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同能源管理在小区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2018-12-06

山西建筑 2018年31期
关键词:服务公司能源管理效益

伍 景

(总局第三保障处,北京 100000)

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能源。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自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能源紧缺已成为抑制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国内简称EMC)是一种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1]。1997年,该模式登陆中国,所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都没有达到节能的标准,很多建筑的建筑能耗现象非常严重[2]。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能源节约,非常适用于建筑领域节能。其基本运作机制是: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和服务以及投融资和技术保障,整个节能改造过程由节能服务公司统一完成;合同期内,项目的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并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工程,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回收和合理利润由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合同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将全部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用能单位并培养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手册等,此后由用能单位自己负责经营;节能改造的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均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根据具体的业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可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混合型等类型的合同[3]。本文以小区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为例,重点介绍了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以及实施流程,希望可以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建筑节能行业顺利发展提供参考。

1 项目概述

该项目位于北京,涉及到两幢住宅建筑、两幢办公建筑、小区公共景观照明以及地下车库的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改造前每年照明费用支出高达近50余万元。改造以“智能和节能”为出发点,通过对局部不合理布灯区域重新布灯、对灯具重新选择以及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重新设定照明方案,达到“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目的。合同以节能效益分享模式确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确认了项目改造方案并签订了能源管理合同;节能服务公司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照明装置的采购、安装、运行和管理;运行一段时间后经过检测确定节能费用,并根据合同约定的权利,在合同期内进行节能效益的资金分配。

2 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该项目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涉及到地下车库、办公室、走廊、电梯间、餐厅、景观等区域,通过对各区域照明系统安装布线情况和使用特点进行调查摸底,合同双方就节能改造方案达成了一致。

地下车库自然采光较差,需要24 h不间断照明。改造方案中选用LED智能感应节能灯管替代现有的普通荧光灯管。当有车辆进出时,低亮中的智能雷达感应LED灯管被快速唤醒进入高亮照明状态(18 W),能完全替代普通荧光灯,方便车主泊车;当感应区内没有移动物体,LED灯管又处于低亮休眠状态(3 W),满足了安保监控照明的要求。每支LED灯管集成了独立智能感应系统,无需更改原有线路,灯具更换简单、使用寿命更长、耗电量更低、性能更为优异。此外,车库里的墙壁灯和吸顶灯也全部换成瓦数更低节能型灯,同时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并对局部不合理布灯情况重新布灯,预计节能量可达70%。

小区现有的景观照明包括庭院灯、草坪灯、宣传栏灯箱以及较难维护的中华灯(光源为节能灯),将其替换为360°发光的LED玉米灯,使用寿命更长,节能的同时还提高了光效,预计节能量可达50%。

办公建筑照明节能改造涉及到办公室、走廊、电梯间、餐厅、多功能厅及大会议室等区域,现在使用的都是普通荧光灯管,改造完成后预计节能量可达55%。办公室是长时间从事近距离视觉作业的地方,用眼时间较长,需要提供一个明亮的照明环境,选用LED T8-1.2 m节能灯管替换,该光源接近自然光,有明亮的感觉,易使人精力集中。走廊的灯管使用既频繁又不稳定,灯光长亮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替换为LED T8-0.6 m节能灯管,并每三组格栅灯加装一个雷达感应开关,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同时增加光敏控制,根据外界光线强度来控制开关工作。电梯中普通吸顶灯更换为LED感应吸顶灯,内设光控装置,自动识别光环境,在光照强度低于10 LUX时,灯具才会接受人体感应信号,自动点亮、自动延时,当感应人离开后45 s自动熄灭。在餐厅的光环境改造中,为创造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应选用偏暖色、低色温的光源,使用色温3 000 K的LED面板筒灯来替换横插节能筒灯(色温6 000 K)。在对多功能厅及大会议室改造中选择LED高空筒灯替换原有的节能筒灯,节能效果更好。

住宅建筑的改造区域包括楼道和室内,将楼道壁灯或花灯更换成LED感应球泡灯,把室内吸顶灯和白炽灯更换为LED雷达吸顶灯和LED感应球泡,并对局部不合理布灯区域重新进行布灯,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节能量达70%。

节能服务公司对能耗进行了审计,并计算节能量,项目节电效率预计能达到69.6%。节能服务公司全程负责项目的改造、施工、维护和保养。在明确能耗基准的基础上,排除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项目提出了比往年同期减少用电量40%~75%的节能量标准。该项目合同期为8年,预计合同期内共节约电费2 504 946.72元,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就节能效益分享方案也达成了一致。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节能量测算

节能量的测算涉及到电价、灯具数量、功率及亮灯时间,计算方式在合同签订时已明确。节能改造完成后,用能单位需签订验收确认书,以验收确认书中灯具验收数量、灯具瓦数为准,重新准确计算节能量,如表1所示。通过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430 571.21度电,以当前每度电0.85元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365 985.53元,节电效率可达68%,达到合同中比往年同期减少用电量40%~75%的要求,该项目节电量显著。

表1 节能数据确认表(按每度电0.85元计算)

3.2 节能效益分享

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签订初期就确立了该项目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分享节能收益,根据照明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惯例及回报周期确定了分享比例为2∶ 8,节能效益分享期为8年。节能效益分享方式的结算采取“固定支付”的方式,即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享有的总节能效益分成按照“固定金额、固定支付方式”的方式由用能单位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安装完成,用能单位验收合格之日起计,半年后付第一次款,以后每半年支付一次。固定金额依据表1计算,当年电价0.85元/度,如遇电价调整以上固定金额均做出调整,但分享比例不变。

改造完成后对节能效益进行确认,该项目8年累计可为用能单位节约能源支出费用合计2 927 884.54元,比合同签订初期预算的2 504 946.72元多出近40余万元,节能效果显著。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对这部分收益进行了重新分配,最后确定了分享百分比分别为22.5%和77.5%。此外,考虑到改造结束后第一年有部分区域未完全开放使用,第一年收益分享比例偏重于用能单位,节能效益分配表如表2所示。用能单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通过对本单位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合同期内8年能源分成达658 773.95元,合同结束后享有照明设备所有权并继续独享每年节约的36万余元的能源费用,且改造过程中无需提供任何资金和技术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在该模式下,需提供项目节能方案设计、项目LED照明产品、项目所需节能产品资金、项目安装施工、合同期内维护等工程任务,合同期8年内共可获得2 269 110.29元的能源分成。

表2 节能效益分配表

3.3 风险防控

合同能源管理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于节能项目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零风险”。由于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签订初期就向用能单位承诺了节能量,同时用能单位在改造过程中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项目的风险几乎全部转嫁到了节能服务公司上。然而,通过对该案例进行分析,用能单位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包括节能技术选择风险和设备责任风险。用能单位在风险防控上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与技术引进人员签订相应的责任协议,在责权利关系明确的情况下,技术引进人员会尽量选择实力雄厚、技术佳、信誉好、服务体系严谨、有实际运行管理经验的节能服务公司作为合作对象;第二是节能技术选择和节能设备选型应由合同双方充分论证,选择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稳定性好、质保服务完善的产品;第三是引入担保机制,可要求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设备进行投保,尽量做到合同期结束后节能设备也有保障;第四是构建设备维护及监督机制,督促节能服务公司及时提供维护服务;第五是合理分配利益避免节能设备以次充好。

4 结语

本文以合同能源管理用于小区建筑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为案例,详细介绍了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项目最后也获得了成功。该模式弥补了用能单位在节能管理的经验不足,实现了利益双赢,为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服务公司能源管理效益
高速公路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论油田服务公司的经营之道及启示
节能量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分配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