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数感培养,打好数学基础

2018-11-30欧阳春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估算数感小学数学

欧阳春花

[摘 要]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小学生数感的养成。所谓的数感表现为学生对数量间关系的理解,还有就是学生熟练地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现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有机关联,并能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教学素材,以便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同时亦使整个课堂弥漫着数学的气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感;估算

何谓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简单地讲,数感就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从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在比较理解中形成数感、在合理估算中发展数感、在生活中提升数感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有所裨益。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布鲁纳曾经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并非在于单纯地追求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缜密的思维。同时,小学生所熟悉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而教师要做的便是让其能够逐渐习惯和适应抽象思维,鉴于此,小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体验中获取教学素材,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数感的养成。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来看,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先后接触和学习整数、分数等,这些知识点对习惯了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若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生硬,即教师仅仅是在课上向学生硬性地灌输,即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亦会在此后的运用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将体验教学与数学知识点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本身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如此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感。

二、在比较理解中形成数感

基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加强学生对数字的敏锐度,让学生对数字形成清晰的认识。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分数及小数知识后,在黑板上列出0.3、30%、1/3等数字,要求学生对这些数字按大小排序,为了正确的排序,便需要先对这些数字加以处理,处理过程中学生对这些数字的理解加深了。笔者在学生排序之后,又向学生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使学生认识影响这些数字大小的原因。

三、在合理估算中发展数感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自己的估算“标准”。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合理估算中发展数感。如我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题:“一本故事书9元,全班44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要求学生估算。如“10×40=400”“10×44=440”“9×40=360”。学生采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四、在生活中提升数感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素材可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辅助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应用,在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让学生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如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上下学的问题为例设置问题:小花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公里,步行4km/h,自行车10km/h,假若学校要求8点到校,则小花步行或骑自行车要几点出发?通过生活情境设定,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数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生活与数学的关联十分密切,教师应在生活中挖掘可以提升学生数感的案例。

五、结语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长久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在感知、探索和发现中发展自己的数感。只有这样,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標,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数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一个稳固的基础。(责任编辑:吕研)

参考文献:

[1]沙海华.课堂内外学数感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3(12):96.

[2]高洁.小学数学课堂数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估算数感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