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警舰艇救助搁浅渔船实例

2018-12-05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岛礁海警船体

吴 旭

(武警海警学院 机电管理系,浙江宁波 315801)

关键字:海警舰艇;岛礁;搁浅

0 引言

随着我国对南海岛礁的大力建设,涌现了诸如永兴、永暑等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岛礁。这些岛礁对南海作业渔船来讲是补给和避风的场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用船舶进入南海岛礁进行补给,据资料显示,已经有渔船在岛礁附近浅滩处发生搁浅事故。海警舰艇作为南海西沙、南沙在建岛礁常驻执法力量,对搁浅渔船进行救助是其职责所在。

本文以2017年6月某渔船在南海某岛礁搁浅为例,分析海警舰艇对搁浅渔船的救助措施。如图1所示,该渔船船籍港为三沙市,船长 47.83 m,型宽8.50 m,型深4.00 m,设计吃水3.20 m,设计吨位850 t,船体材质为钢质,结构型式为横骨架式。该船因值班人员经验不足,驾驶船舶沿图中船首方向误入港区浅滩处,导致搁浅,整个渔船呈右倾状态。

1 渔船搁浅的原因

搁浅是指船体水下的某个部位搁在水底的现象,搁浅的过程指的是当船舶向前航行时障碍物使底部向内挠曲或进入和切割结构[1],导致船舶搁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过失行为与人为因素造成的搁浅事故。该种事故多为渔船驾驶人员的过失行为,主要表现为海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缺乏海难、海损等事故的经历与实践;驾驶台值班人员不足,连续值班导致疲劳驾驶。有数据表明,由于过失行为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搁浅事故占到总体搁浅事故的 70%以上。

2)航保条件突变造成的搁浅事故[2]。常见于人们尚未察觉或相关机关还来不及发布航海通告的“灯标移位或漂失、灯塔损坏、可航水域(尤其是航道)因受洪峰冲击造成的地貌变化或水深变化来不及设置沉船标的沉船”。

3)船况突变造成的搁浅事故。该种事故多发生于正在航行的船舶上,由于主机、舵机的异常情况导致全船失控,从而造成搁浅事故。

2 海警舰艇指导搁浅渔船自救

在该起搁浅事故中,由于渔船已经发生搁浅,船体很可能已经变形和破损,不沉性将严重恶化,海警舰艇作为驻守岛礁的执法舰艇,有责任也有义务主动对搁浅船舶进行防沉、抗沉等方面工作的指导:

1)立即停车,切忌盲目倒车[3]。立即停车,防止搁浅程度进一步加大,并且不能盲目倒车脱险。当船体搁浅在礁石上时,盲目倒车可能会使船体撕开更大的破损口,一旦脱险成功,海水会从破口处迅速进水而沉没;倒车还可能使主机和螺旋桨因为过载而损坏,由于搁浅水域较浅,海底污物会打坏螺旋桨,泥土进入通海阀影响主机正常工作,甚至烧坏主机。

2)测量船首、船尾和左右舷干舷,排查船体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关闭水密装置。

3)了解船体搁浅的性质和部位。搁浅性质分为泥质底和石质底,泥质底一般不会使船体受损,只使船体变形;石质底既可使船体破损,又可使船体变形。

4)经常检查主甲板以下舱室有无破损和进水,集中力量保护动力和其他重要舱室。

3 指导渔船编队进行救助

由于目前在我国南海岛礁上还没有常驻的专业打捞队伍,更没有大功率拖船以及拖绞设备,选择打捞船舶去提供拖绞力、抬浮力都不具备条件。但是在南海作业的渔船多是由编队的形式出海捕鱼,该渔船同行它船有5艘,应搁浅渔船主动申请,同时考虑到渔船比海警舰艇吃水浅,所以驻岛指挥部同意同行的渔船编队对搁浅渔船进行拖曳救助,海警舰艇现场指导渔船编队利用缆绳拖曳作业。

1)救助之前,渔船上船员需将燃料油、滑油、淡水等液体物资驳运至它船,以减少自由液面对被救渔船稳性的影响;若已捕获有鱼类,将其转运至它船。同时将活动物品固定,以增加救助过程的安全性。

2)查询水文资料,测量搁浅海域的水深,推算潮汐,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利用同行渔船进行脱浅,选择在高潮时进行作业。

