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罗星塔的文峰塔属性

2018-12-04沈鑫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5期

沈鑫

摘 要:古塔作为一种不可移动文物,与建造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信仰乃至民间生活的价值取向都有着紧密联系。迄今为止,人们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星塔的研究基本限于其佛塔和航标塔的属性,而在文峰塔这一块鲜少有人提及。文章将着重阐述罗星塔的文峰塔属性,希望能探寻更多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罗星塔;文峰塔;文运;复建

在福州马尾的罗星山上有座距今近四百年历史的石塔——罗星塔,究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罗星塔最初是南宋时期所建的一座木塔,因台风毁于明朝万历年间,天启年间重建。它身上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让我们了解从南宋到明朝时期福州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演变。目前研究罗星塔,多数只提及它是一座佛塔和航标塔,而很少提及它的文峰塔属性。从现有收集的资料来看,罗星塔也具有祈求文运昌盛的文峰塔属性。

1 古塔的类型

纵观福建古塔的文化艺术,就功能性而言,早期以礼佛性质为主旋律,晚期则以调整风水、弘扬文运为主题。福建古塔在其兴起消长历史过程中,还始终贯穿了通洋达海的航标作用,就功能性而言,可以划分为礼佛、航标、风水文运三种类型[1]。

据《闽都记》记载,罗星塔七层木塔最初由南宋时期柳七娘为亡夫祈福所建。之后福州沿海渔家为祈求航行顺利、平安归来,而将罗星塔和柳七娘作为信仰之用,出海航行前都会前来祭拜。当时佛教在民间作为信仰的最顶端,人们无法用科学知识对许多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时,佛塔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的功能便应运而生。

福州作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海上通道,早在1730年《海国见闻录》中,中国人画出的第一幅东半球地图中就有标出罗星塔的位置,后又被收入《航海针经图册》,罗星塔逐渐成为了世界公认的航标。

清代林枫所著的《榕城考古录》中提到柳七娘捐资建罗星塔后,“闽中文运,由是益兴”。从宋代开始,随着对儒学的推崇和经济上的发展,福建对科举的重视程度超过前朝,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人们逐渐开始由祈求“消灾避难”转向祈求“文运昌盛”。这便是罗星塔出现文峰塔属性的雏形。

2 罗星塔的文峰塔属性

文峰塔主要是用来祈求文运昌盛的,随着风水学说的发展而出现,又称风水塔、文昌塔等。古代各地兴建文峰塔,一来,希望当地多中科举,兴文运;二来,用塔来补全风水上的不足。

2.1 时代背景

明朝时期,统治者崇尚程朱理学,科举之风盛行,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人们为了使当地文脉顺达,根据风水所建的文峰塔大量出现。查阅史料可发现,文峰塔的建造大多是当地官府和乡绅捐助合力所建,花费不小,因此大都建造在经济较为富足、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且和当地的教育水平呈正相关。科举制度兴盛是文峰塔文化发展的动力,而文峰塔对祈求“金榜题名”的作用也促进了当地人民对教育的重视,扩大了科举的影响力。

从明朝开始,福建成为了一个科举强省,从陈寿祺等所著的《福建通志》来看,明朝洪武至万历年间,福州府10县的举人2327人、进士611人,数量远超其他地区。由此可见,明朝时福州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科举制度成为了当地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科举的兴衰事关当地的政治变化和官员的仕途发展,这种地方官员首肯或倡议、绅士积极倡导、普通民众积极响应的运作模式是当时大多风水建筑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2]。明清时期福建的佛教建筑物数量呈断崖式下跌,而文峰塔却大量出现。罗星塔于明朝天启年间复建,其内涵已不仅仅是佛塔,更多的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重心、信仰追求的改变,带有祈求文运昌盛之意。

