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鲤鱼稀缺如大熊猫?

2018-12-03少侠小黄鸡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8年9期
关键词:种群鲤鱼鱼类

少侠小黄鸡

鲤鱼总被赋予各种各样美好的寓意:年夜饭餐桌上总有那么一条,寓意“年年有余”;胖娃娃怀抱着胖鲤鱼的图案适合新婚夫妇,寓意着“早生贵子,多子多福”;遇到面临升学考试的朋友,总会祝愿他们“鲤鱼跃龙门”;而每到期末考试季,就到“转发这条锦鲤”的时候了……

最最狭义上的“鲤鱼”,指鲤形目鲤科鲤属下的鲤,有时也可指鲤属其他成员。而广义上的鲤鱼则可泛指整个鲤科,比如入侵北美的所谓“亚洲鲤鱼”,其实是几种鲤科鱼类的统称。在正式介绍鲤鱼之前,需要先来梳理一下其所在的庞大家族。

庞大的家族

鲤鱼所在的鲤形目,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其下成员共有约280属2700余种,且不断有新种被发现。而鲤科是鲤形目中最大的一科。有约210属2100余种。中国是世界上鲤形目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鲤形目成员200余属800多种,几乎包括了鲤形目所有具有代表性的类群。鲤科也是中国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有约140属超过600种分布。

鲤科鱼类是纯淡水鱼类。绝大部分栖息于内陆水体中,只有少数种类可以适应盐碱内陆湖泊的生活,个别种类可以暂时或偶然进入河口的咸淡水之中。它们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类淡水鱼类。在欧亚大陆除北极圈内的寒漠地带外,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在非洲,除了撒哈拉大沙漠之外,也都有鲤科鱼类分布;在北美也有鲤鱼的天然活动。随着人类的活动,原本没有鲤鱼分布的南美洲和澳洲,现在也“充斥”着各种鲤鱼。

除了分布广泛之外,鲤科鱼类的多样性同样地令人赞叹:从体型上来说,鲤科鱼类中最大的犬梭鱼巴体长可达2.25米,体重达到了恐怖的123千克,第二大的巨暹罗鲤同样也是体重可达120千克的大块头,而鲤科鱼类中最小的透体小鱼鲔长仅有12毫米。

从形态结构上来说,一些鱼类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下唇长出了吸盘,比如墨头鱼和盘绚;一些鱼类为了更好地摄食,长出了如挖掘机般的吻皮,比如卷口鱼;再有一些鱼类常年在洞穴中生活,眼睛和鳞片消失了。比如某些金线鲴。

对于人类而言,一些色彩艳丽的小型鲤形目鱼类,比如唐鱼等,会被用来作为观赏鱼,而诸如四大家鱼。及鲤鱼、鲫鱼、鳊鱼、鲂鱼这样的体型不算太大,但生长快、肉质鲜美的鱼类则被用来作为食用鱼。

真鲤鱼长啥样

鲤鱼(狭义定义下的)体长,侧扁,腹部平直,头较小,吻尖,近錐形,体背呈灰黑色或黄褐色,体侧带金黄,腹部银白或浅灰色,尾鳍下叶往往呈红色(即所谓的“金鳞赤尾”),体侧鳞片基部有新月形黑斑,交织形成网状纹路。

鲤鱼生得一张阔嘴,能吃且不挑食,上到小鱼螺蛳下至水草藻类,杂食的习性帮助它们得以适应各类水体。为了方便在水底泥沙里翻找食物,鲤鱼演化出了一套高效的食物探测系统:其一是亚下位的马蹄形的口,即鲤鱼的嘴是开口向下的;其二是发达的嘴唇和两对用于探测周围环境的胡须——包括一对较短的吻须和一对较长的口角须。

鲤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流缓慢、水草丰茂的水体广泛分布,它们的分布区域横贯整个欧亚大陆。因适应力强、耐低氧、生长快、易繁殖,鲤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养殖。养殖过程中的逃逸和人为的放生,让鲤鱼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的淡水水域。

中国作为鲤属鱼类的主要产地,除了鲤之外,还分布着其余15种鲤属的成员,其中11种分布于云南。有些种类分布于同一个湖泊,比如洱海就分布着5种不同的鲤,杞麓湖则分布着4种,这和湖泊成因、环境气候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仅分布于云南异龙湖的异龙中鲤因为异龙湖彻底干旱已经绝迹,一起绝迹的还有同样分布在异龙湖中的大鳞白鱼。