3)根据施救渔船的整体性能,选择3艘渔船同时对搁浅渔船施救,3条缆绳在拖曳方向上要有一定的夹角,确保施救过程中渔船之间不会发生碰撞事故。

4)在施救过程中,尤其是类似本次多艘船舶联合作业的情况,海警舰艇需要在救援现场的外围进行指挥、协调和警戒,以防一旦发生二次事故可以及时对现场进行救助。

具体在本次救援过程中,由于施救渔船上没有专门的拖绞设备,导致3艘救援渔船中有一艘渔船拖曳所用的缆绳因受力过大而崩断,救援失败。虽然该方法在本次救援过程中失败,但是不能否定该救援方法的可行性,在专业打捞队伍所进行的救援搁浅船舶的案例中,尤其是多拖轮协同作业,已经多次采用此类脱浅方法[4]。

4 利用钢缆进行救助

海警部队作为一支执行海上勤务的特殊警种[5],是我国南海海域重要的执法力量,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在我国海域进行巡航执法。严格意义上来讲,海警舰艇并没有配备打捞拖船所具有的专业救助设备,但是海警部队作为一支“维权、执法、服务”三位一体、平战结合的海上综合执法队伍,必须肩负起参与海上抢险救灾的重任。

4.1 救援时机的确定

由于海警部队近些年新的舰艇不断下水,这些舰艇在排水量及受风面积等方面均比渔船大,所以在救援时机的确定上,不但要考虑潮水位的高低对拖曳作业的影响,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救援时间段内风流和洋流对海警舰艇的影响。

4.2 拖曳方向

海警舰艇对岛礁附近搁浅渔船进行拖曳,在拖曳方向上大致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原路退回”法,即逆着渔船搁浅时的行进方向直线拖回;第二种方法要根据洋流、风流、浅滩地质等因素,向港内泻湖方向拖曳。综合考虑两种方法,以及本着对南海岛礁不允许存在丝毫危害可能性的考虑,建议海警舰艇多采用“原路退回”法。

4.3 海警舰艇接近搁浅渔船

海警舰艇作为救援中的动力舰艇,在救援作业中必须降低其面临的风险性。海警官兵可以利用小艇到搁浅渔船周围实地勘测水深,确认安全后方可驶向搁浅渔船附近进行作业。

舰艇枪帆部门做好准备,使锚处于随时可用状态。航海部门会同枪帆部门将锚抛在搁浅渔船深水一侧,并且在松链的同时倒车靠近搁浅渔船,从而确保海警舰艇安全接近搁浅渔船。锚使舰首朝向深水一侧,以便在失去动力时可以控制舰艇的位置[6]。

4.4 海警舰艇与搁浅渔船的连接

因为搁浅水域的水深比较浅且位置靠近岛礁码头,所以海警舰艇在救援过程中不宜靠搁浅渔船的位置过近,两船之间要留有足够的缓冲地带。海警舰艇可以利用小艇牵引钢缆(若无合适钢缆,可利用锚链)至搁浅渔船,小艇在渔船船员的协助下将钢缆连接于渔船上。钢缆与搁浅渔船连接时,连接点必须是渔船上足以承受脱浅拉力的系固点。

4.5 拖曳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海警舰艇在实施拖曳作业时应注意舰艇操作的风险。舰长和机电长应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停止拖曳操作,用搁浅渔船上的锚设备进行船位的控制。拖曳作业时应避免开始过早,防止长时间拖曳。

最终,在岛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海警舰艇经过多次航向的修正、拖曳力的调整,将搁浅渔船成功救出。通过本次救援活动,充分证明海警舰艇具备在远离大陆的水域对搁浅船舶进行救助的能力。

5 结论

南海不仅有密集的航运航线,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过往民用船舶众多。南海岛礁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履行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渔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承担责任和义务,为我国和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的各国船只提供必要服务。中国海警作为我国南海岛礁常驻执法力量,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因此海警舰艇必须承担起对相关海域搁浅船舶的救助任务,同时,针对搁浅船舶可能遇到的险情,制定相关的脱浅方案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岛礁海警船体
船体结构设计与建造细节优化处理研究
基于NURBS曲线与曲面光顺理论的船体设计与优化
清平乐·祈愿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体系作战条件下岛礁作战中辅助决策问题研究
船模玻璃钢船体的制作方法(上)
中国电信南沙七岛礁4G基站光传输接入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