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爱是什么

2018-11-30林卫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爱共生责任

林卫红

[摘 要] 习总书记在《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中向每位教师提出了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师爱。因为只有爱心,才能点亮童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根本。“爱生如子、爱生教好”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爱生如子,爱生教好”更应该是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师爱;守望;责任;智慧;共生

师爱是一种责任,师爱是一种智慧,师爱是一种共生,也就是说每位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有博爱之心,要不断增长、积淀教育智慧,不断与学生、家长共成长,共同助力学生美好的未来。

一、师爱是一种责任

师爱责任的核心就是尊重、信任和激励。

1.尊重是教育的基石,尊重是学生生命的需要。有人这样说道:“教育的艺术是发现的艺术,是唤醒的艺术,是欣赏的艺术。”教育是一种人格对一种人格的影响,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滋养,一颗心灵对一颗心灵的启迪。对学生的尊重与期待,常常会使教师升腾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要成为学生愉快幸福的使者,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要一直抱着一颗同情心、怀有一颗公心,做到公平、公正,用心感受学生的需求,注重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不能一味地指责,当众挖苦、讽刺学生;要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信任是教育的起点,信任是学生最大的幸福。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沟通,在学生的心灵中架设一座心桥,让信任如一阵和煦的风,吹进心灵;如一场及时的雨,净化心灵;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心灵,让爱的土壤孕育着孩子快乐成长。教师要善于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学生,给学生以信任和关怀;善于抓住学生向上的心,用春风细雨般的教诲,温柔的、善解人意的眼神,积极引导,不断增强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善于用眼关注,用情启迪,用心思索,用得体的教育行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養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训导……

3.激励是最好的教育,激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拥有生命发展权。教师在教育中,要以饱满的教育情怀,把微笑留给学生,把激励的话语送给学生,以一颗充满年轻和活力的心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积极建立一个温暖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去触动学生不断向上的能力和向上的需求。要建立一种尊重的价值,把爱撒播到学困生的心田,用理解、尊重、关注、引导,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在与学生沟通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对学生进行真诚的、有实质性的帮助,在帮教过程中不急躁、不拔高要求,充满爱心、耐心和信心,用信任和激励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努力克服自身的能力缺陷,用长处弥补短处取得学习的成功,当学习能满足他们自我进取的需要,当学习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多时,学生在这样洋溢着民主与和谐,充满着尊重与快乐的学习中,就会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学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在毫无隔阂、毫无距离中飞扬,让学生时刻沐浴在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优点,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的优点,了解他们的积极自我,积极加以引导、激励和帮助,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丰富学识。

当教师用爱呵护学生的成长,才能收获心灵的对话,教学生命就会焕发光彩,最终也将收获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享受充满活力的人生幸福。

二、师爱,是一种智慧

师爱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做到爱生如子、爱生教好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智慧成长的要义就是学习、实践和积淀。卢梭曾这样说过:“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教师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人,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关爱者,教师的爱是一种教育的德行,更是一种情感艺术。教师要学会爱,还要有爱的技巧,教师要把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作为人生的目标,把具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作为自身的自觉追求,在教育中要努力使自己具有人格新理念和科学的学生观,并坚持走科学育人的道路,用心营造一种充满温情和关爱的氛围,用爱的艺术技巧和爱的感觉来培养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带得走的能力,健康成长。

1.做个有根的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每位教师的必需。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有文化、有根的人,才能引领学生一起走进充满真善美的世界。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真正得到专业的觉醒、发展、拓展与提升。要在教学实践中与名著、经典为友,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学素养,完善自我的品格,如园丁般辛勤耕耘,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知识的种子,引领着他们走向未知的、神奇又充满魅力的世界。教师应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书为伴,与书对话,沉醉于书香之中。在与书的对话中,自发地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丰富教育智慧,提升思想境界,影响教育观念,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在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去认真对话文本,品悟文本的情感,解读文本的真正内涵,在对文本有了创造性的见地之后,如此一来,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野拓宽了,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高度,紧扣文本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再借助文本,指导学生亲近文本,对话文本,不断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成长。此时,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在教学中得以迸发,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走进名师的课堂。教师要积极打磨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走进名师的课堂,与名师进行灵魂与灵魂的对话,但凡名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对美的独特感受入情入境,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入情入理,往往是他们自身文化素养的积淀,是他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个性理解后,运用教学智慧对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最后运用课堂来诠释着自己对教学理念的感悟与领会。认真学习名师的成功做法,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感悟学生、感悟课堂中积淀教学经验,在这当中既享受到名师的个人魅力,更从中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培养敏锐的教学敏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让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稳。

3.参与各式的培训。教师要参与各种各样的培训工作。培训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培训直面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并基于教师的自身需求,把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作为培训的着眼点,以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培训的关键点,没有大而空的话题,没有呆板而陈旧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小而实、活而新的形式,让教师能在这个平台中,有幸与专家面对面,吸纳国内外的许多教育理念;并与教学同行互相交流,一起研读新课标,荡涤旧观念,进行一场“头脑风暴”,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积极树立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走向生本,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理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使自身的教育理念得到再认识、再理解、再提升,促使自己成长。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展翅的双翼和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它让教师能更加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做最好的自己。

