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12-03程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

程铭

摘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应该不单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可根据各学科特点探索多元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动者和参与者。体验式教学就是“积极学习技巧”的一种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体验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当代中国外交课程的教学中,模拟外交谈判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具体应用,通过外交情境设置,让学生扮演国家的高层外交官员来体验外交谈判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和关注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良好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8-0051-04

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现状

1.学科分类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性软科学三大领域,有时也被称为哲学社会科学、文科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目前还是一个界定模糊、莫衷一是的基本概念,这涉及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学科划分标准与知识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而言,我国现有的学科分类依据主要为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教育部印发的目录主要指导高校本科专业的设计。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按学科门类划分,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在这12大学科门类里除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外,我们通常将其他学科统称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科学被认为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伦理、宗教、艺术等学科;社会科学则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上可以看出,之所以无法将二者截然分开,就在于“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反过来说,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也都是社会性的。只有当人们能够在人的身上分辨出哪些是属于他生活的特定社会的东西,哪些是构成普遍人性的东西时,这种区分才有意义。”

从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來看,自然科学主要基于实证的理性方法,通过实验手段来观察和分析研究对象;人文社会科学则与之不同,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等特征,更多的使用主观能动、直觉、判断、想象、内省等非理性方法,主要用语言文字来说明认知对象,而这些方法的使用与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命体验、价值判断、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认知活动更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这样就很难通过实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简单化和纯粹化。虽然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引入数学、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研究,但人文社会科学现象的多元性常常被认为是难以单纯用量化或建模的方法来完成分析和描述研究的,这种认知也严重影响了对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2.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因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也居于主导地位。有学者认为,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各异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戴克将教学方法分为读书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讲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实物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设计教学法、表演教学法、自动教学法等9种。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学方法分为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四种。我国学者认为,目前高校的教学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在这些教学法中,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科特点的限制,多以讲授、讨论、问答、读书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体,这些方法在解释说明人文社会现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些方法的应用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正如谢安邦指出的那样:“大学教学方法既具有一般教学方法的共性,又具有体现大学教学特点的个性。”更应该与学科专业的特点相统一,不应一概而论,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统归于某些方法之下,而应将教学方法与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实践方法相结合,依据学科专业属性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

3.教学方法选用依据

为确保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应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在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指出,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即综合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行区别教学,从而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整教学过程,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教学效果。

如何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认知领域目标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主要类别;情感领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五个主要类别;动作领域目标包括反射动作、基础性基本动作、知觉能力、生理能力、技能动作、有意活动六个主要类别,这三大领域共同构成其教育目标体系。依据教育目标的分类,布鲁姆主张不同领域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方法也是大相径庭的,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有助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恰当安排教学手段,为课程编制提供指导。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这一概念是依据学科划分的需要进行的分类,各学科的差异特点明显,教学方法也不应囿于传统教学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应根据各学科特点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具有深厚理论特征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体,学生理解理论的深度有限,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如果从学科特点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该专业以国家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辩证思维为主旨。从这一特点出发,该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由人的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探索让学生从自身的行为实践中来感悟政策制定与政治运作的过程;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该专业在认知领域注重对基本理论与政策的分析讲解,在情感领域注重对人文关怀、政治正义、权利意识等价值的树立,在动作领域注重对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的应用及对有意活动的体验。因此,在不同的领域可以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努力引进学习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如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以解决问题展开学习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等等。近年来,翻转课堂、慕课、体验教学法等也成为新一轮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热点。这些方法都需要我们实际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认真反馈思考,寻找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依据教学经验,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多元应用方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多元化的体验模式设计,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获得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體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的思想可以追溯久远,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美国教育教家杜威(1859—1952)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主张教育的关键是让学习者去“经验”,即从活动中学习。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2061计划”集结了各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精确定义了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计划的研究成果《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于1989年出版,它倡导的体验学习、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了美国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新思维。

体验式教学涉及到体验、经验、实践、环境等一系列概念,从语义学的角度讲,体验(experience)一词有经验、感受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一词的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从实践的角度讲,体验是一种动态的亲身经历,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最终为了实现对客观事物、外界环境、知识理论的一种认识。从教育活动的角度讲,“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主体对外在世界的接受与内化过程。”