源远流长的养殖

中国古代有关鲤科鱼类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见于《诗经》,诗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其钓维何,维鲂及鲔”。据考,其中“鲤”即鲤鱼,“鲂”是鳊鲂鱼类,“鲔”是鲢。之后的《尔雅》《山海经》《说文解字》等许多古籍、地方志里。都记述过若干种类的鲤科鱼类。众多古籍中。又以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得最为详尽,鲤、鲇、鳙、鲩(草鱼)、青鱼等许多鲤科鱼类的性状都在书中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描述。

作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丰富的鲤科鱼类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鱼类资源,在过去的天然淡水捕捞业中。鲤科鱼类的产量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除了现钓现捞,人们还开始了人为畜养和驯化鲤科鱼类的工作。

人们普遍认为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家鱼。中国最早的人为淡水畜养据信始于殷商末期至西周初期,对象当然是鲤鱼。这是由它们的诸多特性决定的,例如生长快、易获得、静水可繁殖等等。养殖方式是将从河中捞取的小鱼苗放入池中养大。以供随时食用。从战国到秦汉,家养鲤鱼得到很大发展。唐朝以后,饲养鲤鱼的方法已传到日本、朝鲜以及欧洲地区。

到了近现代,我们更是攻克了人工繁殖的难关,人工饲养的水体也由池塘扩大到了几千上万亩的湖泊和水库,养殖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上升。如今,中国在鲤科鱼类的养殖技术和产量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而在养殖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改进鲤鱼的品种来实现诸如抗冻抗逆、生长快、繁殖率高、肉质好等各种目的,进而培育出了各式各样的鲤鱼品种,比如荷包红鲤(土肥圆)、禾花鲤(色素缺失)、镜鲤(少鳞或无鳞)、建鲤(没啥特别的)等等。

同时,在大量养殖鲤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体色变异的个体,通过人工选择、纯化、杂交、定向培育,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品系,成为著名观赏鱼——没错,它们就是我们“爱转”的锦鲤了。

“亚洲鲤鱼”之灾

1963年,为了防止水体中浮游植物的肆意生长,美国从中国引进了草鱼,并在随后几年引进了鳙鱼、鲢鱼和青鱼。最初,这项行动在净化水体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一次洪水过后,亚洲鲤鱼冲破了池沼的牢笼,以惊人的速度向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诺伊河流域蔓延,随后向北扩张,直逼美加边境的五大湖地区。

这些来自亚洲的鲤科鱼类适应能力超强。而且缺乏天敌,因而出现爆炸性增长。庞大的群体从本土鱼口中大量抢夺食物,使得本土鱼无法生存。

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2014年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耗时25年建堤坝防止五大湖遭到亞洲鲤鱼入侵,然而解决亚洲鲤鱼入侵问题道阻且长。面对数量庞大的亚洲鲤鱼,美国人试过了下毒、电捕、政府补贴动员人们去钓,但效果都不理想。而所谓的靠“吃货”控制数量更是痴人说梦——这些鲤科鱼的肉质、口味和密集的肌间剌,都不适合西方烹饪手段。况且。最近有报道说这些亚洲鲤鱼重金属超标,不适合食用,当地政府不得不进行填埋处理。

可别看它们在异国他乡的河道里泛滥成灾恣意跳跃,在老家中国,这些亚洲鲤鱼的野外种群现状并不乐观。

以鲤鱼为例,其固然有着规模庞大的养殖种群,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其野外种群的评估却是“易危”,和大熊猫同一等级。这或许会让人难以相信,但事实是,大量人工选育养殖的家鲤因为逃逸和人为的放生行为而出现在野外湖泊,并和那里的野生个体进行交配,对野生鲤鱼种群的基因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到野生鲤鱼的种群基因多样性。

面临同样处境的还有白鲢,作为四大家鱼之一,却也“近危”了。造成白鲢“近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水坝的建设。后两个因素,尤其是水坝的滥建。严重阻碍了白鲢野生种群的繁殖成功率。事实上。我们能见到的白鲢大多数都来自人工投放的鱼苗,而这样的投放对原本已不乐观的野生白鲢种群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我们关心大熊猫,关心金丝猴,关心山里的东北虎、金钱豹,但对于淡水鱼种的一个个消失却是置若罔闻:寡鳞缡、细纹似鳃、大鳞鲢……很多鱼你甚至根本没听过它们的名字。而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鲤鱼、白鲢居然也陷入了窘境。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种群鲤鱼鱼类
鱼类运动会
小鲤鱼的问候
鲤鱼跳龙门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率”和“速率”
引发海啸(上)
红鲤鱼的“三十六计”
小鲤鱼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