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习惯养成 促行为规范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小学养成教育侧记

2018-11-30李国志李爱民王永刚

中小学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习惯班主任

□ 李国志 李爱民 王永刚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将终生受害,反之,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受益一生。有这样一个例子:1987年,75名诺贝尔奖齐聚巴黎,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学者的这番话,从根本上看是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对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此,学校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建章立制,强化教育,找准行为规范养成的 “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管,即 “无为而无不为”。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用制度去管理人,目的是为了教育人、激励人。在教育上,讲究严实并举;在执行中,要做到情理相济。通过记录、考核、评比,使各项规章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达到全员管理、全面育人的效果,使全体师生把管理别人的过程变成教育自己的过程,严格约束自己,潜移默化,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抓制度建设,使养成教育有章可循

为了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我校除了严格按照 《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制定了 《第七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小学生课堂常规制度》《小学生礼仪常规要求》《第七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细则》《小学生 “十不准”要求》《第七小学学生卫生公约》《第七小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行为、礼仪、卫生、劳动、锻炼等方面提出要求,使学习强化、督促检查有章可循。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学校于今年开学初特别创编了 《第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三字歌”》,其内容将各种制度具体化、综合化,变成贴近学生实际、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利于操作的童谣。其内涵诠释了我校提出的 “德、智、体立本,真、善、美做人”的号召。学校把 “三字歌”作为学生常规教育学习的重点和行动指南,把 《小学生守则》印发给学生,做到人手一份,班主任利用班队会进行宣传学习、讲解消化,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领会,并要求每个学生背诵,使学生能背诵在口,实践在行。在管理过程中,当学生有违纪现象时,让他们从 “三字歌”中找,自己哪一处没做好,懂得应该怎么做。在落实结果时,学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抽查学生背诵落实情况,平时学生个人的执行情况,作为集体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理解深化,在行动巩固提升,收到良好效果。

(二)抓强化教育,使学生养成教育无处不在

1.抓卫生纪律教育

校园环境卫生是学校的脸面工程,给人第一感觉,也最能给人留下印象。我们经常在学生中把学校比作自己的家,让他们知道整洁有序的家让人感到舒适,体现主人的教养。学校就是一个大家,整洁的校园是养成教育成果的最直接体现。针对长期以来,学生乱扔果皮纸屑较为普遍的现象,学校首先从增加垃圾方便袋开始,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入袋习惯,同时开展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大队活动,少先队成立学生卫生督查小组,每天在校门口对进出校门的同学进行检查劝导,不让学生把零食带进学校,对进入校园的同学加强监督,随时纠正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不良习气;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穿着整洁得体;督查小组每天还不定时检查各班教室、清洁区卫生保持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列入评比,及时公布。通过 “疏”、“堵”结合,教育引导学生保证校园环境的整洁。

2.抓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使孩子更加被家庭所关注。在长辈们的溺爱下,他们孤傲自私,一切以我为中心,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帮助他人,缺乏必要的礼仪教养。还有一些孩子,因为生活范围狭小,与外界接触甚少,导致不善与人交流,孤独无伴,从而形成了内向、任性的不良性格,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抓好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我校从四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一是以课堂为渠道,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重视各班文明礼仪常规学习与推广,充分发挥各学科在课堂中的育人功能,并抓住主题班队会和晨会的育人时机,使文明礼仪之花在课堂中竞相开放,结出丰硕的果实。根据学生实际,各班组织召开了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主题班会等,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学生,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是用活动作载体,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六一儿童节”,学校召开全校田径运动会,男女生接力赛,跳绳、踢毽子比赛及大课间操等体育活动。通过比赛,让学生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特长班,通过 “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每天早自习的经典诵读,“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活动,让全体学生明白中国是个 “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三月,绘画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让文明礼仪潜移默化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润物无声。

三是在日常中训练,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利用课间10分钟,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有益、有趣、有序的文明礼仪训练。如遇上老师或来宾主动问好,中午在教室里不交谈,看书、下棋、画画不出声。课外在操场上打球,踢毽、跳绳文明有序。在走廊内行走靠右行,不追跑打闹。集会、散会列队出入场,不争先恐后,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是开展市级德育课题研究,即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班主任都是课题成员。通过开展一些实在的感恩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劳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抓住各班中养成教育的典型案例,以及在养成教育中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变幸福为动力,在校自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刻苦锻炼,做到自信、自立,自强,最终回报社会。

