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东海草房由来与发展综述

2018-12-06李鹏波

现代园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草房海草胶东

吴 军 ,李 彤 ,李鹏波 ,王 军

(1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2德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管理中心)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和更新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海草房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民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一特色民居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亟待研究和发掘海草房及其村落的历史文化,并通过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层面加强这一特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利用。

海草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证,这种带有我国独特海洋文化的民居形式兴起于秦、汉时期,从汉至宋、金时期普及,到了元、明、清在胶东半岛十分繁荣。海草房因屋顶材料取之于生长在浅海中的海苔等藻类而得名,海草含有大量的胶质,晒干后非常柔韧,可以防虫、防潮、防漏、防霉烂且不易燃烧,冬暖夏凉、居住舒适,可百年不毁。海草房这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兼具了古朴美丽与生态特性,顺应了中国传统民居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珍贵的建筑历史遗产,也是村落文化传承的载体。

1 海草房的由来

1.1 自然因素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较长,每遇狂风大浪,海草随着海潮卷向岸边,人们将其收集起来,晒干后用以苫房。胶东半岛地貌多丘陵,且土壤多含砾石,不易成瓦石,木材缺乏。当地地质中多含花岗岩,且石材坚固稳定,能够有效地抵御沿海气候的狂风和暴雨。早期的人类营建活动常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两样材料简单易得,十分丰富,由此就有了海草房主要建造材料。

沿海地区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夏季多狂风暴雨,冬季大量降雪,当地居民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不得不适应当地气候。海草屋脊高耸,排水性好,冬季不积雪。石墙厚重,不仅可以抵御海风,并且可以耐受风雨的侵蚀,厚实的墙体冬季吸收光照,阻隔冷空气,起保温作用,夏季沿海地区特有的“海陆风”将热量带走,海草房冬暖夏凉的特性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

1.2 人文因素

齐文化作为胶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胶东地区民居的营造方式和演变影响深远。靠海而生的胶东居民自古以来就有“祭海”、“拜妈祖”的民俗,对水生动植物“图腾崇拜”等都显示了胶东民居中独有的海洋文化。

道家思想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万物与我为”的天人观在胶东村落的建设规划中得以体现,传达出胶东先民对自然环境的顺应、认同和崇敬。海草房传统村落常常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山体阻挡了北方强大的海风和冬季的西北风,形成了村落中舒适的小气候。

1.3 社会因素

海草房一开始是渔民的临时住所,是渔民修补船只、织补鱼网的工作栖所,在历史的演变中日益成熟成为了胶东地区的民居住宅,实现了渔村居民日常生活和起居劳作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海草具有耐腐蚀性,可百年不腐,建造好的海草房一般40~50年才需要修葺1次,巧匠苫成的海草房,连续住上三代人都不用换草,与传统的砖瓦结构民居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海草房成为了海洋文化的精神载体。

2 海草房的特色及存在现状

2006年,海草房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并成为2016年公布的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之一。由于海草生长环境的破坏,海草稀少且回收价格昂贵,熟练的苫匠也越来越少,加之现代建筑建造简单、成本较低,所以新建海草房几乎没有,所存在的海草房一般都在80年以上。

如今60%以上海草房由60岁以上老人居住,海草房没有采取保护措施;30%以上的海草房院落处于空置状态;不足10%的海草房作为服务用房使用。高建东提出了4种典型的海草房利用方式:保存较好的海草房改建为乡村记忆博物馆和公共用房;同旅游公司或者由政府打造成为特色主题院落设为景点;由村民或个体户经营发展为特色民宿;当地人居住。

2.1 海草房的生态特性

海草因在海洋中生长,含有大量矿质元素和胶质,特点是耐腐蚀、不易燃烧,因此海草房与传统木结构建筑相比不易发生火灾,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建筑垃圾。且海草可降解成为滋养土壤的肥料,十分环保。

海草房墙体使用的石材与砖墙相比较,更能适应当地潮湿、多雨的气候,且更加耐热,能够有效地保温隔热。石材使用寿命长、结实耐用、可循环利用、可就地开采无需烧制,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是十分生态的建造材料。

2.2 因地制宜的建造方式

海草房建造时通常由正房(3~5间)和东西厢房组成,少数带有倒座,以院墙围合。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院落尺度通常较小,夏季湿热,庭院中的树木生长茂盛,能够为庭院遮荫,降低庭院温度,促进空气流通,缓解夏季湿热。

屋面起坡大是海草房建造的一个的特点(图1)。其屋面多采用卷棚式,木梁结构建好之后便可以一层一层的苫秸秆和海草,屋脊处的海草最大厚度可达1~2m,最后用黄泥石灰或者筒瓦封压海草,再覆以渔网加以固定,以抵御海风侵扰。海草房屋面坡度陡,且屋脊两端的海草高于中间,这样的屋顶设计既有利于排水、又有利于抗风,加之海草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其本身胶结性的特性,从而增加了屋面的防水性和保温性能,且冬季不积雪,也利于建筑的防潮。

图1 海草房屋脊柔和的曲线

图2 海草房村落景观

2.3 合理的空间构成

海草房的村落组织是地缘性村落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由不同姓氏且经济独立的家庭长期聚居在同一地域,它不同于血缘村落的空间定位和等级对应,组织相对较为随机。在房屋规格等级方面,也无过多制约,以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为前提。村落中的建筑常常三五成群呈线性布局,留出宽阔的街道,整齐地镶嵌在宽横形的网格中,简明而疏朗(图2)。

