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方法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2018-12-05鲍茜倩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系统论医养整体

鲍茜倩,李 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的任务、发展的任务、完成历史规划的任务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更加迫切。系统观能够将由多层次的子系统所构成的整个物质世界包含在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中系统,从理论的高度来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作为其中一个有机部分,既是部分,也是整体。其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思维与方法,才能使得使得系统有序运行。要想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解决目前遇到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困境,第一步需要了解系统方法的内涵与原则。

一、系统论方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系统论方法就是通过系统论的思路与方法来研究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方法。其要求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从而把握内在与外在规律,实现有效地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要从模式整体与项目部分、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的联系、作用、制约等关系中,全面、深入地考察对象,以期达到医养融合的最终目标。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整体性原则。即认识或改造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时,要从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的总体目标出发,始终注意认识、掌握和改造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整体特性和功能。政策实行主体要从整体的局面出发,认识到改造目的是实现我国健康老龄化,而不是仅仅针对失能老年人的一种养老与医疗结合的新的老年福利和救助。同时,也应认识系统论方法的重点是为了改造整体而先去改造部分,使得部分服从整体。尤其在部分与整体发生矛盾时,更要服从整体目标。所以,无论是在城市推行机构间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还是在农村试行的与社区结合的“医养融合”,本质还是为了完善我国的老年保障体系,为我国早日实现健康老龄化服务的。

2.结构性原则。就是要求各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系统时,要注意其结构,重视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对系统整体特性和功能的影响。恩格斯曾以物体的同素异性状态说明由于结构的变化引起事物的质变:金钢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其物理性质也各异[1]。例如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有关老人健康观念的养成的项目,通过对老人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投入,达到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的目的,直接从源头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非等老年人生病时再进行投入。

3.层次性原则。即要求各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时,一定要遵循其层次特性。注意整体各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与其制约,认识到从矛盾发展中找重点的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开展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对象仅是中高收入家庭的失能老人,发展现状似乎与国家推行“医养融合”的初衷相违背。但是,本质上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考核下,只有这类老人能够较好地接受新的尝试。因此,将其作为实验对象为“医养融合”的全面开展做出尝试。

4.开放性原则。事物的发展都是运动开放的,所以在考察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特性时,要在动态中研究其动因,从它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寻找改善方法,从其他发展完善的系统中寻求借鉴。就以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临终关怀”①临终关怀通常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救治希望、存活期限不超过3—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无力回天的病患不必仰赖医疗技术和大量财力被动地延续生命,而可以凭借基础治疗缓解身体不适作为保证,按照自我意愿度完剩余时光。为例,在重视孝道的中国,子女们为挽救父母的生命可以不计成本。在过去,人们无法想象让他们放弃用药,仅仅凭借基础治疗缓解父母身体不适,按父母意愿度完剩余时光。在过去,这种行为甚至被认为“不孝”,被亲朋好友轻视、唾弃。

二、系统方法在“医养融合”方法上的创新

系统论方法是人类思维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筹学等数学理论,为系统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系统方法成为具有一套数学理论,能够定量地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为系统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算平台和大数据支持。

关于医养融合,尽管学界持有不同的认识,但有其共识。即认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是将有限的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科学地、有效地结合,着重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早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种服务方式。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从老年人的生命周期特点着手,结合老年人口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和国家医疗服务特点,致力于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余命,并通过有效控制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风险,进行积极、系统的健康干预、环境营造和功能支持来降低其患病、失能风险,为老年人提供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2~3]。但是我国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有其特点,例如医疗资源先天不足,空间布局失衡,健康意识淡薄,农村老人乡土情结重,人情关系深。故在农村地区开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较城市难度系数更大,也更具复杂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下,系统研究方法逐渐完善,形成了科学的方法,主要可分为整体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环境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4]。就比如整体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历史看作整体,再从每个时期进行划分,层次性地去观察时间段内事物变化的分析方式;结构分析法则是将系统内部是由多个要素组合而成,分析在系统中历史的结构、成分和内容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到“医养融合”政策的中,不仅可以实现思维上的突破,也可以在实践中提供方法论。例如在不久的将来,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发展方向一定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到时候如果运用系统方法的理念,将理论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不仅可以将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共享,也可以将病人的病情发送给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医生那里,使得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

三、系统方法对推进“医养融合”的重大意义

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好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为解决我国新时代发展问题提供新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例如系统论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系统论方法对支撑“医养融合”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世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其认识与运用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其吸收当代系统科学思维成果的基础上,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优化升级,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5]。特别是与当代科技结合之后,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各个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它们进步和发展的步伐[6]。支持医养融合的相关理论同样受到了启发,无论是全生命周期理论,还是其他多元的理论,处处都透露出系统论的影响。

系统论方法在“医养融合”的实践发展中,也能发挥其重要作用。系统方法能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政府、市场和家庭如何博弈中,分配好各自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中的的相关责任与义务,使得系统能够良性运行。对于政府而言,要在总体规划后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各地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服务形式。与此同时,政府还需加强监管,让政策运用到实处,让市场良性进入。对于市场而言,尽管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也需考虑社会利益。对于家庭而言,承载千年的养老,是不会消逝的,只是变换了形式,可能是亲力亲为,现在被动或主动地开始变为购买服务,但是其在对老人精神供养的责任值得重视。

总之,在新时代,系统论方法必将与时代结合,为我国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新思路。对于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来说,必将在系统论方法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走进科学的、系统的、良性的系统中。

猜你喜欢

系统论医养整体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