二、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构建行为规范养成的 “线”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一直以来,我校极为重视抓紧、抓早、抓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学期开学的教师会议及班会上,第一个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因为我们坚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学校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常规教育活动。

(一)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中,就明确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心理品质进行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做人与成才并重,情商与智商并重,能力与知识并重’等基本素质的和谐发展,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成立学校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养成教育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为成员,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安排、督促、检查、评比、通报。

(三)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

构建以校长、分管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为主线的校内德育工作网。

一是教师养成方面,以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师为主线,着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分管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为主线,着重规范班主任的教育行为。

二是学生养成方面,以少先队大队部、班级、学生为主线,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常规养成习惯;以教导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为主线,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以班主任、学生为主线,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卫生督查小组、班主任、学生为主线,规范学生的卫生习惯。

三是建立监督机制,以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为主线,监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为主线,监督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以少先队大队部、值日教师、少先队大队委、值日学生、学生为主线,监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形成行为规范养成的 “面”

俗话说:“学坏三日,学好三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谈何容易,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一蹴而就更是不可能。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抓反复,反复抓;全面管,管全面;具有坚持不懈的信心、耐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决心。养成教育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有效防止时间长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和厌烦情绪,各种不良习气容易反弹的现象,使养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生受用,我们经常鼓励老师要 “经常抓,不放弃,坚持就能胜利;时常管,不厌烦,习惯会成自然”,坚决不搞突击、不搞形式、不刮一阵风,做实在、求实效,因此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舆论为导向,为习惯养成造势

舆论的作用是强大的,为了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利用黑板、广播室,对学生言行进行正面引导;设立通报栏、评比栏,对检查的结果予以通报、曝光,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于个别后进生,班主任、家长、学校行政层层教育,通过帮扶、谈心等手段,督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少先队是小学生的先进组织,充分利用少先队这块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学雷锋树新风,尊老爱幼等教育,让学生能在浓厚的舆论氛围中得到熏陶。

(二)以交流作平台,为习惯养成引路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搭建养成教育的交流平台,如每学期一次的主管领导及班主任工作座谈会,每学年一次的教师节师德报告会,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让老师们在不同场合中畅所欲言,交流育人中的喜与忧、甘与苦、成与败、经验和教训。学校还利用 “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家长会座谈会、校长信箱等,听取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同时要求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结合班级实际及所教学科内容,在班干部与学生代表参与中,提出参考意见,制定出工作计划。平时利用班会,交流《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 “三字歌”》学习和落实情况,做到认真总结、共同提高。

(三)以督查为手段,为习惯养成护航

针对养成教育内容,学校建立了领导、教师、学生三级督查小组。组织各项检查、抽查、专项整治。每天多次检查或抽查的常规内容有:进出校门,有文明礼仪队或值日学生与门卫配合的秩序维持(早、中、晚)情况,教室、清洁区卫生打扫 (早、中、晚)有卫生督察员和值日老师检查的记录情况。定时检查或不定时抽查的常规内容有:两操、课外活动、纪律、安全文明,每周由值周行政管理员不定期抽查两次以上,每个办公室门上贴一张提示,提醒大家下班前做好五件事。教室用电、门窗关锁、桌凳书本摆放、教室布置、公共财产保管、学生个人卫生等由带班领导、值日老师、后勤人员巡查和清校;专项整治的常规内容有:学生按学校规定时间进出校门,特殊情况须经班主任批准或家长带领,并在门卫室做好记录。迟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尊敬老师、留长发、穿拖鞋等,所有的检查都与学生操行评定和班级、班主任、老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让学生在学校检查、老师教育、同学监督、集体舆论的氛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在点滴中渗透,为习惯养成助力

学校重视从点滴抓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教育要达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就需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学校行政主管利用国旗下讲话等正规场合和我们老师平时校园漫步等有利时机,告诉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爱惜粮食节水电,校内慢步轻声走,见到老师要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却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的印证。因为,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我校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以 “养成教育”为主线,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扎实开展一系列研究实践活动中,我校养成教育全面开花,我们也正享受着一份成功的快乐。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育人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们坚信: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养成教育就是要让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符合规范,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认真研究教育规律,虚心学习先进经验,使学校的养成教育更有特色,更具实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尽心尽力。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习惯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