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2018-12-06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谣言层面

钟 羽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550001)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自媒体已深入到各家各户,随之,以自媒体平台为载体的网络谣言带着新的传播特点侵蚀着公众的生活,侵害着公众的利益,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作为“毒瘤”和“顽疾”的网络谣言,随着自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呈现出的新的特点,造成新的危害。要想抗击并去除网络谣言,就需要我们对它的新特点及其治理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随着自媒体技术及平台的日益普及和更新,谣言随着传播源头的“新”、传播方式的“新”、传播媒介的“新”以及传播受众的“新”,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传播模式的多样性

传统谣言的传播模式是点对点的传播,通过口口相传、书信等传播方式来扩散谣言,传播的速度慢、危害性小。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的渠道不断增加,谣言的传播模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口口相传的点对点传播到以交友类软件为代表的链条式的传播、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状式的传播以及以微信为代表的私密式的传播。传播模式不断呈现出多样性,从而造成谣言的不断扩散。

(二)传播的高速性

自媒体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传播者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无事实依据的虚假信息能够迅速和高效地传播。同时,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到面对面的传播模式为谣言的传播速度提供了一个加速带,这样成片式的传播能让一件事在一天或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为人所知。

(三)传播的高效性

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论坛空间,自媒体传播大多是建立在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和面对面的群体传播基础上的,其传播者与受传者大多是基于“熟人关系”或“半熟关系”,这种“熟”的关系往往会削弱受传者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和戒心,更容易成为谣言的受害者和推广者。这种“熟人模式”的强关系链接传播和网状传播,不仅扩大了谣言传播的范围,还大大提高了谣言传播的影响力,成为谣言高效传播的助力。

(四)传播的强危害性

自媒体传播的高速和高效势必使谣言的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匹敌的危害性。通过自媒体传播的谣言像一颗定时炸弹,只要爆炸,必定引起伤亡。纵观近年来发生的谣言,大多都源于自媒体传播,且对个人、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

要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谣言,减轻自媒体时代谣言传播的危害,需从政府层面、媒体层面、网民公众层面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政府层面

自媒体时代,要想很好地治理谣言,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是根本前提。政府作为网络环境的构建主体应不遗余力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发布与传播的管控,主要涉及宪法、互联网管控的法律法规、刑法及其他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对网络安全的规管存在明显滞后性,缺乏对于网络谣言准确详细的处罚法令条例,并且实施不到位,让发布谣言者和传播谣言者肆意妄为,对造谣者和传播者没有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因此,政府层面应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明确利用自媒体发布谣言的造谣者和传播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依法惩处。

其次,应该从政府层面建立和加强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提高网络谣言侦查技术水平。政府应提供资金专门培训专业的网络监管人员,一旦发现谣言出现,就立刻将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最后,建立实名制制度,要求各自媒体用户必须经过实名认证后才能使用。“隐匿性”是网络传播的特征之一,也是网络谣言泛滥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身份的认证,造谣者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造谣而不用承担责任。因此,治理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去除网络的“隐匿性”,做到“言责自负”。

(二)网络媒介层面

网络媒介作为互联网与网民之间的桥梁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剔除网络谣言这一毒瘤,网络媒介必定要有一定的治理措施。在网络管理机制方面,不止政府应该有所为,网络媒介也要拿出相应的措施,建立起专业专用的网络管理平台,尽量做到“一平台、一管理”。

首先,网络媒介应建立一个直接的实时监控平台,培训一些监控技术人员和专业把关人,专门守住这一平台,对于不合格、不规范的信息要坚决拒之于门外,一旦发现谣言流于网络之中,就立刻制止,履行好把关人的职责。

其次,网络媒介可以从技术方面来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在各自媒体平台建立一个实时屏蔽网络谣言的屏障,对可能出现网络谣言的言论事件进行及时的屏蔽处理,给网民公众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最后,网络媒介应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辟谣机构,创建谣言的快速反应链条,营造权威、迅速的信息通道,在发现网络谣言时,能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快速向公众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

(三)网民公众层面

网民是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和接受的主体,是推动网络谣言传播的一股强大力量,要想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进行有效的制止,就要从传播源头——网民公众着手。

首先,要提高网民公众的法律意识。网络谣言的防治,与公民的法律意识密切相关。如果人人知法守法,就会在进行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和小心,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其次,对网民公众进行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媒介素养,提高网民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网络谣言传播如此之快的原因不只是因为自媒体技术和平台的飞速发展,更是因为网民公众缺乏理性的思维和网络素质。

最后,网民公众应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律。在自媒体上传播或发表言论时,应树立起正确的上网意识,依法上网,不做违法的事,不因赢利之心散布网络谣言。谣言是止于智者的,当网民公众做好以上几点时,网络谣言就没有传播滋生的土壤,网络环境也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变得健康安全、平稳和谐。

参考文献:

[1]杜娟.网络谣言传播机制与治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5.

[2]刘莉,冯君颢.网络谣言治理路径探究——基于2007年以来的数据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3]张晶.网络谣言之政府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4]金璇,赵玉现.共治视角下的网络谣言分析——微信平台谣言治理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7,(6).

[5]翟翊辰.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生成与治理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谣言层面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