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8-12-04王福兵张夏琦彭庆辉李红玲马大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凸角成形术球囊

王福兵, 张夏琦, 彭庆辉, 李红玲, 李 健, 马大年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 骨科, 江苏 淮安, 211700)

骨质疏松性患者骨折风险明显增大,其中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最为多见[1-3]。目前,治疗措施可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需长期卧床,疗程较长,且增高了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5]。椎体成形术为姑息性手术,适宜老年患者,多数患者多选择椎体成形术(PVP)或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本研究比较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① 腰椎X线片示椎体楔形变(椎体前缘高度丢失≥10%)、含气、真空征或假关节形成; ② MRI示单椎体病变,病变椎体呈水肿高信号; ③ 症状以腰痛为主,体征与影像学结果相一致; ④ 骨密度检查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剔除伤椎后椎体骨密度平均值T≤-2.5, 使用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 ⑤ 年龄≥65周岁(WTO对老年患者年龄的定义)。排除标准: ① 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② 有神经压迫症状; ③ 既往有脊柱手术史; ④ 随访数据不完整或随访<6个月。

筛选出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96例,按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28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8例,女225例,年龄65~92岁,平均(78.00±11.20)岁。

1.2 手术方法

本研究所有手术器械均使用康辉椎体成形器械、椎体成形扩张球囊系统。PVP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取俯卧位,腹部保持悬空,利用X线确定发生骨折的部位并做好标记,找到椎弓根,在其外上方与矢状面约15°的地方行穿刺,右侧2点钟方向,左侧约10点钟方向通过椎弓根,直至椎体前1/3, 借助X线监控去除针芯,向受损伤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直至越过椎体皮质。骨水泥硬化后方可拔出针头。

PKP组患者也行局部麻醉,取俯卧位,腹部保持悬空,骨穿刺方法同上,之后在椎体前壁2~3 cm处建立工作通道,植入球囊至椎体中1/3处,检查无误后缓慢向内注射显影剂。椎体高度恢复即可停止,加压撤离显影装置,借助X线监控去除针芯,之后操作同对照组。 2组患者术后6 h内保持卧床,次日可以带腰围下床活动, 3 d后观察无其他异常即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 术后1、3、6个月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分。术后1、3、6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后凸角和受损椎体高度。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1 d的椎体高度-术后随访的椎体高度)/术后1 d的椎体高度×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共28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案分为PVP组192例与PKP组91组,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PVP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长于、高于PKP组(P<0.05), 而2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PKP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手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3、6个月的疼痛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 且PKP组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PKP组(P<0.05), 见表3。

2.4 2组患者的后凸角和损伤椎体高度变化比较

2组患者术前后凸角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 2组后凸角显著减小(P<0.05), 且PVP组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的后凸角均显著低于PKP组(P<0.05)。见表4。2组患者术前椎体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椎体高度均显著增大(P<0.05), 且PVP组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受损椎体高度显著小于PKP组(P<0.05); 术后6个月, PVP组椎体高度丢失率显著低于PKP组(P<0.05)。见表5。

表3 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 分

与术前比较, **P<0.01; 与PKP组比较, #P<0.05。

表4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后凸角变化比较 °

与术前比较, *P<0.05; 与PKP组比较, #P<0.05。

表5 2组患者的损伤椎体高度变化比较

与术前比较, *P<0.05; 与PKP组比较, #P<0.05。

2.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PVP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8例, 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0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 PVP组发生邻椎骨折16例,而PKP组发生邻椎骨折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2013年美国一项7 26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回顾性研究分析[6]表明,接受PKP或PVP治疗的OVCF患者生存时间长于非手术治疗者。研究[7-8]显示,卧床制动会降低患者骨量,并导致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等风险增高。目前研究[9]认为PVP及PKP可有效治疗OVCF, 特别是在前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中2种手术方式在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但PVP组患者手术费用明显低于PKP组。

骨水泥渗漏是椎体成形术的严重并发症。Yeom等[10]根据骨水泥渗漏的部位将其分为椎基底静脉渗漏、骨皮质缺损渗漏、节段静脉渗漏。PVP术的骨水泥渗漏多发生在椎管及硬膜外区域,而PKP术则多发生在椎间隙及椎体周围[11]。PVP要求在较高压力下注射低黏度的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率较高,文献[12]报道可达30%~67%, 可导致神经压迫、肺栓塞等不良后果。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通过准确放置球囊[13]、增加骨水泥黏度[14]、间隔分次注射[15]、“蛋壳”法[16]等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PKP手术是在完成经皮穿刺后,利用球囊扩张,复位椎体高度,同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为骨水泥注入提供空间。由于OVCF椎体骨皮质存在骨折线,球囊的使用增大了OVCF椎体中的骨折裂缝,增加了椎间隙及椎体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相对于PVP而言, PKP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角度并减少骨水泥渗漏[17-18], 针对经典的PKP手术双侧穿刺较复杂、X先辐射较多、医疗费用高等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改良技术。研究[19]报道应用单侧PKP手术也能够修复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与双侧PKP相比也减少了操作时间和骨水泥渗漏。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还是手术干预的结果,现阶段多认为与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骨折形态、骨水泥注入量、原发椎体骨折数目、椎体高度恢复等因素有关[20]。聂义珍等[21]研究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体质量较大会加重椎体的承重,导致再骨折的风险增大。田伟等[22]认为应尽量使骨水泥分布均匀,且同时接触上、下终板,以避免手术椎体发生再骨折。本研究中2组患者共25例患者出现邻椎骨折,其中有18例在术后1月内自行停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林华[23]认为全面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重视围手术期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但能够降低减少骨质疏松患者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同时降低再骨折的风险。

传统保守治疗OVCF往往不能改善椎体后凸畸形[24]。本研究中, 2组患者术后后凸角及伤椎高度均有所恢复。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均有所丢失,考虑与患者骨质疏松相关,但由于PKP术前形球囊撑开椎体前柱,故椎体高度恢复更加满意; 但术后6个月PKP组椎体高度丢失率高于PVP组,究其原因可能与PKP术后椎体内形成清晰,骨水泥更容易形成团块,而弥散不足有关。

猜你喜欢

凸角成形术球囊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青年下腰痛患者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凸角型滚刀的加工过程模拟研究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脊柱测量尺和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信度和效度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