体验式教学即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或者对过去事件的模拟再现,继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积累经验,理解教学内容,以达到对对象本质或内蕴的感悟验证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国对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介绍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则较少,应用实践则多集中在外语、语文、体育等教学活动中,且以中等教育的实践居多,在大学教育中的实践则更加缺少。而对受制于方法决定质量的大学教育来说,应对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模式的挑战,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轮改革浪潮中,对于受限于一方讲台、一本教材、无须实验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来说,可以尝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任务设计,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文字背后的内涵。

当前,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由情境模拟——模拟联合国、模拟外交谈判、模拟外交发言人、模拟记者访谈;结构化研讨——头脑风暴法、团队列名法、鱼骨刺图法、金鱼缸法、六顶帽子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构成。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学可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践探索。例如针对当代中国外交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模拟外交谈判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尝试,师生问逐步体验到了教学互动的乐趣,证明体验式教学的可取之处。

三、课程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当代中国外交课程中的应用

1.体验外交活动的模拟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主要表现为模拟角色扮演活动,它是“积极学习技巧”的一种方法。模拟角色扮演的活动源自于美国,是一项历史悠久、开展广泛的学生活动。它最早可追溯到国际联盟时期,由一批对国际组织、国际政治充满浓厚兴趣的美国学生发起,举办了跨学校的模拟国际联盟会议。联合国成立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在1951年率先成立了模拟联合国团队,开始参照联合国的议事原则和运作程序,围绕国际热点问题模拟联合国活动,该项活动很快风靡于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并逐渐在全世界开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模拟联合国活动走进中国,1995年外交学院首次举行了模拟联合国会议,此后模联活动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蓬勃发展并广为世人所知。在活动中,青年学生扮演不同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依据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辩论、磋商、游说等方式来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争取国家利益、解决矛盾冲突,最后写作决议草案。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熟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运作方式、掌握基础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准则,并通过了解世界对自己的影响,来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

在外交和国际关系教学领域中,美国学者古茨科及其同事在联合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就在课堂上率先开展了模拟国家间关系的活动,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模拟角色扮演活动在美国的外交学和国际关系学课程中活跃起来。美国学者斯塔奇等人指出:“如果没有机会见识正在进行的国际谈判,很多学生仍然难以真正理解纷繁的国际外交事务。通过参与国际谈判模拟项目,学生可以从内部观察谈判,从而深入地了解谈判的复杂本质。”我国外交学院的熊炜副教授与同事自2007年以来,在外交学院的外交谈判技巧课堂教学及外交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培训中尝试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体验式模拟教学法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外交学与国际关系学的教学中,教育学研究者和国际关系学、外交学教师做了很多尝试,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方法。外交学院的熊炜副教授在其编著的《外交谈判》一书中介绍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方法:

(1)查尔斯·佩特拉内克与阿萨尔的教学设计。佩特拉内克将体验式模拟教学分为“参与一汇总一文献写作”三个阶段,阿萨尔在此基础上,针对外交谈判的角色扮演活动将整个教学过程扩展为六个阶段:第一,角色准备阶段;第二,模拟活动阶段;第三,教师引导阶段;第四,口头报告阶段;第五,书面报告阶段;第六,考试中分析案例阶段。

(2)克莱顿的模拟教学方法设计。克莱顿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两种模拟教学方法。一种是来自哈佛大学的模拟教学方法,通过预先设定好的谈判步骤和方案进行面对面的模拟;另一种是以网络教学为基础的模拟方法,网络模拟出情境,通过邮件进行协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考量将采取的行动和如何应用课堂教授过的策略。

(3)肖(Carolyn M.Shaw)的模拟设计。肖提出了几个模拟谈判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准备过程可以分为选题、选时、设计方案、选背景信息、建立操作步骤五个阶段;第二,讨论设计模拟方法中常常遇到的各种矛盾;第三,主张教师更应该是一个模拟活动的鼓励者,而不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

这些教学设计方法为我们翻转课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它的应用不局限在外交学理论课程的授课使用上,在当代中国外交的授课上同样可以引入该种教学方法。

2.体验模拟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以模拟外交谈判为例

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模拟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将当代中国外交课程中的模拟外交谈判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教学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三学生。

(1)基础设计。

第一,确定模拟活动教学时间。由于教学进程、学生人数、授课场地等因素的不同,模拟教学的时间经常是变动的,通常情况下在学期授课的中后期,学生已经学完外交的基础知识、外交谈判的方法技巧和新中国外交谈判的主要事件的基础上,调整教学时问,集中四个学时时问安排进行2--3场的模拟外交谈判活动较为适宜,要留出至少一个学时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点评的时间。

