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张又良墓志》考释

2018-12-04孙德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5期
关键词:墓志

孙德昌

摘 要:黄骅市博物馆馆藏一合清代张又良墓志。张又良是段庄(今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段庄村)人,是黄骅市目前发现的已知的品级最高的官员。他任职石泉和崇庆,颇有建树,虽史书记载很少,但其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清初石泉(今陕西省石泉县)、崇庆(今四川省崇州市)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补相关史志记载之不足,史料价值颇高。

关键词:墓志;张又良;考释

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馆内藏有清代墓志一合,青石板材打造。该墓志呈长方形,底与盖尺寸相同,长61厘米,宽54厘米,厚11厘米,四周为荷花和卷叶纹花边,盖篆“皇清诰授□直大夫张公墓志铭”,墓志正文为正楷书,每字约1.5厘米,阴文不深且有些地方已被磨损。全文用白粉涂字后,擦净可看出共约512个字,其中24个字看不清楚。现录文释读如下。

1 墓志录文

谨按状公讳又良字相如号杰庵原籍沧州自祖古河公迁于盐邑东北乡之段儿庄世有令德公父合征公举大夫子六公其四也生而颖异貌壮雄伟试之骑射穿札中虱初入武庠两次入围皆以污卷见遗乃忿志功名入赀为郎于壬申年授蜀石泉地固边际人半苗彝公猛以济宽治声大显此地自逆藩之后民多流离赋不过四十金丁不满五百公水孽自迭与民休息口流移垦草莱五六年内倍赋增丁疮疫顿起三蜀江油一以治石者治之未尝以摄篆歧视也嗣迁崇庆州牧虽人民翕聚然数经兵燹率□秦楚侨居地有遗利人不知书公劝之树桑蚕织以兴开沟洫引江水溉田地饶稻梁山僻邻邑皆仰焉捐俸葺学延师授书士子冀崭□□□□□礼教养之效由斯渐盛丙戌计典大司马博公、大中永能公广访群吏以公治绩报最例□陛见将州事交代署□命驾在即忽背上坟起作楚历治不痊疮形改色饮食渐废随卒于蜀一生抱负惟少见于石泉崇庆耳倘假以寿业事□□□不知更为 何如也公生于顺治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寅时卒于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戌时享年四十六岁公元配诰封宜人刘氏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五日酉时□□□五十五年闰三月初一日戌时享年五十六岁其子姓姻娅详载行述姑不□于□三月二十五日合葬于墓敬为之铭曰厥公灿□□□□□赫兮逝彼穹苍夫人贞静兮十年而随行同穴而窆兮熏蒿□□同气而逰兮地天之无焉

2 张又良生平事迹

墓志主人张又良为清初人,据墓志记载他原籍沧州,自祖辈迁移盐山东北乡的段庄(今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段庄村)。张又良自小聪明出众,体貌勇壮魁梧,骑马射箭非常准确,几乎能射中虱子。最初考武秀才,去北京赶考两次都因卷面污秽没有考取,因此立志习武,在武行的范围内当了小武官。康熙三十一年(1692)被封为石泉县(今陕西省石泉县)县令,石泉地方偏僻,经常为外族侵扰,那里的群众一半苗族一半彝族。张又良以暴力和宽大结合,曾几次平兵患。因长年战乱,人民到处流亡,经济萧条,张又良与人民共甘苦,召回流民,开垦荒地,不到五六年时间,税收加倍,兵丁增加。后来张又良又到崇庆(今四川省崇州市)做州牧,那里多次发生兵乱,他领兵到此平定叛乱。崇庆土地肥沃,但当地人们不怎么读书识字,没有知识。张又良劝他们种桑养蚕发展丝织业,兴修水利,开渠灌田,还募捐办学,培养了很多人才,因此崇庆地区逐渐兴盛起来。康熙四十五年(1706),皇帝考核检查典型的好官,大司马博公、大中永能公两位官员根据群众的反映把崇庆州州牧张又良治理地方的成绩上报,皇帝当即下令召见,但不幸张又良后背突然生疮,治疗多次不见好转,在四川病故,享年四十六岁。据墓志记载张又良生于顺治末年(约1661),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7)。其原配夫人刘氏被封为诰命夫人宜人(即二、三品夫人),刘氏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卒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因有三个字看不清楚,死亡年代为推算),享年五十六岁,死后与张又良合葬。张又良最后被追认为“□直大夫”。

墓志记载了张又良的事业成就和伟大理想,还表达出他的成就在石泉县和崇庆州是很少见的,若能给他更多的寿命,他的创业成就不知道要发展到何种程度。

3 墓志价值

该墓志的出土,对于研究地方人物以及清初我国陕西、四川少數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虽然该墓已在早年被盗窃,很多随葬品多不存在。但由于墓志记载年代确凿,且出土完整,为我们研究确定清初墓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至今黄骅市出土的墓志中还未曾发现比张又良官职更大的官员,“皇清诰授□直大夫张公墓志铭”的出土是一份证实黄骅市曾出现过二、三品官员的珍贵史料。墓志的发现填补了黄骅市清代无高官的空白。

据墓志记载,张又良“两次入围皆以污卷见遗”,由此可见在清代科举考试卷面的整洁尤为重要,同时也反映出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它的弊端和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墓志中两次提及到任之地“逆藩”,墓志主人“公猛以济宽治”以暴力和宽大结合,这和康熙帝对待反叛三藩实行的政策如出一辙,历史上三藩叛乱时陕西西安也起兵响应,所以墓志可以证明那段历史。

墓志主先后在“蜀石泉”、崇庆任职,查找资料,可知这些地方的地理沿革。“蜀石泉”在今陕西省石泉县,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最早建县是东晋元帝时(317—321年)始建长乐县,北魏延昌三年(514)改名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定名石泉至今。

崇庆在今四川省崇州市,古称蜀州;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升为崇庆府;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改为崇庆州;民国二年(1913)废州改为崇庆县;1994年撤县设崇州市。

古代以九州岛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西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部为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成帝绥和元年改刺史为州牧,明代的地方行政有省府县三级,到清朝时地方行政有省道府县四级。墓志主生活在清初,又出任边远地区“崇庆州牧”,相当于府级,可以看出清初是沿用明制的。

墓志中说到墓主人到任“崇庆州牧”后,“劝之树桑蚕织以兴开沟洫引江水溉田地饶稻梁山僻邻邑皆仰焉捐俸葺学延师授书士子”,说明这时少数民族地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文化上都已经汉化了,墓主人的作为促进了那里的发展,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福谦,江毓秀.盐山县志:清同治七年:卷十[M].

[2]舒钧.石泉县志:清道光二十九年:卷二[M].

[3]沈恩培,胡麟.崇庆州志:清光绪三年:卷六[M].

猜你喜欢

墓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显?墓志》(民国拓本)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图说书法[八十五]
图说书法(七十九)
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文房用具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内丘出土隋代墓志
洛阳新出土《姚异墓志》考释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