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扶贫助困工作的策略

2018-11-30戴士龙

中小学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行政村贫困家庭贫困生

□ 戴士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表明,党的使命就是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作为最基层的农村中小学,对校园里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是党赋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中小学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助困工作,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直至长大成人,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然而,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扶贫助困工作的实践表明,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样理想,如何使扶贫助困工作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是需要每一个参与扶贫助困工作的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扶贫助困工作的现状

(一)教师不具备认证贫困户资质,信息统计不精准

目前,就本地区而言,农村中小学扶贫助困工作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具备认证贫困户的资质,对班级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信息统计不够精准。

可以说,这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认证自然村农户为贫困家庭,应该也必须是当地政府的职责,因为评估一个家庭是否贫困,再给予其建档立卡,需要比较完善的认证公示程序,其标准制定更要求精准而科学,这样才能取得村民信任,从而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很显然,农村中小学校是不具备这个资质的,学校想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落实优惠政策,统计学生的精准信息是前提条件。为了得到这部分学生的家庭信息,学校只能要求学生自己提供证明材料,高年级学生可以把家中的相关证明材料带给老师,而低年级的学生只能通知家长送到学校。老师根据学生或家长提供的材料来判断其贫困的具体情况是很困难的。据了解,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标准是十分精细的,诸如返贫新增、户内新增、整户新增、脱贫时间、户内贫困人口等专业术语,并非农村中小学老师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掌握的。老师统计的结果往往会和政府档案有一定的出入,给后面精准地开展扶贫助困工作带来麻烦。结果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校认定的贫困学生申请资助时,同一个班级里同一个老师上报的学生,政府部门在核准时有的给予审核通过,有的不予审核通过。

(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补助款发放的问题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补助款是通过银行的操作规范来发放,农村中小学校不可能参与银行业,所以,在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款时,上级要求需要通过银行实行电子转账,银行转账单据要交到学校存档。农村中小学在实施贫困生补助款精准发放时,要求学生或他们的家庭首先办理相关的银行卡,还要把银行转账的资金流水单据交到学校复印存档。这样,学生家庭要数次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学校才能把贫困学生家庭提供的银行卡号逐一核准。相信大部分到银行办理过转存业务的人都经历过面对柜员机的茫然,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尤其是贫困户家庭的人员根本不会经常和柜员机打交道,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办好这个补助款申领手续并不轻松。有时学校也会受家长委托代劳办理,这种情况下老师必须选择银行营业柜台,因为只有柜台办理才能收到有转存户主名字的银行票据。可以想象,这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往往几个学生的补助款就占用银行营业窗口半天的时间。由于转存款项一般金额较小,银行营业员有时也会漠视,建议老师到柜员机办理,但是扶贫补助款发放制度不可违背,造成补助款发放的难题。

(三)资料收集过程冗长繁杂,造成贫困生心理影响

建档立卡贫困生资料收集手续过于冗长繁杂,致使低年级贫困生以贫为荣,高年级贫困生产生心理阴影。近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不断落实,已经使农村绝大部分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如今,在拥有几百名学生的学校里,贫困生也只占很少的比例了,同时,导致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原因是贫困学生家庭的隐私。然而,学校要确保精准扶贫,完善这部分学生的信息资料,学校要复印当地政府为学生家庭提供的扶贫手册 (扶贫卡),接着复印学生家的户口本等相关资料,再根据上级提供的各类表格统计学生的其他信息,还要确保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准确无误。一旦补助款发放,还要登记造册,请学生家长到校签字。纸质材料完善后,需要录入电脑上报汇总,有时为了一个数据,老师要多次走访学生家庭进行核实。遇到辖区贫困学生随家长外地求学,想得到消息就更不容易了。如此反复几次,班级所有学生都知道身边谁家是贫困户,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局限,会羡慕拿到补助款的学生,但高年级学生则完全不同,他们不希望让人知道自己家的窘境,心理会留下阴影。在扶贫助困工作走访中,我们还发现极个别家长以贫为荣,明明家庭富裕,还要求学校照顾他们,这样的思想若影响孩子,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二、农村中小学扶贫助困工作的对策

