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围绕法学学科建设提高法律图书馆竞争力

2018-12-03杨淑玲王茜

消费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竞争力

杨淑玲 王茜

摘要:当前,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的是学科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建设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的创新等手段,对法学学科教学、科研进行支撑来提高法律图书馆的竞争力,将成为未来高校法学学科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法学学科 馆藏建设 学科服务 竞争力

当前,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的是学科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建设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的创新等手段,对法学学科教学、科研进行支撑来提高法律图书馆的竞争力,将成为未来高校法学学科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制定了三步走的规划。即: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同时《总体方案》还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原则之一,即: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总体方案》也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建设任务。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科研力量,在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工作迅猛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的重点。经过长期积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术力量雄厚,学科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汇集了一大批法学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良好有序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层次齐全、体系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国家各项法制建设,法学院教师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法学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推出了一大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

我国“双一流”建设已经启动实施,《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就法学学科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的重大贡献、优质的学生来源、较高的国际化程度、良好的社會声望以及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是否能够引领法学学科体系的创新发展应成为世界一流法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中国的法学教育在经历了60多年改革发展,发生了令人惊叹的进步。法学教育从无到有,办学规模空前发展;已经形成以法学学士、硕士、博士为教育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据统计,1978年全国仅有一院5系,当年共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223人。30年后的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中设立法律专业的已经达到607个,在校生有近40万人。截至目前,我们国家有A640个法学院,法学本科在校生318万人,法学硕士3.1万人,法律硕士3.9万人,博士近7千人。专业方向从单一到全面,形成了完整的法学学科专业体系。据统计,1993年法学本科专业有5个。从1999年起全国各高校本科专业开设的法律核心课程已达14门(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2001年又增加了人权法和环境法高校本科专业开设的法律核心课程已达16门。截至目前,除各法学院开设的法学本科专业外,有近200所法学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38所高校设有一级法学学科博士点。

二、法律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一)馆藏文献建设是提高法学学科竞争力的根本

一流学科的图书馆对一流学科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已经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共识。

国家有关部门设立法学院的最低标准和考核法学院的基本标准是:法学院设立的最低标准有三个方面,法学师资、法学图书资料、法学教学形式。其中条件之一,即法学院校必须有法学图书馆。可见,法学图书资料是法学院学习的重要条件,文献资源建设在所有学术性机构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其存储、传递和利用决定了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与成功。

1.经费保障

文献采购经费是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的重要保证。图书馆经费是图书馆的存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19世纪起就有许多国家对图书馆经费的来源作出规定,如英国议会1850年通过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图书馆经费从税收中提取。197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批准的《美国学院图书馆工作准则》规定“不包括基建和维修费用,图书馆预算不能低于学院教育与综合费用总和的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图书馆服务标准:国际调查报告》也提到美、英、加和墨等国有大学对图书馆拨款为5-10%幅度。我国教育部198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27条规定“高等学校应重视藏书建设投资。书刊资料购置费在全校教育事业中应占有适当比例,一般可参照5%左右的比例,由学校研究决定”。目前,中国法律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主要是来源于学院或学校财政划拨,法律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共同负责法学类纸本中外文图书、港台图书、中外文期刊以及法学电子资源和法律数据库资源建设。

实现文献资源最大限度的供给是资金的支撑,在当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做法,实行文献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的联合采购,充分发挥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的作用。

2.资源配置

文献资源建设,是依据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任务与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情报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体系的全过程。优质的文献资源是法律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硬件,特色资源配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法律图书馆应该以需求带动资源的建设,特色库的建设应以专题为嵌入点。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为例:经过长期积累、发展和建设,特别是扩大为图书馆以后,法学院图书馆已经成为收集、整理、编辑、利用法律专业图书、期刊、法律文献的信息中心。法学院图书馆馆藏书刊文献总量约30万册。形成了以法学专业为主体,兼有政治学、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馆藏体系。纸质文献通过书目筛选、专题书展、读者推荐等方式协调采购。电子文献与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采用读者推荐、开通试用、资源评估、小组讨论、最后由馆务会作出决策。截至2017年底,我校共有中外文数据库350余个,其中法学类数据库20余个,资源类型涵盖期刊、案例、电子书、网站资源,涉及英文、德文、日文、中文等多语种,能够全面保障法学学科的发展,初步建成类型齐全,语种丰富的法学学科电子资源保障体系。鉴于纸质资源增长的有限、纸本文献库藏的压力以及读者使用数字资源的便利性特别是年轻读者容易接受使用数字资源的特点和数字资源经费逐年增加等现实情况,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将成为法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高校法律图书馆应当修正现有的馆藏评价标准,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利用、数字资源的使用成本、数字资源的效益等方面的评价,在建设和维护传统文献馆藏的同时来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法律图书馆之间应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特别是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图书数字化时协作馆之间尽量资源互补,减少重复建设。

(二)学科服务创新是法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法律图书馆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化使法律期刊、法律图书、法律法规及案例等以电子形式存在,使读者能够直接搜寻和获取所需信息,读者可以很方便的检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互联网极大地为读者提供了法律信息支持。法律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馆,面对数字化对图书馆冲击的挑战,法律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迫在眉睫。

学科服务的创新是法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方向。这样的服务创新是来源于法学学科建设的需求。法律图书馆作为为法学学科提供知识的场所和机构,应该完善管理机制,适应时代的要求主动为读者和教学科研服务。

1.法律图书馆的服务应适应读者方式的改变

法律图书馆的服务目前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上。图书馆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信息产品形式等,已难以适应读者和用户深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数据库商、商业网站、搜索引擎运营商利用其领先的技术优势、服务模式、服务方法,开展个性化服务,这些压力要求法律图书馆通过个性化服务,不断开拓和创新自己的服务。将“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服务的各个环节,要求法律图书馆与法学学科对接,为法学学科提供研究型、技术型的深层次服务。

2.数据服务是法律图书馆学科服务向纵深拓展的方向

目前,图书馆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馆藏知识数据、用户数据与工作数据,这些都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数字化的图书馆占有着庞大的电子书资源和数据库资源、纸质图书转换的数字资源,此外还有各类音频、视频资源,这些馆藏知识数据也都可以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发布为任意开放互联的关联数据,即将图书馆数据关联数据化。由此看来,传统的问卷调查数据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的需求。而通过对用户交互的数据包括用户到馆使用图书馆资源时产生的交互信息和用户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系统时产生的交互信息,如:借阅信息、咨询信息、用户信息、用户访问的入口信息、查阅和下载的数据信息、RFID信息等的采集分析才能掌握读者的知识偏好和需求,及时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法律图书馆应利用海量资源优势,注重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强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实现借助协同创新平台,嵌入教学、科研过程来提供知识服务,支撑科研创新,助力“双一流”建設。通过梳理与分析法律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法学学科的发展。在数据管理、信息聚合、重组、分析上为学校发展决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服务。

正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报告《2018年美国图书馆现状》皮尤研究中心报告所描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图书馆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他们可以信任的信息,大多数人认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场所和休息场所。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赋予人们以尖端技术、通往终身学习的道路和对社会问题的反应能力。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及策略研究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日本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