2.2 复建理由

罗星塔木塔因塔身为木质结构,受雨水、风力等因素影响毁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明朝学者、方志学家徐接连作《兴复罗星塔议》和《兴复罗星塔呈词》申请复建罗星塔。据《鳌峰文集》册十二《红雨楼集》记载的《兴复罗星塔议》中写道:“福郡人文之兴,自唐贞元陈通方及第始。惟时草昧始辟,风气渐开。沿及宋季,文运寝兴。……柳氏斥卖其产入闽,捐赀造巨塔于江心以资故夫冥福,以培吾郡风水,名罗星塔,俗呼磨心塔。塔成而科第蝉联五百余載。此自嘉靖辛酉年,塔毁而科目日衰。……大抵通都大邑,皆有浮屠以镇门户,历历有征。夫塔存而文运兴,塔毁而文运歇,盛衰递乘,其应如响,安可谓渺茫而忽诸?……若风水无缺,而人文不兴,愚不信也。”[3]

“塔毁而科目日衰”“塔存而文运兴,塔毁而文运歇”等都在强调水口无关锁导致文运走泄,塔倒文运不昌,因此以“兴文运”为由提议复建。获批之后,于1624年就地取材,以花岗岩石重建起七层八角的石塔。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从官员、学者至民众都希望当地百姓能多通过科举的选拔进入仕途,十分相信文运的兴衰与当地风水有直接关系,也反映了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

2.3 地理位置和类型

古代多在水口处建造文峰塔以“聚财源、利文运”,这些作为关锁的建筑便成为当地的象征和标志[4]。高见南的《相宅经纂》提到:“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方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5]按《相宅经纂》所说,建造文峰塔的目的有三:一是祈求文运;二是建在水口处,起闭锁水口的作用;三是可以成为地标之用。文峰塔的形状多样,明清时期多以八角形为主,按“阳卦奇,阴卦偶”的说法,文峰塔的层数应为基数。

1624年复建后的罗星塔为七层八角的石塔,地处福州的东南方,马尾的罗星山上。此处位于闽江下游,三江汇合处,由此可以直达入海口,地势险要,是闽江和福州的咽喉要道,也是许多兵家的必争之地。从罗星塔坐落的地理位置来看,符合风水学说上的“吉地”,而形状和层数也都与文峰塔相符。

2.4 与佛塔的关系

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物相结合,才有了建塔的说法。最初的塔是用来供奉“舍利”而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价值取向的改变,塔的功能也不仅限于供奉“舍利”,逐渐转向为祈求运势的风水塔、引渡指路的航标塔等。“塔在巽峰则文运胜”的说法被当时社会所接受,文峰塔便由此出现。

文峰塔是塔功能的一种体现。从建筑形状来看,和其他类型的塔区别不大,并无独特性。因此,文峰塔大都借鉴了佛塔的形式,甚至直接用佛塔代替文峰塔。例如,安阳的天宁寺塔原为佛塔,后改为了文峰塔[6]。因此,重建后的罗星塔石塔,虽在每层塔身周围都设有佛龛,但并不影响它具有文峰塔的属性。

3 结语

从罗星塔复建的时代背景、复建理由、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类型、与佛塔的关系这四点可以看出,罗星塔身上所具有的文峰塔属性还是十分明显的。

随着塔建筑的普及化,塔的功能也越来越向民众的生活靠拢。它承载了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传承,由此衍生出祈福、风水、指路、观赏等功能。对于古塔这种不可移动文物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建筑学和艺术学,更应该看重每个时代独有的社会背景,挖掘古塔身上的历史内涵。罗星塔是福建省乃至全国都较为少见的具有佛塔、航标塔、文峰塔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古塔,我们应该对它的历史和旅游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让更多的人认识罗星塔、了解罗星塔。

参考文献

[1][3]曾江.福建古塔[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美术出版社,2015.

[2]白占微.福建古塔文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4]戴志坚,陈琦.福建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高见南.相宅经巽[M].台湾:育林出版社,1999.

[6]崔松林.浅议风水建筑文峰塔[J].才智,2014(1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