国家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的政策是深入民心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论是社会的反映还是学生家长的认知都是很好的评价。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农村中小学扶贫助困工作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再早一些。

(一)基层行政村必须走完扶贫助困工作最后100米

我们认为,基层行政村必须走完扶贫助困工作的最后100米,这样说并不是要推卸农村中小学的扶贫助困责任,因为参与过扶贫助困工作的人员都知道,基层行政村干部对辖区村民的信息采集更具有权威性,对给予什么样的家庭建档立卡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这是中小学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行政村也是扶贫助困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参与者,且每一所学校学区的行政村都设有专门的扶贫助困领导小组,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专门的档案,贫困户家庭的资料收集非常规范,包含了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贫困人口数、身份证信息、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收入情况、脱贫时间等。这些资料中只是有一点缺失,即对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情况的统计不够完整,而大部分信息都是中小学校所需要的,也是老师多次走访家庭要核实的信息内容。试想,如果行政村负责领导在第一次到贫困家庭收集资料时,联合学校把贫困家庭的学生信息一次性核实,再将在校学生的家庭信息传达给学校,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行政村协同学校联合开展扶贫工作,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信息就会准确无误,从而保证学校今后开展相关工作的高效性。

(二)银行设置救助款发放通道,资金账户独立核算

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非常规范的,农村中小学校经手的每一笔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补助款都要经过银行,学校要把发放手续保管好,需要在银行和学校之间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其实,要高效地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补助款的发放,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由学校把从行政村取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信息资料交给银行;第二步,银行把发放的这部分救助资金独立核算。做好这两步,通知学生家长到银行去取自己的救助款即可。扶贫助困资金流动的环节规范有序,行政村给予权威的贫困户资质认定,银行给予严密的资金监管,根本无需学校插手,上级审核时就能准确把握扶贫助困资金使用是否到位。就目前报道中的扶贫助困经费贪腐案件显示,都是由于资金流通环节较多,监管不够规范造成的。现实中是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救助资金发放权力,交由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这个缺少专业技能的群体去把握,无论从根源上对贫困生的资质认定,还是从最终的资金流向都无法严密监控,想做到高效是有困难的,迟早也会出问题。

(三)学校扶贫助困应关注教学管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扶贫助困要彰显学校的优势,专注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从心理健康方面做好贫困家庭在校学生的抚慰,这些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党和国家把脱贫攻坚当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基层行政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帮扶是全方位的,对于缺少技术的贫困家庭,政府给予就业培训;对于劳动力缺少的贫困家庭,政府提供家庭养殖;对于因病返贫的家庭,政府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还有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筹集光伏发电等不同形式的扶贫助困。可以说,党和政府已经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冷暖放在心头去关爱了。作为农村中小学,要做的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学生的资助,这一事情不应该成为困扰学校的因素。学校开展扶贫助困工作要彰显自己的优势,即专注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从心灵和情感深处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阳光的性格,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更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抚慰和教育。

农村中小学要结合自身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不是把政府的扶贫助困工作进行低效的重复,而要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助困工作。要知道,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以身作则,从言行举止等小事情上去平复贫困家庭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学校学习生活的快乐。对于高年级学生,老师则要从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去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家庭困难的信心,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做到的,做好这些远比送上几百元钱重要得多。扶贫要先扶智,启迪学生的心智,才是学校的重要工作,这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

农村中小学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农村中小学校园里有效开展扶贫助困工作,是完成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扶贫助困工作的要求,真正有效地开展精准帮扶,需要广大农村中小学创造性地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帮扶措施,尽最大努力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撑起奋勇前进的理想风帆。

猜你喜欢

行政村贫困家庭贫困生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