第二,明确模拟活动的教学目标。当代中国外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重的,在角色模拟教学活动环节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应用前期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通过扮演中国与他国的外交代表在谈判中表达不同的立场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沟通、交流、辩论、判断、察言观色等实践中,学生一方面可以深切体验出新中国外交谈判的艰辛历程,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个性风格,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选择模拟情境。模拟情境通常分为真实情境或虚拟情境两种情况,选择哪种情境可以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征集情境选题,依据学生偏好和人数也可两种情境同时设计,分不同组别进行。对于虚拟情境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国名、设计国旗。依笔者经验,选取当前的重要外交情境或以当前的一个或多个外交情境为蓝本进行虚拟设计,学生能够容易查阅资料,也容易形成兴趣点。

第四,准备背景知识。选好谈判情境和主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搜集背景资料,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书籍、期刊、工具书、互联网资源等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确定谈判立场,还要引导学生更换角色思维,做到知己知彼,制定灵活的谈判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

第五,确定谈判代表团名单。依据主权平等原则,每个小组最终要确定出席谈判的代表团名单,选出团长,确定每位谈判成员的身份,并要互相通知对方的代表团,以便双方能派出身份地位对等的谈判成员。

(2)角色模拟实践。角色模拟活动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控制好活动的进程,在模拟活动出现重要时刻或谈判僵持不下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地暂停模拟活动,提醒学生谈判的意义在于达成协议,在坚持政治底线、能实现某项预测的谈判目标的前提下,谈判时也可以适当做出妥协退让,以推动谈判可以进行下去。因此,可让学生小组内合议,也可让谈判双方自由交流一下。

(3)活动总结。在角色模拟教学的最后阶段,总结活动也是反馈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环节。总结包括口头总结和书面总结两种,口头总结又分为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两个部分,教师总结包括对本次模拟活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需要总结的经验和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总结部分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评价、回顾谈判方案的制定、谈判策略技巧的选择、实际的表现等,通过反馈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获得启示,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模拟看作质疑理论的方法,而不只是求证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书面总结主要为外交文书的写作。在谈判活动结束后,谈判双方要共同商讨拟定谈判协议或公报,这个环节可以给学生更长的考虑时问,目的是要从书面表达上锻炼学生外交用语的使用、语言逻辑的严密性等能力,也是对此次谈判活动的一种回顾和总结。

此外,在当代中国外交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尝试模拟联合国的多边谈判活动、国家对外政策演讲、答记者问、通过网络邮件进行外交交涉、模拟外交礼仪接待等活动,这些模拟活动可以以中国的实际背景环境设定模拟情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的外交进程和作为。

3.体验式教学在当代中国外交教学中的启示

通过体验式模拟教学的尝试,我们发现体验式教学在当代中国外交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通过情境模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量资料查找筛选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在谈判方案的选择和拟定,国家利益的权衡,谈判角色的定位等实践中,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得到了提升;所有的模拟活动都紧跟时政热点,这也让学生对中国的外交活动有了更多关注的兴趣。(2)在具体模拟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充分准确地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为本国的国家利益和目标进行辩论、游说和磋商,在谈判互动中观察总结对方的谈判意图,应对谈判对手的挑战,灵活调整谈判策略,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灵活应对、观察分析等能力,学生自身不仅可以得到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3)模拟活动多以中国与他国的交往为情境设定,这有助于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容易理解中国外交发展的艰辛历程,取得现有外交成果的不易,更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学习中国外交的热情。(4)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负责任的意识,还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取得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虽然体验式教学在当代中国外交的教学中有许多有益之处,但也存在某些局限,例如从教学时间上来看,对外交情境的模拟需要大量的课外和课上时间,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和课时的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角色的模拟体验;从教学任务完成的角度看,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广博的知识,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善于从历史事件和时事热点中搜集适合学生讨论的素材以便设计情境。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控制和管理教学进程的能力,能事先做好准备,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即使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与教师进行模拟外交交涉,这也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可以尝试以教学团队的形式来分解教学任务,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当然这也涉及到师资力量的问题,对非专业的院校来讲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适用方法。可以肯定的是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是值得我们继续尝试研究的,它应该是理解外交的本质和中国外交发展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值得在理论性和史实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进行更多的应用和探索。

(責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