海草房院落狭窄,进深通常不足4m,空间构成主要由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决定,具有灵活性的特征。院落空间有“四合院”、“单厢院儿”、“双厢院儿”、“单正间带院儿”等形式,有的院落里两厢房距离仅有3~4m,通常还要种植上几棵庭荫树,使庭院中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

3 胶东海草房保护更新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海草房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肯定,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海草房及其村落的保护更新研究成为当前民居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学者对其保护更新研究大致分为3个方面:总体分级分类保护、海草房更新保护、海草房利用发展研究。

3.1 海草房总体分级分类保护研究

针对各地区海草房及其村落的保存状态不同,可提出整体分级分类保护策略。高建东通过调研荣成市4个地区的6501处海草房,选取63处作为案例样本,将其按照建筑、选址和格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发展资源为评价指标,将海草房存在的村落分为整体保护型、片区保护型和重要节点保护型村落,对海草房分别进行保护引导。对于“整体保护型村落”张晋浩等提出了从整体规划入手,采取分区域发展策略,将海草房聚集的核心保护区改造海草房为生态特色博物馆或民宿体验,将村落景观划分为特色休闲区,可设置海水浴场和娱乐项目等,村落周边可保留为后续发展区,为下一步规划预留用地。褚兴彪等人提出海草房的保护不应仅限于建筑,还要包括建筑周边,并提出将建筑周边划分为风貌保护区,区内保持现有的村落风貌,维护村民的生活状态,在村落周边开发道路交通增加基础设施等。

3.2 海草房更新保护研究

海草房作为生态民居景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它的保护更新仅仅依靠一次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对财力、物力和人力的考验都是巨大的。周文雨提出渐进式开发的策略,优先开发具有优势资源的建筑或者亟需修复的建筑,实行阶梯式的渐进开发。褚兴彪在探究山东威海市海草房的保护更新中提出“再开发、更新、再利用、复兴”的策略,将修复过后的海草房开发利用,发挥其社会价值创造经济效益,回收不能修缮的海草房中的建筑材料,再用来修复其它的建筑。面对海草资源的紧缺,近几年已有大叶海藻的人工养殖等相关研究进行,不久的将来,海草资源不再匮乏,这不仅是为了海草房的保护更新工作,也是为了海洋生态能尽早恢复平衡。

对海草房的修缮工作,要利用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意识到保护村落景观是当前人们不容推卸的责任。高建东提出成立以当地村民为主要成员的海草房保护管理小组,负责建立海草房建筑档案(包括测绘图档案和建筑基本信息),海草房价值宣传,维护修缮工作。张云提出在威海的中我岛村,已设立了匠人保护机制,由政府主导,全面收编传统匠人进行登记和组织,定期进行海草房营造技艺的培训和授课,传承海草房建造技艺。

3.3 基于海草房的利用发展研究

如果一味地勉强保留海草房,使其变成丧失使用价值的观赏品,必然会因其停滞不前而被淘汰,因此一定要保护与利用并重,继承与发展同步。马东从海草房乡村风貌出发,按照居民居住条件的满意度、传统风貌的完整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3个指标筛选出海草房发展现状较好的村落,总结其实施村民自愿搬离海草房,村里统一开发,集体经营,创造经济价值的成功经验。

王升歌等采用特尔婓专家评定法对荣成俚岛镇6个传统村落的海草房进行分级打分评价后发现人口数量和经济收入是影响整个村落活力的2大因素,因此留住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对海草房的发展至关重要。张剑提出了“TEAM模式”,将海草房作为旅游目的地,与生态、APP和创客结合起来,在村落中建立众创基地,推进海草房的建造工艺及特色传承;依托大数据背景,游客可通过APP互动,提高参与性,吸引更多游客,从而促使村民返乡,促进海草房村落景观风貌的传承与有机更新。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了海草房民宿的发展潜力,张云提出可采取政府管控下商业介入的模式,从民宿、养老等商业性居住活动人手,实现对海草房建筑的动态更新。张晋浩等通过研究海草房空间使用功能,提出将“四合院”中夏季西晒严重的东厢房改造为使用较少的储物间或辅助用房使用,提高其居住舒适度。现代酒店设计也从海草房中吸取设计理念,烟台福来齐酒店将海草房的材料、形式、肌理及“海文化”的装饰物渗透在设计中,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酒店,传承海草房文化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4 研究展望

4.1 海草房研究进展总结

海草房的由来和发展主要受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的影响。对于海草房的价值和意义,研究学者都有着统一高度认可。海草房保护更新研究,大部分研究都强调以保护海草房民居为基础,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产业,将海草房民居利用为公共空间,同时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和匠人体系来进行景观风貌的传承更新。海草房的保护更新中,传统文化的发扬是保护的核心,环境是更新的基础,对海草房进行分层分类的保护更新是传统村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策略,而留住村民和发展乡村产业经济是海草房保护更新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4.2 研究展望

对于海草房及其村落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结合时代的发展,拓展海草房及其村落的保护更新和利用方式的研究。在海草房的保护更新研究中,不仅要关注那些被认证为传统文化村落中海草房的发展,而且也要关注那些普通传统村落、海草房密度较低村落中海草房的存在状态和发展。

对于海草房保护更新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展开,尤其是对于海草房村落原著状态的追溯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等,将对胶东地区海草房村落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资料。

猜你喜欢

草房海草胶东
蛰伏
蛰伏
海草:随波舞动的护海之星
胶东面塑——花饽饽
潜到海底去
老草房
小螃蟹与大海草
欢乐海草舞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