4.获得智慧的增长。教师教育的智慧生长要经历一番思考,经历一番积淀,更要经历一番修炼。教师要带着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在专业化道路上发展中,不断在对教学本质的探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寻中与文本对话中,解读文本内涵;在探寻中抓住课堂中不经意的细节,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思索教学的本质与规律,促使自己的教学智慧美丽绽放,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养成一种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去研究教学,这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再认识与再思考,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研究教学中,在探寻中研究教学,进行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真正对话,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多钻研,多思考,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积极思索教学的本质,从而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育行为,让课堂愈加出彩,让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内在素养得到提升。例如,能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建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充满理性的课堂,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呢?思考如何积极探索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寻找那些似乎存在着矛盾、甚至是对立的教育现象,从这些现象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就会发现这些现象是统一与辨证的,蕴涵着很深的内涵;在思考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运用教育智慧,抓住德育工作的有效点、连接点与创新点,采用具有多样性的德育方法,认真处理好德育工作中的矛盾关系,以改变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耗时多、收效小的现象,使得德育内容更具有广度性与深刻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思考如何在德育工作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行为养成,培育责任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人格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幸福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力。教师还要善于探究教学评价改革,让激励性评比机制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鍛炼成长。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只有在读书中、在培训中、在走近名师中、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实践积淀,才能迸发出美丽的教育智慧,才能用一颗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引领学生一起走进充满真善美的世界。

三、师爱,是一种共生

共生是教育的合力,教师、学生、家长在其中互动、智慧、共赢。教师、家长要用情携手共育,打造孩子美好的人生。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在师生、师师、家校及对外交流的共生中实现互动提升、智慧成长,实现教育的共赢。

1.师生的相互共生。学校的功能是育人,育人之基在教师。育人就是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时期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李镇西说过:爱心与教育本质是一种共生依赖,在这种共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即好的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彼此生命的抵达,教师与学生是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师爱“共生效应”,共生共长,即相互成长,相互进步,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就没有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决定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能力获得的多与寡。师生双方互相依赖、相互成长。教师要用精湛的教学能力,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予学生的阳光的生命状态,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指引着学生走向幸福、美好又充满快乐的人生。

2.家校的和谐共生。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一定不是孤立的,它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教育是一种唤醒,学校教育是在唤醒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唤醒孩子。家庭和学校是成长中的孩子最重要的两个“场域”。教师是学校和社会,家庭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家长是孩子的家长,学校是孩子的学校,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最佳境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营造催人奋进的“场”,搭建探究实践的“台”,激励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完善。做智慧父母是家长们的必修课。教师必须要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注重与家长沟通,通过读书会、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彼此沟通,共同反思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种种问题,汇聚家长的智慧,让学校和家庭成为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的熏陶下,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教育策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积极地构建民主开放的亲子关系,陪伴孩子、扶持孩子走稳成长的每个阶段,让教育智慧在合力中,做到合和共生、情智共生,互融共生,让学生成为自由快乐飞翔的风筝,成为自由呼吸的花朵,健康快乐地成长。面对班上的后进生,更需要有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去接纳他、引导他、帮助他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在学习道路上快乐成长。学校有力携手,就能助力学生成才的梦想。

3.师师的协作共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获取实践性知识,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从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是建立在教师对他人教学的认真思考中,教师要成长为专业化教师,必须走进课堂,在听课中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作课教师在这堂课中教学理念的不同呈现、教学风格的不同展示,更重要的是,善于从作课教师直观的、外显的课堂教学呈现中,对其在教学中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进行思想的碰撞,在思考中真正领会教学理念;同时更加积极关注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是否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带着自己的观点、解读走进课堂,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独立的、自主的学习者;从而不断地激活自己的思维,把作课教师的课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比照思考,在思考中认识教学本身的规律,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积极创设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师就是在他人的教学方式中做到思中悟,不断养成一种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去研究教学,这是对教育实践的一种再认识与再思考,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在研究教学中,才能积极思索教学的本质,从而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育行为,让课堂愈加出彩,让自身的素养得到提升,促使师师在彼此中共同经历学习、成长、成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获得双赢、走向共生。

为了加速青年教师教材入门、成才,成为教学上的主力军,优秀的教师能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与结对子的青年教师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青年教师成长得更快,在指导工作上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年轻教师实现“三年内站稳讲台,五年内站亮讲台”的目标,使其紧跟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4.校际的互动共生。教师除了在与学生互动中、伙伴的研讨中得到智慧的成长,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得以提升教育艺术。有条件的学校也要努力创设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为教师打开一扇窗,让教师有机会通过与国内的一些兄弟学校进行互动交流,与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往来,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种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和国际性的高峰论坛等交流活动,或是让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游学等,在此过程中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教师也从中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加深自己对不同国度文明的认识、教育水平的认识和多元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对教育、对学生能有新的理解和新的思索,从而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育的多元化和国际化给予教师的是智慧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促进教师的和谐共生。(责任编辑:施文宝)

猜你喜欢

师爱共生责任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共生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以师爱诠释教育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