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人才聚集和激励研究

2018-12-03黄雷

消费导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

黄雷

摘要:本文采用理論与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分析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在人才集聚效应下人才激励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并为快速集聚创新人才,充分认识创新人才,激发并保持创新活力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才 人才集聚 人才激励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主要是由于知识源于人,尤其是人才。正是这些优秀的人才,才使得知识一直在传承和扩散,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种宝贵且稀缺的资源更是得到了各国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为此,各国、各地区纷纷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规划,出台吸引力较强的人才政策,采取各项激励措施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动。因此,如何营造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技术创新人才,如何健全和完善创新人才的聚集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且制定人才后期稳定机制,以达到创新推动国家发展的目标成为了各国各地区政府谋求发展而必须考虑的战略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创新人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认为附有创造力的人具有有旺盛求知欲,高度自觉性、善于观察等八个特点。在国内,关于创新人才有很多定义和内涵解释,不同学者对创新人才的界定侧重点有所不同。刘宝存(2010)认为创新人才拥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转化创新成果,而刘志宏(2008)则指出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等,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创造能力,是创新型和科技复合型人才。何健文(2011)提出了构成创新人才胜任力要素的CSKA模型,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刘建华和邱珂(2014)认为以协同创新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创新成果来实现创新,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比传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有优势。刘金兰(2016)指出要发展人力资源强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其中高等教育担任着重大责任。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理论,理念更新落实培养手段等方面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人才集聚的相关研究

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本,并阐述人才集聚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点而不是面。随着人力资源流动的加剧,人才集聚现象日益明显。国外的学者根据集聚的机理划分为集聚的经济结构和因素结构分析。根据集聚的类型划分为横向人才的集聚和纵向人才的集聚。Lucas(1988)认为人力资本具有外在效应,使得人们在人力资本初始存量较高的区域聚集,进而更加容易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出现人才聚集现象,形成规模效应,带动人才之间的创新能力。对于人才集聚的原因,Paul Krugman(1995)认为人才集中可能是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历史因素,二是偶然因素,两者因素相辅相成,进而形成因果效应。Allen Scott(1988)认为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日益对技术的需求使得人才分工逐渐专业化,新的技术,薪酬差别,创新需求等方便促进人才聚集。对于人才集聚的作用,Wang(2004)认为,创新型人才聚集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保证,这种人才聚集能够加强特定区域内的合作,并提高竞争力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创新。

通过研读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探讨,每个国家或地区人才集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世界各国人才集聚形成、演化过程中,政府和市场都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人才集聚的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逐步在国内展开,然而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人才开发、人才培养方面,而对于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形成人才聚集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张玉兰(2005)认为区位导向规律、产业带动规律、洼地效应规律、需求驱动规律、市场导向规律、集聚效应规律这几个主要因素是影响人才集聚的原因。朱杏珍(2007)认为人才流入或流出某一区域,是基于对未来收益增长的预期。人才集聚是市场参与者羊群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孙健、于波强(2010)把产业聚集和城市化的发展纳入到人才聚集的研究体系中,通过构建一个三维动态的模型-SPPD,分析人才聚集、产业聚集和城市化发展的动态均衡问题,结果表明必须要利用好产业集聚和城市化进程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才聚集的动态均衡。张樨樨(2010)以各国和地区人才集聚的不同状况为标准将人才聚集划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单一计划型这三种类型。目前我国的市场还处于发展中,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和健全,因此市场主导型模式很难适用于人才集聚。如果想要培养和集聚更多的优秀创新人才,必须把控和遵循市场的规律,同时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和调控,进而达到多重方式集聚人才的目标。所以,我国的人才集聚模式是市场主导兼政府扶持型。

(三)人才激励的相关研究

早期激励理论研究较多着眼于宏观方面,并与心理学、社会学相结合。根据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把激励理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着重研究激发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各种因素的内容型激励理论。其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基本需求和如何满足其需求,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等。第二类是着重研究人们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的过程型激励理论,比起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更加重视激励的过程。第三类是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并最终使其达到目标的行为改造理论。其包括亚当斯的挫败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等。

在国内,许多学者也对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激励机制的定义和作用,但目前对激励机制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刘志远(2006)认为,激励机制是指在企业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关于激励措施和方式的研究,孙寅生(2017)提出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是驱动的创新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才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激活且人才的开发要以需求为导向,打破固定模式的限制,要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活力。沈荣华(2014)提出我国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走向为解放人才,人才资源开发质量优先,人才以用为本,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推进人国际化和造就创新创业人才这几个方面。

根据对以上国外和国内的文献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的关于人才激励的研究要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晚,成熟慢。国外的研究更具有前沿性,他们从行为科学、企业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各种方面对人才激励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并解释了要激励人才的原因和如何有效直接的对人才进行激励。我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外国的研究为基础,忽略了国外的人才激励模式是否符合我国国情需要和市场环境,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激励研究。因此科学地从机制角度出发,构建能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影响创新人才聚集和激励的因素

(一)创新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

城市的发展转型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持,城市想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离不开人才聚集,人才聚集有利于改善和优化城市发展模式。而创新型人才聚集是人才发展的需要,只有形成一定的人才聚集规模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创新氛围,完善创新政策的制定。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当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经验、技能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他们将形成团队模式,并且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因此,人才聚集不仅是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也是创新型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在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创新型人才团队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分工专业化的今天,对人才也有了更专业化和更细致的要求。一项任务不仅只靠单一个人完成,需要整个团隊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联系。以团队形式的人才聚集,更能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在一个具有浓郁的创业氛围的群体中,创新型人才能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和安全需求这类较低层次的需求时,也会关注自己的精神需要,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根据以上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人才集聚的主要动因有两大方面,概括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其中宏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微观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工作条件、成长机会。

(二)创新人才集聚后的人才激励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

创新人才主要就职于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单位,根据自己所掌握和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创新,他们不仅关注创新,更保持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结合的创新精神,在实现自我基础需要的同时要不断追求精神需要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创新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要需要常人难以做到的坚持和拼搏。尽管创新人才并不是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成为佼佼者,可能更多的是从事一些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或者是后备科研人员。但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追求过程中发散思维创造新的东西。

本课题在充分分析创新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科研创新活动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创新一般都具有下列相似的特质与需求偏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创新行为具有很强的工作自主性需求,二是创新人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注重培养自己的个人能力,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坚定的科学价值观,三是领导者要展现人格魅力,四十创新人才一方面热衷于创新,并希望实践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渴望成就和价值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创新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政府部门在创新人才方面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制度,快速集聚相关的创新人才;通过对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助于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创新人才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及相关能力,减少由于能力与岗位不对口所带来的麻烦;通过对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创新人才保持创新的激情与活力。根据理论分析结果,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为快速集聚创新人才,充分认识创新人才,激发并保持创新活力提出以下的相应的政策性建议。首先增强人才聚集,实现经济效应,实现并完善市场配置人才机制,找准政府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定位;然后建立科学有效选人用人机制,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识别并把握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完善后续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最后,构筑和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和更加高效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
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效益源泉
立足“五个重视”推进导师制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
论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的可能性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